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和學校成績——明明媽系列之八
時間:2015-01-29 11:53 | 來源:網絡| 作者: 明明媽
姐姐的孩子荷荷7歲,在我看來,這真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口齒非常伶俐,語言表達能力特别好;不挑食,什麽都愛吃;運動能力強,無論玩什麽一學就會;記憶力很好,每天只是在上下學路上有限的時間聽《論語》,沒過多久就能從《學而第一》背到《公冶長第五》了;性格很豁達,沒有女孩子的扭捏和小性子,對小夥伴有求必應,同學們都愛跟她玩。
在我眼裏,這孩子真好,你說不是嗎?可是,姐姐卻不滿意她。才小學二年級,經常聽到她念叨說荷荷數學不開竅,不夠聰明。尤其最近,正當她對自己的孩子信心不夠足的時候,期末考試前跟老師做的那次短暫溝通,無異于雪上加霜,諸如上課小動作多啦,屢教不改啦,不走心啦,不知道着急啦,習慣不好啦……諸如此類的評價,幾乎讓姐姐感到,這孩子就是班上最差的學生。
好端端的一個聰明伶俐、健康活潑的孩子,怎麼說着說着就成最差的學生了?這讓我非常擔心,雖然一直以來姐姐都在關注我給孩子選擇的讀經教育,但我沒有勸說過她離開體制。我想也許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讀經的機緣,當姐姐的認識到位的時候,外甥女的機緣也就到了吧。可是這次,我有點坐不住了。我難以想象,我的可愛的外甥女,整天在一個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的老師手裏,如何保得住樂觀、豁達、活潑、自信這些可貴的品質。而在我看來,這些品質,比她二年級的數學考100分,比她7歲的年齡着急自己的學習成績,要來得重要的多。
于是,我開始極力勸說姐姐把孩子交給我,我幫她選一家學堂。不要再上學了。
姐姐卻非常猶豫,她最大的擔心是,孩子現在每天跟着學校上學,數學都不開竅呢,不上學豈不更跟不上了?她的擔心,其實代表很多不肯離開體制的家長的心聲,具有很大的共性。所以我打算寫文章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體會,希望能夠說服姐姐把外甥女送到學堂。也希望給存在類似困惑的家長提供一些啓發。
還是從明明說起。
明明在上小學之前,是個充滿靈氣的孩子。5歲的時候,他的幼兒園聘請了一個老師,教他們學英語,當時學“自然拼讀法”。那個小老師很有意思,她教小孩子學英語,雖然也主要教聽和說,但是到每一個學習階段結束的時候,她一定要做個測驗。考考孩子們。小小的孩子拿着鉛筆,做那些選擇題,鈎鈎圈圈的,蠻象那麽回事。但畢竟孩子小,測出來的分數不理想也都很正常,還記得當時班上十幾個小朋友,百分的試卷,普遍都是得五、六十分,唯獨明明很奇怪,他每次測驗都很厲害,得到九十幾分。現在想想,那時候他們根本不懂什麽叫考試,也不明白要考個好分數,他們完全憑感覺走。明明的感覺更準些而已。
到了他上小學,本來我們以爲他順理成章的會是個成績不錯的好學生。現實卻恰恰相反,小學一、二年級,明明的學習不僅沒見到理想中的輕松自如,似乎還有那麽點吃力,尤其數學應用題,他竟然讀不懂題目,至今我還記憶猶新,我輔導他什麽植樹問題(種一排樹和種一圈樹的區别是多種一棵樹和少種一棵樹)、什麽螞蟻被樹葉蓋住問題(推測被蓋住幾隻螞蟻)……說破了嘴皮子,他也還是不明白。
到了三、四年級,随着他年齡增長,理解能力提升了,情況稍有好轉,不是一點不開竅了。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他總是答題很快,卻不會檢查,馬虎和出錯之處自己總也發現不了。所以雖然他每次考試第一個交卷子,但成績一直都是中遊。寫作業更是應付了事,每當被我發現字迹潦草,要求他重寫的時候,都會跟我抵抗到底。他寫的作文,從一年級的“今天我去公園玩,我很高興”到四年級的“今天真是有意義的一天,我很高興”。對學習應付的态度真是一覽無餘。
到了小升初以前,我跟風給他報奧數補習班。起初他奧數零基礎,一點不開竅的,上課老師在講什麽,完全聽不懂。課後成片的習題不會做。月考一塌糊塗,120分的試卷,他能得到50分。到此爲止,真是徹底摧毀了孩子對數學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親近感。後來我生完多多後,騰出精力抓他的學習,輔導幾次,成績有所提升。最好成績是滿分120分,考到103分。
就這麽跌跌撞撞的到了六年級下半年,我認識了讀經教育,對教育重新思考,給他轉到齊謙學堂讀書,才算終止了我和孩子一直飽受折磨的學習曆程。總體上來說,5年半的體制教育,明明不是在給自己學習,他在給媽媽學習。所以他學得稀裏糊塗,不情不願,當然結果是不清不楚、不好不壞。學到最後,目标是什麽?不知道。對自己有信心嗎?不知道。我這當媽媽的,了解孩子的特點嗎?了解。欣賞孩子的現狀嗎?不欣賞。那時候,我總是看到孩子身上有很多不足,不停的挑毛病,卻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改善。
更加不堪的是,整個小學讀下來,明明身上的靈氣早就不見了。刻意追求學習成績,讓學習變成了不能承受之重。早已不再是當初跟着感覺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狀態。作爲一個中等生,在班裏難以得到老師的贊揚,相反在紀律和行爲習慣上又常常遭到指責。孩子的眼睛裏再也找不到晶亮。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長的暴扈、怯懦和不知所措。
所以,當現在看到明明接受讀經教育2年半的時候,已經背下8本中文1本英文,當看到明明是如此的刻苦努力,發奮忘我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說,明明是特殊的孩子,他在體制本來就優秀。我要告訴你,你錯了。現在的體制内,還有成千上萬個明明這樣的孩子,繼續渾渾噩噩的過着看似“學習”,其實不知所以的學習生活;還有數不盡的家長像我當年那樣,眼睛總是盯着孩子身上的不足之處無能爲力……
就在給明明讀經半年後,他升初中了。我跟初中班主任老師,做了一次非常真誠的溝通,老師支持我繼續給明明全日制讀經。所以,初一上學期明明是這樣安排的,他在學堂讀書三個月,最後一個月回到學校準備期末考試。這個時候的他,讀經也才半年多,讀的書不過《論語》和《孟子》,都是分篇背誦,沒有包本,讀書總字數不到五萬字。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此時的他,忽然懂事了,回體制那一個月,完全不用我管了,他自己安排時間,什麽時候補數學練習冊、什麽時候補英語練習冊、曆史書分幾天學完、地理書分幾天學完……他需要我幫助的時候,就會告訴我,什麽時候考他,考他什麽。初一下學期,他幹脆主動提出不回學校,臨考試前最後一周在學堂起早貪黑地自己複習功課,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就向學堂老師尋求幫助。最終,他的期末考試成績,繼續保持中等,數學和英語成績很好,上下學期都過90分了,好像他從來沒有離開過體制一樣。
讀經前,他給媽媽學習,不主動;讀經後,他給自己學習,主動自覺。所以,他給自己學習的時候,他才開始真正在乎成績。而他真正在意成績時,才知道不滿意,才知道傷心。這都是以前沒有過的事情。我跟他說,這是他自己學來的分數,不要說已經考了中等,我很滿意,即使考最後一名,都沒有關系,因爲那是靠自己努力得到的成績。人生是個長跑,只要你有了主動憤悱的精神,下一次、再下一次,一定會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
王教授在他的《從“理無礙”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中說:“學校功課的難度,跟它的質量,大概一個中等資質的孩子,只要用五分之一的時間就可以做完,所以學校教育浪費了五分之四的生命,何況一個大量讀經的孩子,經過一兩個月的提升,提升他的學習能力跟學習興趣,他其實可以用十分之一的時間做完學校功課”,他還說:“請問一個十三歲的飽讀詩書的孩子,他來學學校一年級功課,多久可以學完?大概幾個小時學完”。事實的确如此。
最近朋友們稱贊我,是如此欣賞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盯着他的不足。是啊,這種欣賞,不是誇誇其談的炫耀,也不是毫無原則的溺愛。我已經學會了接受孩子的特質,性格上的弱點是與生俱來的,自己尚且不完美,何必要求孩子完美?至于孩子行爲習慣上的不足,那不是靠指責和說教能夠改善的。塑造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是通過給孩子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整體氛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不知不覺建立起來的。而這個氛圍,在學堂裏我找到了,所以我要把孩子交給學堂。剩下的,就是順着他的天性,陪伴他長大了。所以,相信讀經教育,相信孩子吧。
——2015年1月28日 明明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