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不送兒子去幼兒園
時間:2016-08-24 16:08 | 來源:讀經教育交流網| 作者: 讀經媽媽
開學的時間到了,9月1日本來是報名的時間,我們因爲搬家放棄了報名,老師電話來說把名額讓給其他小朋友了。半年前我可能會因爲這個事情徹夜不安,今天我卻可以非常坦然的面對,而且心安理得的讓孩子在家裏多玩幾天。看着很多同齡孩子的媽媽把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的狀況曬出來,讓我很感概,有的幼兒園真是非常的人性化,上學第一天,家長可以全程陪同,做遊戲,唱歌,看動畫片,最後回家之前還給每個小朋友發了小禮品,五彩缤紛的幼兒園生活足以讓小朋友暫時忘記思念之情,而最後的禮物,卻給了小朋友第二天再來的動力。我想,大概每個小朋友都會喜歡上這樣的學吧?!而我卻狠心剝奪了小小郭上幼兒園的權利,這對小小郭來說,是不是太殘忍了。
其實,我在認真思考我将要給予他的讀經學堂教育到底可以給他什麽?學堂裏應該沒有五顔六色的花俏的裝扮,像一個童話的世界,學堂裏也沒有如此豐富的玩具和生活道具,學堂裏不會每天都放卡通動畫片,也不會教他們那些“花啊,鳥啊,蟲啊,小貓啊,小狗啊”,不會教“夏天來了,冬天的衣服藏到哪裏去了”,更不會在上學堂的第一天就送他們一件玩具禮物。那麽,學堂,到底可以給他什麽樣的生活?
一、學習内容
幼兒園本着西方的教育學,認爲“生活即教育”,要教會幼兒會生活,所以孩子們每天都可以學到關于生活的東西,穿衣,吃飯,玩耍,洗衣服,疊衣服,還會通過各種角色的扮演,告訴他們很多生活上的知識。兒歌裏也包含了這些生活的知識。當然,還有學習和同齡人相處。這一套東西在幼兒園相當的系統和完備,我承認我自己在家裏教不到幼兒園的那種層度。但是,我相信,這些生活必須的技能和知識,随着他年齡的長大,學習這些東西輕而易舉。
學堂裏,如果是全日寄宿的,這種生活相當規律和标準,可能對于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近乎于苛刻。6點起床,然後鍛煉,早讀,吃飯,讀書,課間,上午三節課,然後中飯,午休。下午兩節,接着戶外活動,晚餐,晚課,9點就寝。孩子在這個環境中也要學會生活,學會疊衣服,被子,自己洗碗,洗澡。但是老師卻不拿課堂的時間來告訴他,隻是課餘幫助他,教他。其他的課堂時間誦讀經典,四書五經和外文經典。三年的幼兒園生活放在學堂裏,至少15萬的中文經典可以裝進他們的腦海裏。6歲之前是記憶的黃金時期,他們可以一心多用,可以一邊玩一邊就把經典背誦下來,這種天生的能力随着年齡的增長慢慢喪失。背誦下這些經典,随着他們年齡的增長,慢慢醞釀消化,對他們的影響和熏陶是一輩子的。與此同時,生活的知識也沒有缺失。
二、快樂的層次
玩耍的快樂和誦讀經典的快樂。對于大人來說,一定是前者要快樂,也以此去推斷孩子們的讀經一定是枯燥無味的。其實,大人沒有讀經典,他無法體會讀經的快樂。而孩子因爲單純,沒有分别心,他們讀經典更加容易快樂,當把經典背誦下來之後的喜悅和成就感是長久的。而遊戲的快樂則隻是暫時的,這種快樂要持續,則需要不斷的去疊加遊戲的時間和遊戲的種類,而時間過多在遊戲上之後,留住孩子心裏的是什麽?不能完全否認遊戲的快樂,但至少這種快樂的層次是比較膚淺的。把大量記憶的黃金時間放在遊戲上,是不是太奢侈了一點?
三、交往的學習
很多人說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每個班有三十多個,這樣可以學習如何跟小朋友交往。但是看很多幼兒園的孩子,幼兒園畢業之後,是不是真的學會了謙讓,友愛,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幼兒園同班全是同齡的,他們之間的相處除了和平還有競争。很多學堂裏是混齡,從三歲到十幾歲,這些孩子們每天24小時相處,大的會讓小的,也會教小的很多東西,小向大的學習,将來又有更小的孩子來了,這個小的就會像大哥哥一樣去幫助,對待那個比他更小的孩子。我想,這樣的相處才是更加人性化的吧,這樣相處培養起來的感情才是深刻的,刻骨銘心的。一個知道長幼有序的孩子,會跟社會脫節,會不知道怎麽融入社會,這種擔心似乎多餘了一些。
四、環境的營造
幼兒園用各種色彩,各種花樣來裝飾,用各種玩具,道具把幼兒園扮成一個兒童的世界。這個兒童的世界,很溫馨,很快樂,很讓孩子們喜歡。學堂裏,卻是清雅樸素,孔子像,名家書法字帖,仿古家具,24小時彌漫中英文經典的聲音和經典音樂的聲音,這是的确是一個大人布置出來的世界,但是卻相對高雅,涵養,有嚴肅感。大人不是小孩,我們又怎麽可以判斷孩子們不喜歡這個大人的世界呢?“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我想,古人對我們的告誡應該是對的。我們給孩子的環境,應該是充滿正能量的,至少知道在什麽樣一個環境中心才是安定的。
五、家校共學
我自覺是很不喜歡禮尚往來的人,所以我對于時下興起的幼兒園的“束修”之禮非常反感。家長不做就覺得對不起孩子,會讓孩子吃苦。學堂裏不吃這一套。而且學堂對于家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學習經典。而幼兒園給家長的作業則是協助孩子完成手工作業或是其他親子事情。對比兩者,我覺得前者對于一個家長,乃至一個家庭的影響是深刻,深遠的。當一個家長捧起經典誦讀的時候,他也在慢慢的接受經典中聖賢的智慧,讓他的心與孩子的心慢慢的靠近,雖然親子誦讀中會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但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情感磨合的過程,最終,這兩代人将會最有可能會達成價值觀的統一,因爲接受的都是聖賢教誨。這個理想很崇高,也是很多父母夢寐以求的,我想,這個社會亂象百出的時代,想通過一起做手工,監督做作業,每一頁作業上都簽字的方式達成情感的認同和價值的統一,比較困難吧!
我因爲帶兒子讀經典,在小小郭可以慢慢對《學庸論語》/《老子》耳熟能詳的過程中,我也漸漸完成100遍的目标,這個過程中不是孤獨的,除了你和孩子,還有很多其他的父母和孩子也在做同樣一件事情,讀經父母之間溝通的,絕對不是孩子上那個學校,買了什麽衣服,玩具,要補充什麽營養品,到哪個遊戲場玩過,作業不做怎麽辦。我們每天溝通最多的是,我們今天讀了多少經典,我們的孩子每次回家有什麽驚喜的表現,學堂裏有什麽高興的事情發生,孩子有點不适有什麽辦法。我想從父母的溝通内容裏,我們就可以看到人跟人的生命格局有很大的不同,而很多人發生改變,都是因爲孩子學習了經典。不能說經典改變了一切,但至少經典帶來的改變是積極的,是潛移默化的,是一種能量級的提升。
讀經之路,雖然有上述種種的好,但是這條路也是阻礙重重,困難重重,最大的一個困難就是作爲父母,你的心智需要不斷的提升,對經典教育的認可要不斷的深入。這個決心和信心要堅決,持久。你才能不斷的沖破周圍人帶給你的阻礙和整個社會環境帶給你的困惑。
我想,若干年後,小小郭也感恩他這寶貴的三年是在學堂裏度過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