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人對話--大學吹起讀經風
羅智華
新聞來源【人間福報】
 
         你多久沒讀聖賢書? 隨著網路科技的日新月異,電腦已成了現代學子日常生活不能或缺,但電腦的普及化卻也帶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影響,許多人窩在電腦前的時間愈來愈長,但靜下心來讀一本書的時間卻愈來愈短。 而隨著打鍵盤速度的愈來愈快,大家搖筆桿的時間也愈來愈少,網路語法的廣泛運用,不只讓「火星文」成為年輕學子擅長的新興語言,就連今年的大學學測也將火星文納入考題中,引發各界議論。 然而,網路文字的「簡單化」無形中也在慢慢「簡化」學子的中文能力。不少專家學者感嘆,「讀的少、寫的少」已經讓學生的中文程度江河日下,而這樣的窘況不只在在國中生、小學生身上看得到,就連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也一樣,不少大學生寫起論文報告文不對題,成語亂用一通,日常對話也愈來愈無厘頭,使用的辭彙也日窮,讓教授看了眼冒金星,忍不住搖頭。 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寫作與表達能力,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宣佈將從九十五學年起積極推動「經典五十」閱讀計畫,並將計劃納入通識教育的必修課程中。元智希望藉由古聖先賢、西方哲人的心血結晶來幫助大學生從《孫子兵法》、《戰爭與和平》等東西方經典中「與古人對話」,培養自己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元智大學經典五十與古人對話 元智大學通識中心主任王立文表示,相較於過去,現代學子的寫作及論述表達能力的確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比起老一輩的「出口成章」,年輕一輩的孩子往往是「詞不達意」。他說,中文能力涵蓋了聽說讀寫四大層面,其中又以「閱讀」為最重要的基本功。不少知名作家或文學家之所以能寫出「好文章」,都是因為他們過去讀了很多「好文章」所累積的成果,例如胡適、梁實秋、李家同等。他強調,閱讀多寡與寫作表達能力幾乎互為因果,閱讀太少的人寫作容易乏善可陳、言之無物。
 
「在眾多書籍中,『經典』是最值得我們仔細品味的好作品」王立文說,這些穿越時空的經典著作在歷經千年之後仍然可以流傳至今,即使是現在讀起來,也依舊讓人獲益良多,尤其是字裡行間所流露的人生體悟,更值得讓人再三咀嚼。 為避免學生出現不知該從何讀起的困擾,元智大學特別請多位學者教授共同討論,從中選出適合現在大學生閱讀的五十本經典,幫助學生循序漸進擴大自己的閱讀視野、豐富文學內涵。 事實上,不只是元智大學計畫將經典閱讀納入通識教育中,不少大學在近年也興起一股「讀書風潮」,像是位在北台灣的世新大學每年都補助校內師生自組讀書會、銘傳大學則積極推動「校園讀書會」,中台灣的南華大學則是長年推動經典讀書計畫;另外像是位於南台灣的中山大學也在詩人學者余光中的帶動下,成立了「西灣學風悅讀會」,這股「讀書風」從北吹到南,讓大學校園裡不只洋溢年輕學子的青春活力,更散發濃濃的書卷氣。
 
 南華大學經典閱讀行之有年 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表示,南華從創校之初就是以發揚中國古代書院傳統、重建人文精神為宗旨;因此在規畫課程時,就把「經典教育」列為通識教育的重要特色,還設計了「經典導讀課程」,希望藉由經典閱讀幫助學生在大學殿堂中,一覽東西方經典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宏觀視野。 南華大學表示,為了讓學生能真正從「經典導讀課程」中獲益,上課方式除了課堂講授外,還會邀請名師前來課堂上「開講」,同時也會透過座談會、分組討論、播放中西經典文明相關影片等方式,讓學生透過多元形式體會東西方的經典之美。 陳淼勝表示,「經典導讀課程」從民國八十五年推動至今,已經在南華校園裡自然形成一股「讀經風氣」,當學生聽到托克維爾、尼采這些西方哲人的名字時,不但不會一頭霧水,還能侃侃而談;由此可見「經典閱讀」對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的確有很大幫助。 世新大學撥款補助讀書會 除了將經典閱讀納入通識教育外,也有大學是以「讀書會」方式來帶領同學「讀經閱典」。像是世新大學早在民國八十九年時,就已經有教授帶著一群自動自發的學生組讀書會、閱覽馬克思、阿圖舍等西方思想家所寫的著作,因而大舉帶動校內的讀書風潮,學生讀書會數量從當年的個位數擴增到現在的六十組,學期末還會辦成果評鑑,績優者可獲頒學校經費補助。 推動讀書會的共同課程委員會執行秘書王冠棋表示,目前世新的讀書會類別多元,可分為社會科學類、語言學習類、散文小說類等。為了鼓勵學生多讀書,校方規定只要五人以上就可成會,且每年撥款三十萬元補助,因此吸引不少學生號召「志同道合」的夥伴「作伙來讀冊」,走在校園裡常可見到學生窩在一起熱烈討論的認真模樣。而讀書會名稱更是五花八門,從「ZMET與符號消費」、「幕前幕後都愛讀書會」、到「看電影學管理讀書會」都有,讓人感受年輕學子的多元創意。 「從另個角度來看,無論是經典閱讀或是讀書會都是在為教育打底子」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羅曉南表示,閱讀經典不只是為了和古人對話,更重要的是從經典中體會古聖先賢的處世哲學、人文精神,建立正確人生觀,讓經典不只是用來讀而已,更懂得如何「活用」。
 
 銘傳、中山大學 書聲琅琅 銘傳大學課外活動組表示,銘傳從前年起推動校園讀書會,只要學生提出讀書會進行方式、主題、閱讀教材等企劃書,通過審查後就可獲得校方的五千元補助。此外,讀書會類型相當廣泛,除書籍外還包括電影、自然生態讀書會,校方希望藉此幫助學子不只「讀書」,還要學習如何「讀山水」、「讀人生」,推動至今已有二十六組讀書會成立。 而陽光普照的中山大學,則是在詩人學者余光中的參與推動下,於民國九十二年成立了「西灣學風悅讀會」,藉此將中山大學打造成為「風聲、海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書香校園,讓每位中山學子都可以「腹有詩書氣自華」。 中山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組長孫繡紋表示,「西灣學風悅讀會」是由學務處與圖書館聯合發起的組織,悅讀內容除了邀請校內外學者發表主題演說外,也會就每一次的演說主題來推薦適合的閱讀書單;例入悅讀會成立之初,余光中就為學生親自導讀「梵谷傳」,而圖書館也配合主題展覽梵谷的著名畫作以及推薦相關書籍等。 讀書會成為學生最難忘的大學回憶 「參加讀書會後,讓我的思考度變得寬廣起來,不像以前那樣狹隘」畢業於世新大學、目前就讀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的薛丹琦侃侃而談自己的收穫。她說,就像最近沸沸揚揚的丹麥漫畫抗爭事件,過去她可能會單純認為這是伊斯蘭教徒太激進的關係,但現在她則會從多元角度來進行分析。 她有感而發地表示,除了知識上的獲益外,讀書會另一個收穫就是拉進師生間的距離。她笑著說,即使已經大學畢業,每年教師節,她仍會固定和讀書會夥伴一起與老師聚餐,彼此間可說是「亦師亦友」,因此參加讀書會也成了她最難忘的大學回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