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水德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一、水的善德,在那裡呢?

就是它利益萬物,滋潤萬物,

也不去爭名、爭利、爭功、爭大
二、它處在眾人所厭惡又卑下的地方

這就是它最接近「道」的作為了。
三、它無論居住在什麼地方,

都能隨處而安,真靜自守
四、而且它的善德,淵深得很,

幾乎難以測量,為什麼呢?

因為它能夠沈靜,又能和合萬物之用。
五、水施予萬物,皆出自於仁愛之心

這就是它的仁慈
六、水本無言,可是無言之言才是真言

更是信言,如朔望的潮水,

皆能適時而來去,這就是水的信言。
七、水滋潤萬物,就好比處理政治一樣,

遇熱就昇華成雨露,多餘就流入江、河,

如此生生不息的現象,

不就是水善於處理政治的表現嗎?
八、水在行事方面,又能盡其所長

如行舟渡筏,滋潤萬物,煮飯、燒菜、洗衣,

無不是水的善能。
九、水在舉動方面,很合乎自然的

如水流到圓的地方,它就變圓;

流到方的地方,它就變方;

氤氳的時候,它就會下雨;

晴天的時候,它就昇華。

人如果能夠像水一樣,

不違背天時行事,

不妄做、不妄為、不妄言,

這才是學習水的善德。
尤其水不與它物相爭,

所以它物也不會與水相爭,

這就是水以「」的表現。

所以如果人能夠學「水」的涵養與和氣,

自然也不會有錯誤之紛爭了。

 

 

 

 

《論語‧子罕第九》

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朱熹集註:

夫,音扶。舍,上聲。

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

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

然其可指而易見者,莫如川流。

故於此發以示人,

欲學者時時省察,

而無毫髮之間斷也。

 

 

程子曰:「此道體也

天運而不已,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

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

運乎晝夜,未嘗已也。

是以君子法之,自強不息。

及其至也,純亦不已焉。」

又曰:「自漢以來,儒者皆不識此義。

此見聖人之心,純亦不已也。

純亦不已,乃天德也。

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謹獨。」

 

 

 

《孔子觀水》

《荀子‧宥坐篇第二十八》

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

「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

孔子曰:

「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

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

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

其赴百仞之穀不懼,似勇。

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

淖約微達,似察。

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

其萬折也必東,似志。

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有一天,孔子閒步至河邊,俯首觀水東流。

子貢問曰:君子遇水就觀察,為什麼呢?

孔子答曰:

因他常流不息

且能普及一切生物,所以水好像有德
流必向下,不逆成形,

或方或長,必循理,好像有義
浩大無盡,好像有道

幾百丈山谿而不懼,好像有勇

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

量見多少,不用刮削,好像正直
無孔不入,好像明察

發源必自西,好像立志
取出取入,

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

 

水有這些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觀,

細察他各種象徵的意義,

可以明瞭君子立身處世的大道

作用實在大極了。

安可以不看水呢?

 

 

《孟子‧離婁第十八章》

徐子曰:

「仲尼亟稱於水

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

「原泉混混,不舍晝夜,

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

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