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店水庫簡介
阿公店水庫簡介
阿公店水庫位於高雄縣燕巢、田寮二鄉的阿公店溪的中上游,日據時代即開始興建,施工時間長達12年,為台灣施工時間最久、最早完成的多目標水庫。壩長2.38公里,曾居遠東之冠,是台灣壩身最長的水庫,但因上游多泥岩,導致泥沙淤積嚴重及上游水質經常遭汙染而優氧化嚴重,毀譽參半。
阿公店水庫以防洪為主,兼具灌溉、給水等多方面的功能,其天然的湖光山色更是具備觀光潛力。壩堤中間有一座巨型溢洪管,非常特殊,是本省少見的天井自然溢洪設施,狀如喇叭,當水庫水位超過溢洪口,湖水自然流入天井至自動排洪。這個天井自然溢洪設施經過改建,取名為「龍口吞泉」,成為阿公店水庫風景區的重要風景之一。當晨煙、青山在遼闊的水面上倒影逐波盪漾,這樣淡淡的景致,足吸引人駐足享受閒情。
阿公店水庫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興建,創下許多台灣第1紀錄,既是全台第1座多目標水庫,同時是攔水壩最長和施工時間最久的水庫,泥沙淤積量及污染造成的水質優氧化程度,也高居全省之冠。在毀譽參半的評價之外,阿公店水庫是南台灣知名的觀光景點,尤其是環狀近郊旅遊路線,很適合全家安排一日遊踏青郊遊,共享田園風情。
阿公店水庫的水源來自岡山地區生命之水的阿公店溪,壩址位於阿公店溪支流濁水溪與旺萊溪兩大支流交會處,由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當局於1942年開始截溪築壩,目標以防洪為主,同時兼具灌溉、水源供應和觀光功能。由於受到第2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工程持續到台灣光復後的1953年才完成,施工時間長達12年,是台灣施工期間最久的水庫,但卻是第1座多目標水庫。
由於具有多重功能,阿公店水庫溢洪道採取造型美觀的牽牛花式堅管溢洪道景觀設計,景觀相當特殊。壩堤中央設有排洪用的天井自然溢洪道,形狀像一個直豎的喇叭口,當湖中水面超過溢洪管口時,自然流入天井,再經由底下隧道排進阿公店溪中,也與石門和曾水等水庫,採用閘門控制溢洪的排洪方法不同。
阿公店水庫壩型為滾壓式土壩,長2,380公尺,高31公尺,是台灣和遠東地區壩身最長的水庫。東西最寬1.3公里,蓄水量為20.5百萬立方公尺,由於泥沙淤積嚴重,目前容量只剩5.95百萬立方公尺,淤積佔71%,淤量居全台水庫之冠,阿公店溪中上游污染源造成的水質優氧化程度也居全省水庫第一,並有加劇現象,正進行放水修浚工程,再造阿公店水庫新生命。
在特殊景觀之外,阿公店水庫在1957年成功的自然繁殖草魚、白鰱和黑鰱,這3種魚自古以來在大陸均被人工飼養,無法在池塘中自然繁殖。阿公店水庫成功的先例,成為中外學界爭相研究的主題,視為生態上的重大奇蹟。
阿公店十景包括:日昇蓬萊、荷塘曉風、崗山倒影、長堤夕照、龍口吞泉、水漾釣月、煙波虹橋、竹林伴騎、樹影果香、晨鐘暮鼓。在2010年1月17日正式啟用的阿公店水庫自行車道 ,是全台第一座環水庫自行車道 ,不僅長達十公里,可一路暢快環繞水庫,沿途還可以盡攬十景。因日昇蓬萊與煙波虹橋,兩座吊橋橋寬狹窄,如有遇對面來客,建議您以牽行度過,避免意外並可漫行欣賞湖上風景,橋上亦貼心的設計了停車格式的觀景台,以便自行車友們在橋上佇足休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