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07 Wed 2023 07:30
林燦城醫師談感冒( 家長及 老師特別要詳閱 !)
- Jun 07 Wed 2023 07:28
102-5-18 戶外教學心得 (摘自本網留言板)
- Jun 07 Wed 2023 07:26
小孩既將入學的家長 留言給十全國小校長
小孩既將入學的家長 留言給校長 | |
張貼於 2008-03-26 09:57:50 | |
校長您好 我的孩子今年將入小一,我的學區是在三民國小,但我最近正在考量將孩子學區轉至十全國小附近的戶籍,原因就是或許有更多的機會能讓他接觸「讀經」。 每星期五晚上我有與他至十全參加讀經班,星期六早上也在慈香庭讀經班, 在十全的網頁上我們可感受到校長您對讀經的支持,還有學校願意擬定讀經計畫,這都是附近學校所沒有的,也是我想把孩子送來十全的主因。 |
- Jun 06 Tue 2023 23:17
仁義、道德、禮教是一切知識教育的根本
- Jun 06 Tue 2023 23:15
102-5-18 讀經班 參觀台南歷史博物館
- Jun 06 Tue 2023 23:12
102-5-18 讀經班台江國家公園 剪影
- Jun 06 Tue 2023 23:09
102-5-26 柏仁媽媽參加率性進修班 結業
102-5-26 柏仁媽媽參加率性進修班 結業
當二天課程結束之際 兩旁的服務人員列隊歡送學員 互道珍重
我們看到有人眼眶泛淚 兩天來 太多的感動 心靈經歷 一種完全
沒有過的洗滌
莊子言: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唯有當您擺開您所有既定的知見之時 您才能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天籟
- Jun 06 Tue 2023 23:07
南懷瑾先生講述真實的關公 来源:《中國文化泛言》
南懷瑾先生講述真實的關公 来源:《中國文化泛言》
編者按:這篇文章選自南懷瑾先生的著作《中國文化泛言》,是懷公為《武聖關壯繆遺跡圖志》這本書作的序,從這里我們可以相對全面和客觀地瞭解關聖之生平事蹟及為人。
老古出版社自成立以來,發行書籍皆以開繼承啟文化為職志。頃者,負責業務之古生國治,編輯部之曾生令偉,偕來問訊,且告知即將出版《武聖關壯繆遺跡圖志》一書,囑為之序,驟聞其請,誠有難以下筆之感。蓋自元明以來,關公事蹟,由史乘而衍為演義,自人位而極為帝天,迷離惝恍,家喻戶曉,俗成聚實,賢者猶不免於信奉,況已成為民俗文化之中堅信仰,普為四海同欽,須欲辨別其是非有無之際,誠無益于化民成俗之旨,且徒亂于季世神道設教之風也。
嘗謂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化之人物,于史冊名聞之外,而獨能普遍流芳於百代,且又為後世所盡知之人物,譽聖頌帝,數不多得,文如尼山之孔夫子,固不具說。武則關、岳並稱,而尤以關公為普聞,其故何哉?思之再三,俗稱岳武穆獨以精忠報國為典訓,其量止於君臣之閫,而未能化及人倫之大者。至如世所標榜關公之忠義,則於忠道之詮釋,不僅施於君臣之際,且可盡於人倫綱常之間。其於義道之影響,且可概于朋友之適而及於社會之則。是誠《春秋》大義之微旨,故關公之典範,終能由人道而臻於神明之尊,豈偶然哉?非徒然也。
孟子有言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以之律于關公生平之盡心志節,誠如孟子所言前二者之實,後四者之基。若夫身後之修,抑為精誠之漸進,或為聰明正直,死而為神之美崇,洵有不可知者。佛曰:不可思議,亦其斯之謂耶?
論者有曰:徵之史實,演義之說關公事蹟,不可盡信,且其為人所盛傳徐州依曹之玷,計較馬超之忌,拒絕孫吳之執,以及荊州之失,其可議者殊多,曷足以當武之聖者之譽乎?曰:此亦有說。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況陳壽之撰,依違曹魏而輕議蜀漢,亦理所必至,事有固然也。然壽之史傳曰: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公。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于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 Jun 06 Tue 2023 23:05
沈家桢:佛家五眼【经典:从没看过这么生动透彻的讲解】
沈家桢:佛家五眼【经典:从没看过这么生动透彻的讲解】 |
光明觉照 2011-08-23 23:12:15 作者:沈家桢 摄影:来自网络 |
![]() 一九六九年佛诞日以英文讲于纽约大觉寺 讲稿由舒吉夫人、唐龙居士译成中文 诸位朋友:什么叫做五眼呢?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这几个名称,来和诸位研讨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这里所称的「眼」,并不是单指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只是肉眼的一种。事实上,人眼并不十分优越。 鹰的眼睛比人眼看得远得多。猫头鹰的眼睛对于光,远比我们的眼睛敏感,所以猫头鹰能在黑暗里看见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图1 各种动物耳朵能够接受到的频谱比较表。) 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声音世界的丰富程度比起狗、飞娥等动物差得太远。 |
- Jun 06 Tue 2023 23:04
禪宗六祖與中國理學
禪宗六祖與中國理學
2013-03-25 19:46:02 来源:南懷瑾先生
本文原載《十方禪林》刪減之處文中已注明。
前 言
中國固有文化,有二大主流,自有史以來,一向持續不斷,嬗變不已,成為中國民族特有的精神,即是儒家與道家。由東漢末年開始,經過兩晉、南北朝而至初唐鼎盛時期,中間雖有佛教文化的輸入,曾與儒道二家在形式上發生磨擦,終因三家在根本上有其一脈相通的共同點,雖有外貌上之分歧,而往往互相融攝為一,故中國傳統文化,實質上一向由儒、佛、道三家的思想構成一種耀古爍今的歷史精神。依據史家的觀念,凡稱先代升平隆盛之治,必首舉漢、唐,當漢、唐升平之際,其文化精神,亦形成一代的特有模式;漢代的政治文化,左右固有傳統文化儒道二家的思想,自成其為一體系;而唐代則因加入外來佛教文化,益增其光輝。
佛教文化自南北朝迄于初唐這一長期的陸續輸入,與中國固有文化互相融攝,影響至巨,追初唐盛時,中國佛教先後產生兩位偉大的聖者:其一,即中國第一位出國留學僧,回國從事偉大翻譯事業的玄奘法師;其二,即為弘開中國化佛法的禪宗,被譽為東方如來的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玄奘法師的翻譯事業與闡揚深密教義以及疏釋“唯識”“因明”等學,使盡精微極博大的佛學義理,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影響以後中國學術思想界,其功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