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書香滿懷--深圳梧桐山讀經村紀行 王美燕
古代書院的概念在現代日趨模糊, 但現代私塾卻悄然興起, 讓「國學」 , 「 經典」 再度鮮活起來,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自在自為的文化復興的助力。
.尋見
這裡, 遠離城市的喧囂, 有青山環繞, 連路旁小店的店名都帶著一種疏離的清高的氣質, 不經意間你就能瞥見精武國學院的字樣, 時有讀書聲倏然入耳。沒錯, 這裡是新興的大都會深圳的梧桐山讀經村。帶著某些疑惑, 《 教育大觀》 記者領著一群國學愛好者尋訪到深圳梧桐山讀經村, 並聯繫到天謙學堂堂主廖智楷老師。如果把梧桐山讀經村比作一本精美畫冊, 我們此番的梧桐山之行只能算是走馬觀花的匆匆流覽, 但至少在這驚鴻一瞥中有感悟,有思索。
總不自覺將讀經村和古代書院聯繫在一起, 書院開始都是在山林裡, 讀書人遠離政治中心, 清靜,修身養性。古代的書院都在青山秀水中成就名望, 在大自然中孕育著高雅文化。所謂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 詩意化的文人情懷和高雅的審美能力總能夠成為人們不約而同的選擇和追求。而今, 讀經村私塾學堂的辦學者們紛紛選址國家級風景區梧桐山, 在這裡, 歷史沉澱的微涼和複歸經典的熾熱, 在這青山綠水間滋養出一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從容和淡然。不疾不徐, 不驕不躁,溫婉不驚。
.分享
我們首先走訪的是天謙學堂。兩幢別墅中間的小庭院裡, 內牆裡紫竹青青, 池中有粉荷怒放, 此起彼伏的讀經聲琅琅入耳, 寬曠的客廳裡, 除了大螢幕的電視機和音響設備昭示著現代的文明, 入眼之物, 皆有古風。孔夫子的畫像, 滿架的經典書籍, 古琴, 茶具, 寬桌,
硯臺, 鋪開的宣紙, 即便是在窗外, 也能感受到廳內的古樸氣息迎面而來, 抬眼處, 門框上有楹聯, 牆身上有經文, 屏風後, 更讓人恍若隔世, 那些在古裝劇裡才有的坐塌、八卦圖赫然入目, 王財貴教授的題字高懸頭頂, 有形的, 無形的,這裡的一切, 都跟王財貴讀經教育分不開。
堂主廖智楷老師身著自製的漢服, 一派儒雅斯文。他坦言, 讀經教育的理念都源自王財貴教授。自己是教授的忠實擁護者,對於教授讀經教育理論,從來都不吝於跟人分享,並樂於為前來造訪的有心人解疑答惑。
廖老師首先為我們澄清了國學教育和讀經教育的區別,他說,所謂「國學」,相容固有的中國傳統學術和現代有關祖國的人文學術研究。國學一說成於清代後期,當時歐美文化傳入中國,西方傳來的學術稱為「西學」;相對的,我們本國固有的學術,乃稱為「國學」。
事實上,國學這樣古老的文化必須和現代文明和諧並存,才會更有生機和活力。現在有不少人開始關注國學,但是,我們提倡的讀經教育和國學教育還是有區別的。也許可以說,讀經教育的著眼點是國學,但落腳點是教育,讀經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國學經典的學習是讀經教育的核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除了國學經典,還包括西方乃至人類的所有文化遺產都不應當排除在外。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的,中國人的智慧,西方人的智慧,都應該用來為成就真正的人才服務。
我們的讀經教育就是要通過聆聽、誦讀方式將人類最高度的文化經典記憶在頭腦中。那麼,具體來說,讀經讀什麼?根據教授的分類,最高級的教材是「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第二級是「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第三級是唐詩、宋詞、古文;第四級是《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教授講的高度統攝低度的讀書法,廖老師也深深認同,他說,如果孩子能把前二級最有難度的書背完,並能夠做到融會貫通,接下來讀《易經》《老子》、《莊子》就會變得容易,至於詩詞歌賦那些更不在話下。兒童讀經教育就是按照教育的實質來做教育的,教授是這樣概括的:在最黃金的時代,用最經典的內容,以最簡潔的方法,培養優質的人才。從操作上來講,就是順應著兒童的心理,在他有強大的記憶力,但還不能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自然地教他。只是記憶,不必瞭解。怎麼記憶?就是反復練習。讓孩子高聲讀誦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切經典,以此推及人生各個階段的教育及整個經典文化藝術的教育。因為模仿和記憶是兒童的天性,理解則是一生的實踐。孩子在1 3歲以前處在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是記憶和背誦的最佳時間, 孩子的吸收能力很強, 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 像海綿一樣的吸收。但廖老師認為, 像《 孫子兵法》 、《 三國演義》 之類的偏重謀略的書不宜過早給孩子看。讀經典最首要的任務是立德, 有德而後成才, 這個順序一定不可顛倒。廖老師說, 現在社會亟需三種人才: 聖賢式的哲學家、真正的政治家和有良心的企業家。聖賢式的哲學家應該能上達天德,啟發人性的光明, 引領人類的智慧的方向, 影響時代的發展; 第二種人才是能為天下蒼生謀福,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德者, 無論居廟堂之高, 還是處江湖之遠, 都能心懷天下, 心憂百姓,這樣的政治家才是百姓的希望。第三種人是儒商, 能夠用他的才能智慧創造財富, 然後惠澤眾生。讀經教育要做的, 就是為孩子奠下成人成才的基礎, 無論將來他是成為大思想家, 大政治家, 大企業家, 還是中才, 小才, 他都可以在各個場合, 各個行業, 貢獻自己的才華,甚至可以成為各個行業的領導人。凡事一定要有本, 所謂「 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本立以後所生的「 道」 , 通於三百六十行。讀經教育就是給孩子立本, 有了德行和學識能力的基礎, 無論在哪裡, 他都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 這是讀經教育的理想。廖老師介紹說, 如果孩子從三歲到十三歲, 全天候讀經十年, 基本上可以熟背三十萬字││中文二十萬, 外文十萬││ 不管是英文德文法文, 或是日文, 總計外文十萬││ 他的各種能力的根基大體奠定了, 就可以用「 書院教育」的方法來成就了。教授對書院是這樣規劃的: 十年讀經, 十年研習,十年歷練。1 3歲以前,應讀盡全人類最偉大的智慧,預期達到3 0萬字(2 0 萬中文、1 0 萬外文) 。1 3 歲- 2 3 歲消化經典; 2 3 - 3 3 歲做好三件事: 行萬里路, 接物濟用, 依道篤行。用教授的話講,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長進。
這裡的十年歷練, 可以是實指意義上的十年, 也可以是虛指意義上的一生, 如果能像孔子那樣一生志於學, 每日三省吾身,不斷改善自我, 提升自我, 這樣的人生,就是幸福圓滿的。按照教授的設計, 「 書院教育」 的基本步驟就是解經、各種專學的概覽以及國學及西學名著涉獵。那麼, 何謂解經? 三十萬字中, 有中文二十萬字, 包括論語, 孟子,大學, 中庸, 易經, 詩經, 老子,莊子, 古文, 唐詩, 宋詞, 加起來, 大概總共二十萬字。這二十萬字, 每一篇會默寫, 每一個字都會訓詁, 每一句話都會解釋, 每一段都要會發揮, 這樣叫做解經。英文所背過的, 不管是莎士比亞, 還是柏拉圖、聖經, 總之, 你背過了一本, 都要會默寫, 每一個字都要會解釋, 每一句文法都要會分析, 這樣叫解經。解經之後就要開始做研究工作了。這種研究, 首先, 要對於世界人類所有的學問, 有大概的瞭解, 不論東方西方, 所有的大家,大學派, 重要的書, 都要讀過。包括哲學, 文學, 史學, 政治, 經濟, 教育, 社會, 軍事, 自然, 各種的學問, 透過所謂的概論和史學││ 譬如哲學概論, 哲學史, 文學概論, 文學史, 史學概論, 史學史, 社會學概論, 社會學史, 科學概論, 科學史, 等等, 所有的學問,都取它的「 經典之作」 , 也就是說, 最好的哲學史, 最好的哲學概論等等, 都一定要認真讀過, 讓他對每一門學問有一個大略的把握, 漸漸在心目中形成整個人類學問的大系統。在此基礎上, 按照學生本身的喜好和專長, 將其培養成相應的人才。談到書院未來的規劃時, 廖老師的眼睛裡寫滿了希望和憧憬, 他說自己的學堂目前接收的孩子, 年齡基本上都在1 3歲以下。最早來梧桐山辦學的鹿鳴學堂, 大孩子都轉到河源就讀, 旨在創造前人耕讀似的學習環境。私塾的辦學者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著。自己原來不是做教育工作的,但是辦學堂,絕不是拍腦袋的一時衝動之舉, 是以王財貴教授的讀經教育理念為支撐的。辦學兩年以來, 兢兢業業, 勞心勞力, 不敢有半點鬆懈。被問及為什麼選址梧桐山來辦學堂, 廖老師說梧桐山風水不錯, 環境清幽, 沒有城市的喧囂, 政府也有意引導梧桐山景區的建設以文化旅遊產業為主, 更實際一點講, 剛開始時, 在租金方面,比其他地方更具優勢。
.結語
在我們的提議下, 廖老師帶著我們一行人前往其他學堂參觀。儒願學堂的古樸沉穩, 鹿鳴學堂的活潑靈動, 盡收眼底。古色古香的檀木書架, 半掩竹簾後的滿室墨香、連陳滿茶具器皿的石桌也訴說著一種思古的情愫。回首歷史, 當我們用探索的眼光審視跨越千年的種種文化印記時, 那隱藏于深山鄉野的一座座書院, 在沉沉浮浮的歷史激流中, 往往成為中國思想的文化杏壇所在。遙想古代聖賢們, 為了尋找中國儒學的真諦, 從四面八方匯于書院, 名師鴻儒們在各家書院披卷吟讀, 碰撞智慧, 傳承思想, 用不朽的篇章激蕩著整個中國。凝視歷史, 逝者如斯。古代書院的繁華雖已成歷史, 但歷代文人雅士「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的學術精神和追求卻為後世所敬仰。現代的我們活在一個精神匱乏的年代, 敏銳的人們開始重返傳統之旅。私塾的興起, 是人們融合民族傳統與現時意識的探尋和努力。雖然面臨種種限制, 但堅守者以仰望夢想的姿態, 偏安在某個僻靜的角落, 靜待各自的奇跡, 他們的這種追尋永遠能觸動我們心底最原始、最溫暖的感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