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導師是教地理的,從開學第一堂課起,他就在班上掛了一幅世界地圖,還放了一個地球儀,但學生一直把這當成是地理老師的愛好,並未多加注意。
一個多月下來,導師都沒有在課堂上運用地圖和地球儀教學,或講論到與此相關的課題,這使學生更深信,地圖與地球儀只是班級的裝飾品。

但是,又過了一個多月的隨堂考試裡,老師竟出題要大家寫出各大洲與主要國家,這令學生一片譁然,紛紛抗議老師沒教過,這時老師說:
「我不是已經把地球儀與地圖擺在教室裡兩個多月了嗎?難道一定要說這是重點、這是題庫,你們才願意學習?你們那麼聰明,但我希望你們明白,知識的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課堂的考試,而是要活用在生活中,這才會受益無窮!」
 
這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只是在課堂裡,而在我們週遭的每一件人事物裡,只要正面看待,細心觀察,用心體會,隨時隨處都是可以學習的;同樣的,我們遇到挫折、打擊,不要看有多痛、多難,若能視之為學習成長的機會與過程,明天必然會更美好。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 better alignment. )

《怎樣面對生命?》

I asked myself how to handle life?
我問自己:「怎樣面對我的生命?」
My room gave me all the answers:
我的房間竟然給了所有的答案。

Roof said: Aim high.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的人生哲學思想


本文簡要地闡述了莊子人生哲學產生的社會根據,認為每一種哲學的產生都是當時社會環境的需要。從儒家只關注現實社會到老子既關注現實社會也關注個體的人本身,最後由莊子沿著老子的路線完成了系統的人生哲學。隨後著重研究了莊子人生哲學的特點和性質,認為莊子的人生哲學和其他人生哲學一樣都不能回避三個根本的問題:

  一、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二、以何種方式來完成實現生命在一過程?

  三、怎樣對待生命的終結?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區別

儒家思想承先啟後,道家思想具革命性格

  先就儒家與道家的區別來談。儒家思想的“儒”,是古代的一種行業,也就是說,古代有一群叫做“儒”的人。由此可知,儒家有其一定的傳統,展現承先啟後的立場。道家則具有革命性,因為它用“道”取代“天”,把“道”推到最高的位置。

  任何一派哲學對於宇宙的真相或本體都必須有所論斷,從這種對於本體的解說中,我們可以判定它是屬於哪一種立場(如唯心論或唯物論、一元論或多元論等等)。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是以“天”作為宇宙的最後根源,因此《詩經·大雅》中有所謂的“天生丞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然而,道家顯然是把“道”當做宇宙的最後根源,就此而論,它是具有革命性的。

  春秋時代許多人批評“天”,但是越批評,越反映出“天”原本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否則根本不值得批評。古人稱帝王為“天子”,更是充分證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道家出現之後,以“道”代替“天”,而“天”則被降格為和“地”並稱。“天地”並稱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種均衡狀態,問題也遠比人類社會少。然而,自然界雖然自給自足,畢竟不是最後的根源。譬如,老子一方面說“天長地久”(《老子》第七章),但同時也承認“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以及“天地尚不能久”(《老子》第二十三章),狂風不會吹一整個早上,暴雨也不會下一整天,即使天地的作為也未必持久。這說明了自然界有它本身的限制,無法作為至高的存在。

  在今日學習道家,正好可以對應現代人的心理需要。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沒有儒家思想作為指引,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從家庭出發,然後進入社會,因而我們必須設法實踐人與人之間適當的關系。如果離開儒家,可能會面臨不知如何安頓自己,以及不知如何與人相處的問題。然而,如果只靠儒家,有時又會顯得伸展不開。舉例來說,我們有時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太過緊繃,好像無法擺脫這個時代的一般趨勢。每天打開電視或報紙,不難發現這個時代並不可愛。對這個世界有所不滿,一方面反映個人本身具有理想性,另一方面則印證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因此有必要去啟發與提升自己的心靈。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祖.你為什麼不幫我呢 ?


南山上有一座神廟,裡頭供奉著一尊佛祖。

傳說這尊佛祖非常靈驗,只要信徒心誠意正的許願,佛祖都會大發慈悲,幫信徒圓他的夢。

有一個信徒聽說了這件事,他為了表現出虔誠的心,在佛祖誕辰時,親自揹著雞、豬、魚三樣牲禮,一步一步地爬上南山,準備在佛祖的生日時,向佛祖許願。

他爬過一山又一山,當汗流浹背時,他怕失了恭敬的心,說什麼也不肯放下牲禮,稍作休息;當身疲力竭時,他怕誤了生辰的時,說什麼也不肯慢下腳步,稍作停留。

歷盡千心萬苦,虔誠的信徒終於到了神廟。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所說的話就是所修的路》

弟子跟著師父進城化緣。

進城後車水馬龍好不繁榮,弟子說:「師父,今天我們肯定能化到不少東西。」師父不語。

弟子剛說完,有人狠狠地從店內扔出一個玻璃酒瓶,碎了一地。

師父駐足,彎腰撿拾玻璃碎片。

弟子不解問道:「多管閑事幹什麼?反正我們不經常到城裡來,玻璃又紮不到我們,還是趕緊去化緣吧。」

師父指著不遠處向他們走來的一個人說:「看見了吧,他拄著拐杖,走在盲道上,肯定眼睛不好,萬一被玻璃紮到怎麼辦?這大街上人來人往,碎片很容易紮破車輪,還有許多人穿著涼鞋,不小心踩在上面會傷著腳。」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服一個人]

一個牧場主養了許多羊。他的鄰居是個獵戶,院子裏養了一群兇猛的獵狗。

這些獵狗經常跳過柵欄,襲擊牧場裏的小羊羔。

牧場主幾次請獵戶把狗關好,但獵戶不以為然,口頭上答應,可沒過幾天,他家的獵狗又跳進牧場橫衝直闖,咬傷了好幾隻小羊。

忍無可忍的牧場主找鎮上的法官評理。

聽了他的控訴,明理的法官說:「我可以處罰那個獵戶,也可以發布法令讓他把狗鎖起來。但這樣一來你就失去了一個朋友,多了一個敵人。你是願意和敵人作鄰居呢?還是和朋友作鄰居?」

「當然是和朋友作鄰居。」牧場主說。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慣忘了

當一個人生活枯燥的時候,他忘了「用心體會」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覺得人生乏味的時候,他忘了「培養幽默」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體力日差的時候,他忘了「運動」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工作疲憊的時候,他忘了「認真休息」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孤傲狂放的時候,他忘了「感恩惜福」是一種習慣!

當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他忘了「謙卑縮小」是一種習慣!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是一塊石頭,一半做成了佛,一半做成了台階。一天,台階不服氣的問佛:〝我們本是一塊石頭,憑什麼人們都踩著我,而去朝拜你呢?〝佛說:〝因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經歷了千錘百煉。

人生也是如此,經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責任,肩負起使命!人生 才會有價值……看見別人輝煌得時候,不要嫉妒,因為別人付出的比你多!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擦鞋男孩的故事》

15年前,我談完生意後,去商場買些禮物。平時,我時喜歡隨身帶一些硬幣,因為商場附近有時會有乞討的人,給上一兩枚硬幣我心裡會踏實些。

這天,口袋裡有些硬幣,於是我就將十幾枚硬幣散給一幫乞討的小乞丐。

就在這時,我看見一個男孩高舉著一塊牌子看著我,無疑,他想引起我的注意。

我朝他走過去,看到他約13歲,衣著破舊卻很乾淨,頭髮也梳得整齊。

他不像別人手裡拿個搪瓷缸,他的牌子一面畫著一個男孩在擦鞋,一面寫著:“我想要一隻擦鞋箱。”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