人生有多少四十二天,在不知不覺間溜掉了?奔波、忙碌,逡巡於各種才藝和補習班間;空虛、無聊,在電視機前張著嘴發呆,在家裡漫無目的地踱步……一晃即過,毫無長進……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讓人得以安頓心靈?有沒有一種教育方式,讓孩子的生命得到深層的滋養?有沒有一種假期,是清新、自在、充實而愉悅的,令人一輩子想念……
目前分類:親子讀經 (108)
- Aug 24 Mon 2009 07:06
台灣讀經界創舉-- 真愛暑期經典營報導
人生有多少四十二天,在不知不覺間溜掉了?奔波、忙碌,逡巡於各種才藝和補習班間;空虛、無聊,在電視機前張著嘴發呆,在家裡漫無目的地踱步……一晃即過,毫無長進……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讓人得以安頓心靈?有沒有一種教育方式,讓孩子的生命得到深層的滋養?有沒有一種假期,是清新、自在、充實而愉悅的,令人一輩子想念……
- Aug 10 Mon 2009 14:19
十全國小讀經班 通過 第九屆高雄市小狀元經典會考 合格名單
賀十全國小讀經班 通過 第九屆高雄市小狀元經典會考 合格名單
姓名 通過段數 單位
曾怡慈 9 十全國小週五讀經班
蔡宜幸 8 十全國小週五讀經班
陳致穎 7 十全國小週五讀經班
陳致文 5 十全國小週五讀經班
- Jul 27 Mon 2009 10:18
如何為孩子開啟成功幸福大門
16755字
如何為孩子開啟成功幸福大門
—從中國文化傳統論人才培養之要
演講/高瑋謙教授 整理/曾慈惠
感謝崇義文教基金會舉這個親子座談會,邀請我來與和位家長分享個人小小心得,本人深感榮幸。也非常感 謝徐 老師對我個人的謬讚,實在愧不敢當,在這裡我要做一個小小的澄清,事實上我有四個孩子,都申請在家自學,最小的才兩歲半,也在讀經學園讀經了。老大是兒子,今年國三,照理講要考基測,但我沒有讓孩子參加,學校深怕我反悔,造成行政上的困擾,要我寫切結書,我當然沒問題。
- Jul 27 Mon 2009 09:47
寫在“一場演講 百年震撼”八周年
今天是陽曆七月二十四號,一個普通而平凡的日子。
- Jun 06 Sat 2009 14:14
98/3/26王財貴教授晉見總統發言稿
98/3/26王財貴教授晉見總統發言稿 我們敬愛的馬總統: |
- Jun 04 Thu 2009 07:28
讀經讓班上學習低落的小孩有自信
- Jun 04 Thu 2009 07:25
林依奴的讀經成長歷程——
林依奴:今年13歲,就讀於廈門外國語學校。是大陸地區最早接受中文讀經教育的兒童之一。
其中英文讀經歷程一直頗受人關注,尤其是讀經教育圈內老師和家長,時有人來電來郵件諮詢其學習方法、方式,索取其家庭讀經教育經驗。
60分鐘長度的訪談,我們可以更加明瞭在讀經過程中家長所應該具有的心態、正確引導的方法等。
- May 19 Tue 2009 15:10
英文讀經國際觀
我的孩子熊慧行,今年六歲國小一年級。多年前,有幸得知王教授倡導的兒童讀經理論,而我們是佛教徒,於是自慧行兩歲多開始給他背誦一些經咒,前後有大悲咒、心經、阿彌陀佛經….等。幼稚園大班時,他已可以獨自讀誦淨土五經中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及由康僧鎧大師所譯的佛說無量壽經上下兩卷,而兩天可背完一部佛說無量壽經全文。這段背誦佛經的讀經教育打下了慧行早期的中文基礎,也培養了他濃厚的閱讀興趣。
英文方面的接觸是一年半前的事情。慧行至今沒有參加任何英語補習班,完全是在家自學。使用的工具是坊間的英語教材及一些附CD的英文故事書系列。進行了近一年的時間,雖然孩子懂了不少常用的單字,也可以開口寒喧幾句,但學習的成效一直停留在原點,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果。失望之餘,思考再思考,我體會到語言的學習絕非侷限於「有能力與人溝通」的層面,只要天時、地利、人和,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外語溝通者。孩子目前生長在台灣,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英語暫時派不上用場,中文讀經的成效提醒了我,唯一可行的就是利用現有的環境與資源幫助孩子認識英文背後所代表的文化領域,讓他將來能夠不畏不懼、落落大方的面對與接納中西文化的大交流。
去年夏天,我們剛好搬到永和,而就在當時,興奮的得知王老師也已開始倡導兒童英文讀經,「英文常語舉要」一教材也即將出版。同年十月我欣然的帶著慧行加入了華山兒童讀經班的行列。孩子之前已常從我口中得知倡導讀經的王老師。第一次上課自然倍感親切與恭敬。而為了讓孩子一路堅持下去,回到家,我嚴肅的告訴他:「王老師是孔老夫子的化身,每週六辛勞的在這裏陪你們讀經是你們的福氣,老師的話就是孔老夫子的話,老師交代過讀經要讀到小學畢業那一天,所以我們要一直讀下去。」
- May 18 Mon 2009 15:35
兒童讀經體驗與分享--邱秀玲 老師
--頭份鎮田寮作用中中心兒童讀經家長說明會
苗栗縣頭份鎮尖山國小 邱秀玲93.9.11
- May 18 Mon 2009 15:09
98/6/7 讀經教育親職系列講座---如何為孩子打開成功幸福的大門
- May 15 Fri 2009 14:43
談文化自尊
以中華文化為榮(摘自劉墉攀上心中的巔峰)
小時候,我家樓下住了許多馬來西亞的僑生,他們總以南洋咖啡的香味,把我「引」下樓,然後一邊請我品嘗,一邊對我講述棕櫚林和橡膠園的故事。
棕櫚果實成熟的時候,連不到十歲的兒童,都加入採收的行列。較小的孩子把果 實集中,交給大孩子騎著腳踏車運送。
至於採收橡膠,則更辛苦。四、五點鐘就得起床,拿著小刀,沿著橡膠樹皮割出 一條條的溝槽,再把桶子掛在下面。
「不那麼早起,收不到橡膠。太陽一出來,膠汁就不流了。」他們比手畫腳地形容。從他們的笑容中,好像見到了童工的辛苦,也看到了童玩的歡樂,竟使我悠然嚮往,在心裡勾繪出一幅幅「椰子濤、榴槤香」的南洋風景畫。
◎住在樹上,但坐電梯上去
- May 14 Thu 2009 11:25
古典樂育嬰 莫札特成超級奶爸
- May 11 Mon 2009 15:48
俄一男嬰出生就會叫爸媽 醫護人員大驚
- May 09 Sat 2009 23:04
學校老師對教學的觀念
王教授回應:
這位老師能教一點讀經已經不錯了,但對讀經的理念還是一知半解,也可以說對「教育」的真正意義沒有良好的把握。
|
- May 09 Sat 2009 22:50
用書之道
用書之道
人應該要讀書,不讀書則不知仁義。古來的讀書人自我反省,「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無非是勉勵自己,也能擠身聖賢之流。所以,人不僅要會讀書,還要會用書,用書之道,有四點:
- May 09 Sat 2009 06:51
透過經典閱讀 讓孩子體察生命的高度
- May 07 Thu 2009 11:39
丘成桐:太早數學競試成名 不利未來發展
丘成桐:太早數學競試成名 不利未來發展
許多家長喜歡送小孩參加數學檢測,期望早日發掘潛力。國際知名華人數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丘成桐昨天表示,小學參加數學競賽成名的小朋友,往後幾乎不可能安心讀書,不利未來發展;他坦言,不會讓自己的小孩在年紀很小時就參加數學競試。
丘成桐師事數學大師陳省身,現為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他三十三歲就得到相當於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費爾茲獎」,成名甚早,是國際數學界最具份量的華人科學家。
丘成桐說,要在競試中脫穎而出,總是要花點功夫,小朋友面對這樣的過程太辛苦了,很快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他看過一些小時數學表現很出色的人,長大後表現絕大多數都不怎麼樣。
- May 07 Thu 2009 11:11
家庭教育 -- 孩子未來的第一步 (劉柏顯老師演講)
提供各位一個非常棒的資料,崇德光慧讀經教育 全國推廣中心的劉柏顯老師製作了一份,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 CD,內容全長120分鐘,針對現代家庭最重要、最需要列為優先去思考的幾個課題加以深入探討,以幫助父母認識並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幫父母們穩固子女教育的基礎、掌握成功教育的重點所在,
內容非常的淺顯易懂,由劉老師以他獨特的幽默風格一一闡述。
原本只是以 CD 發行的方式,希望廣邀各界助印,以使好的觀念、正確的教育觀念能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未料在首批製作後,消息一出立即就被各地志工大量索取一空,現在正在製作第二批當中。
- May 04 Mon 2009 15:21
基測新量尺 作文成決勝關鍵
----------------------------------------------------------------------
基測新量尺 作文成決勝關鍵
更新日期:2009/05/04 04:09
- Apr 29 Wed 2009 13:31
迎接「讀經半體制」時代的來臨──「讀經示範班」的呼籲
迎接「讀經半體制」時代的來臨──「讀經示範班」的呼籲 |
王財貴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 |
讀經──以誦讀經典著作,作為高度語文能力的奠基和人生智慧的薰陶。是兩千多年來,不論中西,凡是有高度文化發展的民族,對兒童實施基礎教育的主要課程,尤以中華民族表現最為特出,這也就是中華文化傳統所以承先啟後,以保障中華民族所以滅而復起源遠流長的主要關鍵所在。西方史學家史賓格勒觀察人類歷史,得出一個結論:「一個民族只開一次花。」亦即:如果一個民族強盛起來了,經過一段時間,即要衰退,一衰退,則走入歷史,永不復起。但,中華民族的命運,卻超出史氏之預測。我認為其原因即在文化的活力,文化的活力,即是人生理性的活力,由「理」可以生「氣」,由「氣」可以保「命」。中華民族以儒家為主的學問,是發於理性而有創生活力的學問,中華文化不亡,則中華民族不亡。而中華文化的傳承,是靠著全民族普遍的經典讀誦之教育傳統。
這個傳統,到了清末,受到西方現代化的衝擊,但朝廷對「公學校」所議定「新學制」,還保留份量相當份量的「讀經」課程。「讀經」之科,到了民國初年,始由第一任教育部長蔡元培從學校體制中完全廢除。但,一來,民間私塾尚在,讀經之聲未絕;二來,自小學起猶保留了「國文」課程,雖不讀「經」,還讀文言,離經之根未斷。不過這兩項文化傳續管道到了民國八年五四運動起,一來,許多從私塾教育走出來的,卻自命為新時代學者,極力嘲笑打擊「私塾」的存在,加速民間傳統教育的敗亡;二來,胡適之為了完全打倒中國文化,建議國民政府把小學「國文」課程一律改成「白話文」,以整個國家體制的力量摧毁傳統,於是兩千多年的傳經教育正式在我們面前斷絕,而一個民族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也崩壞殆盡。所謂「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一失策,則人心無所安頓,人才無由養成。幾十年來,文化嚴重斷層,民族遭受莫名的苦難。要解此生民之艱難,唯有從教育變革著手。
吾人當然知道近代西方的學術及其教育,有一定的價值,但並不必要視為人類唯一必然的標準。本來,教育的內容應是多元的,凡是有益於人生的科目,都是可以相容的。古人的智慧,與現代的知識並不互相妨礙;東方經典的哲理,與西方人的人生理想並不衝突;讀經的教學方法,雖不同於西人所擅長的知識學習,但在兒童期注重背誦的方法,對現代化知識的學習也不會造成予盾,甚至有提升學習能力和興趣的作用。設使民國初年的謀國者,稍具頭腦,有點見識,則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背誦與理解,文言與白話,實可以兼容並蓄,取精用宏,不必如此魯莾,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以致滅裂而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