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經教育理念 (3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教育的目的在開發人性 王財貴 教授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解經方法——移注法

 

季謙先生談解經方法——移注法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田真: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

 

——七田真 《超右腦照相記憶法》第五章

 

猶太人的教育:從一歲半開始讓孩子背誦《舊約》

猶太人是非常優秀的民族,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約有30%都是猶太人。

猶太民族為什麼如此優秀呢?因為這個民旅非常重視知識.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對他們進行記憶訓練。

猶太人對兒童教育的主張和其他國家完全不同。很多國家的教育只是著眼於眼前,例如日本,日本的教育就是為了應付眼前的考試;而猶太人的教育則是著眼於未來。可以說,日本教育的目的是為現在所用,而猶太教育的目的是為未來所用,因此兩種教育對兒童的期望不同。猶太教育要培養的是能夠創造猶太人的未來、實現猶太人夢想的下一代。

猶太人在孩子剛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們讀《舊約》。在猶太人看來,由於擔心孩子不明白而錯過教育機會,只是父母的一種過分保護而已。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擇經典之作

 

為什麼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到現在都還是教白話文呢?為什麼小學課本的白話文一年級的時候是比較簡單的,二年級的時候是比較深一點點,三年級再比較深呢?比如說在臺灣,這個的小學的課本(語文課本)我曾經去一個(學校),因為我是師範學校的老師,我的學生將來出去是要當老師的,所以我是老師的老師,老師的老師往往要去考察老師怎麼當老師,所以我去看他們的教學。有一次去看一年級去考查,這個老師就教學給我們看,讓我們來考核。那麼這個一年級的課文是這樣子的,它的有一課,它的題目叫作《一朵朵》,它的課文呢是這樣子的,地上小花一朵朵,天上白雲一朵朵,海上浪花一朵朵完了,就這樣。這一課,這一個課文老師要教四堂課到五堂課,所以臺灣的小學老師是很痛苦的,他們的痛苦不是他們不會教,不是不懂課文,像大學教授他要教一個專科,要教老子莊子,他不懂老子、莊子他很痛苦,對不對,但是這些小學老師呢要教這三句話要教一個禮拜,教四堂課、五堂課,這個老師不是很痛苦嗎?那一年級是這樣。二年級我去看二年級,他們教學給我看,這一課課文,我立刻會背,我不想背就會背了,雖然我小時候沒有讀經,但是要背這個很簡單,我講一次你都會背。這一課叫作《吹泡泡》啊(眾笑),它的課文是這樣子的,吹泡泡,吹泡泡,先吹一個小泡泡,再吹一個大泡泡,小泡泡,大泡泡,個個都往天上跑完了(眾笑),也要教一個禮拜(眾笑),這是二年級。還有三年級,三年級就比較深一點了,他們有一課叫作《大風吹》(眾笑),課文是下課了,下課了,我們去玩大風吹,大風吹,大風吹,大風不停地吹,我們不停地跑(眾笑),完了,也要教一個禮拜。各位,你或許是香港人,或者是我們大陸(內陸)的人,你在這裡聽我這樣講,你哈哈笑,我告訴你,你不要哈哈笑,你們的孩子也是讀這樣子的東西,所以你不要笑臺灣(眾笑,眾鼓掌)。雖然香港或是大陸的語文課本為什麼是這樣子,你知道原因嗎?我告訴各位,語文課本這樣子的定調是從國民政府(就是國民黨政府)開始的,剛才說國民黨政府接受了美國的主流教育,於是他就認為要教孩子不管你教什麼,要他懂得的才能教,要教他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事情,小朋友日常生活是什麼?——地上小花,天上白雲,海上浪花,就是去吹泡泡,就是去玩大風吹,這些就是小孩子的日常生活啊。你不要去教他什麼,所以從國民黨(國民政府)時代就定了這個調,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了,他在教育上,告訴各位,根本沒有改革,沒有改造,依照國民黨政府的調子往前走,只是多加了政治的內容而已。不是嗎?而居然臺灣跟大陸這樣子的改革(這個語文課本啊),請問香港能不改嗎?香港又改了。那麼香港改了,那麼請問澳門能不改嗎?越南的華僑能不改嗎?馬來西亞能不改嗎?新加坡能不改嗎?美國能不改嗎?所以全世界的華人統統改,從此以後中國就沒有人才了,就出不了人才。這叫作兒童中心本位,他們認為從實用主義立場兒童學這個才有用,能用的才要教。

那麼第二點再深入一下,他們認為兒童學他能夠懂得的東西他才有興趣,你一定要教他懂,他才有興趣,這個是興趣原則。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聽到讀經,就馬上問第一個他懂嗎?第二點再問,假如你這樣教只是死讀書,他有興趣嗎?就這樣子問。各位,兒童中心本位要注意兒童懂不懂,要注意兒童有沒有興趣,這聽起來好像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人可以反對的。不過,今天我們來反省一下,這個兒童他只能學他懂得的東西嗎?或者說我們對於兒童的教育要依照他的理解力來教嗎?我們大人一聽到這個,所有的教育專家一聽到這裡,他說當然是啊,那我就問他為什麼當然是,他說要學以致用嘛,你教他那麼深的東西作什麼呢?

各位,今天我們對學以致用這一個教育的主張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來探討一下,是不是我們教育要學以致用?一般人是不探討的,因為這是當然的啦——學以致用啊,那我代表是反對學以致用嗎?我不反對學以致用,因為學以致用不能反對,誰反對,誰不懂教育,當然學要用啊。不過,學以致用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我學了我要用,而且立刻要用,這也是學以致用,學了不懂,不懂也要用。另外一種呢?是幼兒學,壯而行,一個孩子在幼小的時候學,他當時不用,也不能用,但是放在他生命中等到他長大時候再用,請問這算不算學以致用?(台下:算)假如你說算,那我告訴各位,你遇到一些所謂教育專家你千萬不要在他面前講這一句話,他會笑你,這有什麼可笑的呢?學以致用當然是有兩種方式嘛。但是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就在這個觀念上弄不清楚,所以學以致用不能反對。但是有些是現學現用,有些是現在學將來用,尤其大人(長大了的人)是以理解力的學習為標準,因為他已經要面對世界,所以他學的東西希望他能懂,而且他以理解力為標準,他懂了他才滿足,他才高興,他能夠用當然更好。而一個孩子學習的模式,他是跟大人不一樣的,他對於懂不懂沒有像大人這樣計較,他對於能不能用,因為他現在也不面對世界,所以他也沒有那麼敏感,所以對於所學的東西懂不懂能不能用,在兒童心理上他是無所謂的。因此一個老師,一個家長都是成人了,他對於瞭解不瞭解他很在意,能不能利用他是很在意的,用他的在意他就認為我們教兒童的時候,也要讓他能夠理解、能夠用。請問這是成人中心本位教師中心本位,還是兒童中心本位?!我問你,現在的教育真的有兒童中心本位嗎?他真的考慮到兒童了嗎?我卻認為相反,現在所有的教育家號稱他研究兒童心理學,認為教育要恢復兒童心理學,要以兒童的心理為標準,我卻認為他們違反了他們這個主張,因為他們用成人作標準。成人以理解為標準,兒童以記憶為標準,就是成人以輸出為標準,兒童是以輸入為標準,他卻用輸出、理解、實用的態度來強迫孩子也要這樣學習。那麼孩子他不面對世界,他還沒有能力面對世界,他的理解力還很淺,所以他能理解、實用的東西就很淺,於是我們大人就認為我們只能夠教他很淺的東西,這就造成了一個孩子成長歷程中他的浪費。因為老天已經安排好了給一個幼稚期的孩子(十三歲以下的孩子)幾乎不需要面對世界,他不需要替自己的生命負責,因為老天要給人一段涵養的時期,這個幼稚期是用來涵養的時期,他要去吸收很多的資訊,而吸收資訊的同時老天已經給我們人你吸收的資訊就能夠儲藏它,能儲藏又用你的生命來消化它,叫作醞釀,醞釀久了就成熟,什麼時候成熟呢?當你要用的時候他就成熟了,所以叫作幼而學,壯而行。所以老天已經把人類發展的歷程安排好了,最少生命中有兩個歷程,這個很合理的安排。假如讓你當上帝,你也應該這樣安排,不是嗎?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長大,我們都看孩子長大,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一個孩子不需要面對世界,但是一個孩子長大要面對世界,面對的世界需要一種能力,高度的能力才能夠把他的生命過的好,而這個高度的能力要有高度的學問,而高度的學問在你面對世界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做了,因為高度的學問必須經過長期的醞釀,才能夠融入到你的生命當中去,所以假如你瞭解人生發展的整個歷程,你就應該瞭解在什麼時候要輸入一些一生所要用的學問。

 

那麼,這些學問現在不用,不用就是輸入,而老天安排孩子的輸入能力最好,不僅輸入能力好,他醞釀的能力也很好。什麼叫作醞釀能力?就好像你要造酒,你把造酒所要用的材料,像葡萄,要釀葡萄酒要把葡萄放在酒缸裡面,你要造的是米酒,你要把大米放進酒缸裡面,加一點酒麴,然後你就封起來,你不必看,你看了也沒有用,你看了反而麻煩,你時常看過來看過去酒就酸掉了。所以造酒的人都有一個信心,我只要把造酒的材料放進去,只要給他一些酒麴,我相信再過幾天,再過幾個月,它就能夠變化,而這個變化不是做酒的人要管的,乃至於不是科學家能管的,這是天地自然管的,這叫作醞釀。這不需要造酒的人去努力,天地自然就幫你把工作做好,所以一個孩子讀了經典,經典這麼深刻,我們說將來要用,乃至於他幾輩子都要用,他千秋萬世都要用,這麼樣的內涵,我們人只要負責把這內涵放在他的生命當中,你就不需要去管,這些內涵讀了《論語》,讀了《易經》,《論語》跟《易經》怎麼能夠交通呢?而《論語》那些話,《論語》有四百九十八章,這四百九十八章讀了他就怎麼能夠瞭解孔子呢?他什麼時候瞭解的呢?他是什麼是就立了君子之志呢?他什麼時候去嚮往聖賢呢?這誰知道呢?你怎麼要問這個問題呢?你問這個問題不是你自討沒趣嗎?你就是一個造酒的人來問它是什麼時候發酵,你這樣子問可以嗎?你掀開蓋子這樣看可以嗎?為什麼人到這個時候變得這樣笨呢?(眾鼓掌)你不該問的問題你問它作什麼呢?而且每個人都知道啊,那些反對讀經的人我們跟他說如果小孩子就讓他背完《四書》《五經》,他長大之後語文能力會比較好,至少他容易,他會比較有文化的教養,他也同意。但是他一談起教育就說你怎麼可以教這些孩子死背書,他又來了,這個整個時代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這麼不講理呢?這個問題不是很簡單的嗎?每個人都知道啊,你何必去看很多教育的專業的書呢?所以我認為我們講的讀經教育是最兒童中心本位的,因為我們就明明考察了兒童現在學習的心理。他學習的心理既然是輸入,他門打開讓你一直輸入,無條件的,像海綿一樣的,而且輸入我們明明知道他輸入就能夠儲存,也就是他記憶力好,而且我們也明明知道他儲存的越多,越能夠融會貫通,儲存的越久,他越能夠觸類旁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這個融會貫通、觸類旁通這種工作它不需要這個孩子去工作,你看你省了多少事,你只有輸入這些資料,你只有把這些葡萄洗好了放在酒缸裡面,這老天就幫你把你的葡萄變成酒,你只要把經典放進孩子的生命當中,老天就把這些文章變成智慧,不需要你工作,你為什麼那麼煩惱?!為什麼不用老天的力量,還用你人的力量說我講給你聽,你講了,已經講了一百年了,越講中國人越笨,你還要講嗎?!所以我們對於這一點更要注意,第一點就是人類所有的文化都是我們人性當中應該有的內容,我們要盡情地能夠開發,我們不可以片面地只開發西方的思辨理性,忘記了東方的智慧的實踐的理性。而在成長歷程當中,我們也分兩面,所以把一個問題能夠兩邊看,各歸其位,於是我們就能夠找到這個平衡的平衡點,也就是我們能夠取中庸之道,中庸不是三加三等於六再除以二,不是這樣,中庸不是講兩邊加起來除以二,中庸是最平衡的地方那個核心點,該在哪裡就在哪裡。所以中西文化我們剛剛說它是兩邊,但是我們要想這兩邊,我們還要進一步想這兩邊是東邊跟西邊,左邊跟右邊,是這樣子嗎?假如是,那你就兩邊同時注意,用同樣的時間、精神去追求,最好這樣子是合理的。不過我們進一步來還要再講,東西方文化難道是這樣子並列的嗎?已經知道並列的人已經不錯了,如果能夠再進一步再瞭解,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東西文化的特性它不是兩面平面的,它是上下的,隸屬的。這個不是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自己自誇,我們在上面,西方在下面,在這個時候不可以再像義和團這樣子,是沙文主義,大漢沙文主義,不是的,在現代這個時代當中已經是地球村的時代了,我們都要以一種開放的心靈該怎麼說就怎麼說,其實就是該怎麼想就怎麼想。如果東西方文化,智慧跟知識這兩種學問它不是各占一邊,它是上下的關係,我們就用上下的關係來看。而這個上下的關係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提示我們,讓我們去承認的。-K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經教學原理

 
讀經教學原理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智慧

教育的智慧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經教育的原理(二)

 

 

所以說我們的理論的內容的完整性,內容是很完整的,這個內容完整不是只有讀經,只有讀文字的書,各種的人性應該開發的所有生命內涵,我們都以經典的方式來學習,都依照最自然的方法來教他,都在他恰當的時機來教完,比如說欣賞音樂跟美術都在三歲教完,那怎麼教他欣賞呢?欣賞就不應該教的嘛,你怎麼可以教一個人欣賞美術呢?你就給他看很多有美感的東西,有美的意義的東西,他的美感就養成了,這是老天給他的能力嘛,你不是人給他的嘛,人給他的只有知識嘛,那麼你只所以能夠有知識,也是老天給你有邏輯能力嘛,你沒有邏輯能力你哪有知識呢?所以這個還是要靠老天,還是要順天應人,所以內容的完整性包括各種的讀經。

 

好,再讓我們濃縮到文字的經典,文字的經典我們有完整性啊,因為東方文化也讀啊,西方文化也讀啊,而且從這裏就可以擴展為所謂的語文的教育,所以中國語文要好,要從讀經開始,西方語文要好,要從讀經開始,所以我們近一百年來學英文,學的非常痛苦而學不好,就是他的外文教育政策失敗,所以我們這個內容很完整的,再來,縱使是中文,我們不只是儒家,儒家、道家都讀了,乃至於詩詞歌賦都讀了,乃至佛家佛學我們都讀了,只要是人類的合乎經典意義的內涵都讀,這就是內容的完整性,這是指讀經本身,那麼他的擴展性呢?他擴展性更強。這是第二個特質:內容的完整性、內容的擴展性、拓展性。_

第三我們講操作的簡易性,這個操作是非常簡便的,為什麼?合乎人性,合乎人生的發展,所以操作是很簡易的,這個大家都知道,因為你看老實讀經就好了嘛,大量讀經就好了嘛,他就快樂了嘛,所以這是操作的簡易性。理論的原則性,內容的完整性,操作的簡易性。X第四個是例證、驗證的廣大性,廣大,我們說廣是指他的例證很多,我們說大是說,他是可大可久,或是多樣也可以,驗證的例子、例證的廣大性。因為有人還說,你們把我們孩子當白老鼠啊,我們怎麼可以讓你去實驗呢?你這個理論還沒有成功啊,你剛剛興起理論才十幾年呐,我們孩子怎麼可以隨便送去給你做讀經教育呢?我跟他說,你孩子來讀經不是白老鼠啊,是黑老鼠啊。(大家笑),白老鼠在哪里你知道嗎?白老鼠是在體制的教育,為什麼?因為體制的教育是在實驗嘛,不是實驗為什麼還改革?每一個改革都是十年以後再看看,不是嗎?現在十幾年了,已經看出失敗了,不能改,為什麼不能改?因為西方還沒有改,所以我們就不能改,你哪有黑老鼠呢?只有讀經是黑老鼠,為什麼?實驗兩千多年,而且全人類都在實驗,中國就兩千多年,西方也兩千多年呐,所以例證的廣大性,又廣又大,多而且是涵蓋的空間大,全人類都在實驗,所以你為什麼還要說這是白老鼠呢?那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在體制的教育,縱使不是叫做實驗,他就一直是正式的操作,不是實驗,他這個正式操作背後有沒有理論根據呢?這個理論根據站得穩不穩呢?都不問,就只有說西方人這麼做,所以我們跟著這麼做,從來不考慮西方人對不對?也不看西方人成功不成功?對不對是屬於理論的問題,成功不成功是屬於實際的問題,實際已經失敗了也不看,那理論更沒有去考查,有沒有合乎所謂的根源性?6l"那中國的教育跟著西方已經一百年了,一百年來證明是失敗的,所以一百年來的體制教育已經證明是失敗了,你就不可以再問:你們讀經能成功嗎?因為史可法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負國之臣不可言忠,你自己失敗了你還說我很勇敢,你辜負了國家你還說你很忠心,你自己都失敗了你還問:你會成功嗎?至少我還有成功的希望,你已經失敗了。這個叫做驗證的廣大性。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解疑難好自學 (2006.12.20第八屆「讀經在家自學」座談會講辭)(節錄)

王財貴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

如果了解人類的整個教育歷史,我們就可以發現人類最正常的、歷史中最常被應用的教育的模式就是在家教育,也就是在家自學。自從兩千多年以來,不論是西方的蘇格拉底,還是中國的孔子,甚至耶穌、釋迦摩尼……所有的聖者、所有創始教育的人,或是說開始做平民教育的人,統統是用在家教育的方式的。蘇格拉底沒有開學校不是嗎?孔子也沒有開學校,蘇格拉底的徒弟-柏拉圖也沒有開學校。不過,到了柏拉圖的時候,就比蘇格拉底那時聚集的人還多,固定的學生可能也比較多了,但是柏拉圖並沒有像現在的學校開一定的課程,學生也沒有選課、修學分這一套,甚至也不一定要按照時間來上課。柏拉圖講學的時候,常是一面散步、一面講學,學生就跟著他,一路走一路聽、一路問。所以他們往往在庭院中、在馬路上講學,於是,後人給他們一個很浪漫的名稱,叫做:逍遙學派。

所以,所謂的教育,本來是可以用各種模式存在的。一直到近三百年前,由西方世界德國普魯士在1713年至1717年間,頒布教育法令,規定父母有責任送子女到學校接受教育開始─他們認為,如果國民普遍接受教育,有利於整個國家的發展,才有由國家辦教育的觀念。在中國的古代,也由國家辦教育,但是國家所辦的教育都是比較高級的,所謂國子監、太學,也就是等於現在的中央研究院,是國家人才的儲備所。而基礎的教育,都是在民間辦的。

大約二三十年前,也就是西元一九七0年左右,西方世界漸漸興起的一種新的認識,認為學校的教育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培養人才的方式,就開始有一種把孩子留在家裡自己教的情形,這種「在家自學」流行了二十餘年,到了一九九0年,也就是民國八十年的時候,台灣人才開始警覺,有的人也開始了在家教育,當然跟體制產生了衝突。有些人心志比較堅強,不惜跟政府辯論、抗爭,其中最努力的首推「人本教育」集團。在人本教育之前也有大的抗爭,但是沒有影響到體制。所謂大的抗爭就是南部地區的錫安山,出於宗教的情懷,他們要完全脫離體制,那抗爭是非常激烈的,激烈到政府不敢管他們,他們和政府於是也相安無事。但是,後來的人本教育集團,是循正規的方式去抗爭,也就是說,他們去教育部申請、爭取了幾年以後,到民國八十八年,政府才正式通過在家教育的基本法規,然後就發文到各個縣市,請他們在基本條例之下再做一個細則。本來,從民國八十八年開始,每一個縣市就應該公佈「非學校型態的教育之實施細則」,但一直到現在,還是零零落落的有些縣市付之闕如。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申請的話,還沒有地方去申請。所以,「在家自學」在台灣,民國八十八年之前就有了,是八十八年之後才「合法化」。「合法」就是「合法規」,不是指「合法律」,因為這不是法律,只是個法規。

我們讀經界,讀經這一個團隊,是從民國九十年左右,我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從民國八十三年正式開始推動「讀經」這個觀念以來,有一些人做得非常認真,這些人發現,讓孩子讀經讀得越多,也就是經文背得越多-其實就是就是花的時間越多-因為你所花下去的讀經時間,跟他能夠背誦的經文的份量是成正比的-讀經讀得越多,孩子的進步越大。而且,不只是現在進步,他們相信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也將越大。眼前所確實看到體會到的叫「經驗」,只是期盼,要到以後、乃至於隨著孩子一生的發展,才能證驗的叫「信念」。有些家長在強烈的「經驗」跟「信念」之後,開始有了讓孩子「大量讀經」的想法。

如果一個孩子一面上學,回家以後努力地教讀經,一天能夠讀一個小時已經很好了。有些家長是真的能夠教到兩個小時,他們都發現:更好。照這樣推演下去,讀一個小時比半個小時更好,讀兩個小時比讀一個小時好,那我們就想,是不是能再多讀一點?四個小時或四個小時以上。不過,我們是不是能這樣推:讀四個小時比讀兩個小時好、讀八個小時比四個小時好,那我就讀十六個小時……我們要推到什麼地步呢?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一般的共識是:四個小時到八個小時。但,只要每天四個小時以上,就有一個關鍵結果產生:「不能再上學了!」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易可行的素質教育之道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讀經教育淺談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讀經 父母開心 --家長 詹麗華

 
小孩讀經 父母開心 家長 詹麗華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提“素讀”經典的必要性

 

重提素讀經典的必要性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進步

 

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進步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量讀經會把人讀傻嗎?

 

大量讀經會把人讀傻嗎?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人性出發,建立永恆的人類語文教育新典範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鈴木鎮一的故事

 

日本有一位相當有名的教育家叫鈴木鎮一,發明小提琴教學法,現在許多世界上(包括歐美,尤其是歐洲)非常著名的交響樂團那些提琴手,尤其是首席提琴手,有許多是日本人。這日本人的小提琴怎麼拉的那麼好呢,他們大部分人是小時候接受鈴木小提琴教學法,這個人不簡單呐。鈴木小提琴教學法說起來這個也很容易瞭解,他說我們不要叫小孩子小提琴,我們讓他聽,聽什麼呢?聽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小提琴演奏,讓他聽十遍、百遍、千遍。然後有一天父母親才把孩子帶到學小提琴的地方,那學小提琴的地方,那些學生一拉起來,這個孩子就手舞足蹈,哎,這個我都會,他說我要學。這個鈴木教家長不要讓他學,不讓你學,這個是媽媽要來學的,於是媽媽來學,伊伊呀呀伊伊呀呀地拉,這個孩子就看得流口水,我要學!我要學!你要學這個很辛苦的。我不怕,我一定要學!然後就是這樣。那怎麼辦,就學,學了怎麼辦,他不是一個手指一個手指這樣教的很仔細,他大略地教,讓孩子自己去調整他的聲音,因為他的耳朵已經聽了非常準確的聲音,所以他自己一拉出來不準確,他自己就難過。i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才藝,聰明與讀經的關係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人性出發,建立永恆的人類語文教育新典範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鈴木鎮一的故事

 

日本有一位相當有名的教育家叫鈴木鎮一,發明小提琴教學法,現在許多世界上(包括歐美,尤其是歐洲)非常著名的交響樂團那些提琴手,尤其是首席提琴手,有許多是日本人。這日本人的小提琴怎麼拉的那麼好呢,他們大部分人是小時候接受鈴木小提琴教學法,這個人不簡單呐。鈴木小提琴教學法說起來這個也很容易瞭解,他說我們不要叫小孩子小提琴,我們讓他聽,聽什麼呢?聽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小提琴演奏,讓他聽十遍、百遍、千遍。然後有一天父母親才把孩子帶到學小提琴的地方,那學小提琴的地方,那些學生一拉起來,這個孩子就手舞足蹈,哎,這個我都會,他說我要學。這個鈴木教家長不要讓他學,不讓你學,這個是媽媽要來學的,於是媽媽來學,伊伊呀呀伊伊呀呀地拉,這個孩子就看得流口水,我要學!我要學!你要學這個很辛苦的。我不怕,我一定要學!然後就是這樣。那怎麼辦,就學,學了怎麼辦,他不是一個手指一個手指這樣教的很仔細,他大略地教,讓孩子自己去調整他的聲音,因為他的耳朵已經聽了非常準確的聲音,所以他自己一拉出來不準確,他自己就難過。i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易可行的素質教育之道

 

 簡易可行的素質教育之道--王財貴教授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