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要趁早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語謙】
台北市東門國小讀經班帶領學童認識先賢智慧 。 記者周永受/攝影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台北市東門國小的小朋友正搖頭晃腦背誦論語中一段,關於孔子到魯國太廟觀禮時,每件事情都問得清清楚楚,被旁人誤以為不懂禮,孔子卻回答,「是禮也!」也就是說,每件事都必須問得清清楚楚,才合乎禮節!

發現自我缺點

就讀東門國小六年級的鄭智元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就和哥哥鄭敦元及3歲的弟弟鄭洹顗,一起參加東門國小的「親子共好讀經班」。從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老子、大學、中庸、正氣歌等學起,到現在許多經典都能倒背如流。智元說:「我喜歡讀經,因為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現在已經國一的敦元,則從小學4年級加入讀經班,他說,自己原本的個性比較「衝」,曾經脾氣一來就不小心冒犯老師,或是講話太直,傷害到同學,但透過背讀經典,發現自己的行為原來非常不妥當,便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和脾氣,盡量讓自己能事事合乎禮節。

學會做人道理

每周花一些時間讀經,潛移默化中就能學會做人的道理。 記者周永受/攝影

敦元說,有一次考了滿分,竟得意地問「看起來心情不好」的同學考得如何?沒想到同學生氣回他:「零分!」直到隔天敦元才知道,那位同學因為家裡有事情,導致沒複習才考壞了。

 

「我想到弟子規裡說,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敦元說,看到同學心情不好,自己就應該察覺,而不是傷害別人。事後敦元鼓起勇氣向同學道歉,並獲得諒解,兩人才和好如初。

敦元說,背誦經典讓他認識很多做人的道理,現在他最喜歡論語中「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他解釋,這句話是說,若老師舉出一個例子,學生應該獨立思考,融會貫通,並舉出不同的例子。「我會勉勵自己學習不要偷懶,無論是數學或是國文課,一定要通盤了解,才能追求突破。」

親子切磋成長

爸爸鄭信烜說,孩子念幼稚園的時候還不識字,讀經只是朗讀,但回家後常會出奇不意的用上,且用得恰到好處。有時候夫妻闖紅燈,或是外出應酬,兒子會突然冒出一句經典,讓夫妻感到慚愧,適時提醒自己要當孩子的模範,行為不能逾矩。

年紀小的孩子可用朗誦的方式接觸經典。 記者周永受/攝影

鄭信烜表示,讓三兄弟都讀經,是希望孩子能從小耳濡目染中華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將孝道、仁愛、禮節等道德倫理,長大後運用在待人接物上,「孩子就像海綿,與其讓他看電視、吸收不良訊息,不如從小就習慣聖人的智慧,及早培養品格。」

 

為了讓小孩專心讀經,鄭爸爸每周三都會陪孩子一起參加讀經班課程,下班後,則全家圍在餐桌前一起讀經,甚至還和三個小孩一起報名參加每年在台中舉辦的「經典會考」,比誰可以得到最多個「小狀元」。親子同台比狀元,彼此都充滿成就感。

每天十分鐘 經典融入生活

「孩子從小讀經,可以端正品格,吸收儒家思想中的菁華。」中華經典研究協會會長陳柏蒼說,小朋友雖不一定懂得經典的意義,不過背久了,就能深植心中,長大了解的詞彙多了之後,就可以融會貫通,且將來無論是寫作或是待人接物,隨時都可以用得到。

近來積極在台北市推動讀經教育的陳柏蒼說,學齡前的小朋友就像一塊海綿,給他什麼就吸收什麼,因此應趁年紀幼小、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讓孩子接觸經典,效果最好。

陳柏蒼建議,先不必急著要孩子背誦,可從唐詩、三字經、弟子規等有押韻的經典開始,每天睡前十分鐘,帶著孩子反覆念五至十遍,以自然學習的方式,讓孩子朗朗上口,也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讓經典融入生活。

家長鄢如燕也讓國小二年級的孩子參加讀經班,同時擔任讀經班的志工老師,她說,現在很多孩子不懂做人的道理,有時候還欠缺基本的禮貌,尤其在網路世界中,很多孩子的日常用語愈來愈隨便,因此希望讓孩子在經典中學習,了解同儕、父母、朋友、長輩之間應有不同的相處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