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教兒子讀《論語》 

2010年11月,我讀到了一篇對我影響很大的文章。這就是台中師大王財貴教授 2001年7月24日在北京師範大學所作的「兒童經典誦讀專題講座」的演講稿。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教育是非常簡單的事,教育是非常輕鬆愉快的事。孩子十三歲之內的早期教育很重要。一個孩子,你教他什麼,他就學什麼。懂不懂沒關係。通過胡適之的成才經歷說明兒童誦讀經典是最好的早期教育方法。教學方法極為簡單,就是六個字:「小朋友,跟我念。”

同時,我又讀到一篇介紹近代名人辜鴻銘早年隨義父布朗學習德文、英文經歷的文章。這篇文章介紹說,布朗的教學方法很簡單,類似中國古代的私塾教育,讓辜鴻銘背誦經典。辜鴻銘先後背誦了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亞的37部戲劇、卡萊爾的《法國革命》等經典,等這些書都背完了,他對許多書不經意間都能「過目成誦」了。最後,辜鴻銘精通九國的語言文化,國學造詣極深,曾獲贈博士學位達13個之多,成為一位學貫中西、文理兼通的學者,和近代中學西漸史上的先驅人物。

胡適之和辜鴻銘的成才經歷說明誦讀經典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尤其是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而且兒童誦讀經典越早越好。

看到上述文章的時候,我兒子剛好4歲8個月。雖說不如3歲以前開始誦讀經典教育好,但是還為時不晚。我從此決心對兒子進行誦讀經典教育。按照王財貴教授的理念,誦讀經典教育第一本書讀《論語》,第二本書讀《老子》,第三本書讀《唐詩》。於是我決定從教兒子誦讀《論語》開始。

說實話,這時我也沒有讀過《論語》這部被梁啓超稱為「二千年來中國人思想之總源泉」的傳世經典。於是,我買了注音版的《論語》和最好的入門書《論語譯注》(楊伯峻,中華書局)。

開始要教兒子誦讀《論語》時,我才深刻理解了兒童誦讀經典教育越早越好的現實意義,因為4歲8個月大的兒子開始根本不配合。試想,如果孩子剛學說話時就開始進行誦讀經典教育,孩子慢慢就習慣這種教育方式了。所以,兒童誦讀經典教育越早越好,從小養成習慣了,以後按部就班就可以了。

好在兒子慢慢就跟著我搖頭晃腦誦讀《論語》了。我讀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兒子跟讀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我讀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兒子跟讀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讀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兒子跟讀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如此重復不到10遍,兒子竟然就會背了。當兒子每次背完一句或一章,我總是極為熱情地誇獎和表揚他:「兒子,你真棒!」兒子背誦《論語》的勁頭也就得到了極大的鼓舞。

按照王財貴教授的說法,13歲以前的兒童誦讀經典100遍,就能做到終身不忘。因此,我非常注意帶著孩子重復誦讀,特別是《論語》中傳頌千古的經典名句。

我和兒子每天誦讀《論語》至少兩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誦讀一個月後,兒子已經能夠背誦《學而第一》和《為政第二》了。連我都無法背誦下來的章句,諸如:「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兒子竟然也能一字不差背下來。真是令人欣喜。可見,王財貴教授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他說,「兒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像海綿一樣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酵,就好像種子種下去一樣,將來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兒子慢慢就會跟我探討背《論語》的作用和《論語》中章句的意思了。

有一天,兒子問:「爸爸,背<論語>有什麼用呢?」

我說:「能讓你變得很厲害啊!」

兒子又問:「會比鎧甲勇士厲害嗎?」兒子那段時間正好特別喜歡鎧甲勇士。

我說:「那當然!比鎧甲勇士厲害多了!」

兒子還問:「是不是背了<論語>就會增加很多能量啊?」

我說:「寶貝,你太聰明瞭。背了《論語》會給你增加很多能量,就比鎧甲勇士厲害了!」

兒子似乎明白地點點頭,說:「那我就要背很多《論語》!」

有一次,當我們誦讀到:「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兒子問我:「爸爸,什麼是‘八佾舞於庭’啊?」我告訴他:「八佾就是八列,一列為八人,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人,八佾舞於庭就是六十四人排成八列,在奏樂中一起舞蹈。」並不給他解釋很多。因為根據早教專家的意見,兒童的記憶不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而是在模仿的基礎上記憶。

陪兒子誦讀《論語》的同時,我注意讓兒子多接觸和孔子相關的東西。一是我給孩子買了104集大型動畫片《孔子》給他看,二是2011年清明節帶孩子去了孔子故里山東曲阜遊覽了「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兒子看了動畫片《孔子》和遊覽了「三孔」之後,背《論語》的積極性更高了。有一天我們誦讀完《公冶長第五》中的「顏淵、季路侍」章句(內容為孔子與弟子顏淵、季路談各自的志向),我們還進行了角色扮演活動,我扮演孔子,兒子選擇扮演顏淵,不願意扮演季路。因為他知道孔子老是贊賞顏淵好學。扮演完了,我就問他:「兒子,你跟爸爸說說你的志向吧。」他竟然毫不猶豫地說:「我的志向就是成為一個君子啊!」那個時刻,我感動異常,突然覺得兒子真是長大了!

我們誦讀到《述而第七》中的「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兒子問我是什麼意思。我回答說:「意思是:孔子釣魚,但不網魚。孔子射鳥,但不射回巢休息的鳥。」兒子馬上就說:「出去找食物的鳥也不能射,要不然鳥的寶寶就會餓死了。我覺得就不該射鳥。」他的話讓我很驚喜。《論語》中體現的孔子的核心思想不就是「仁」嗎?孔子說:「仁者愛人。」如果人人都能夠向幼稚兒童一般,連鳥都愛,推而廣之,又怎麼不能做到「愛人」呢?正如孔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還有一次,我們誦讀到《泰伯第八》中的「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兒子問:「爸爸,是不是說鳥要死了,人要死了,就會怎麼樣啊?」我說:「是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曾子對人說:鳥快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很悲傷。人快要死的時候,他的話語都是善意的。」兒子接著問:「鳥是不是想到它的寶寶沒人照顧了,就覺得很悲傷?人是不是覺得不說善意的話就要來不及了呀?」我欣喜地回答說:「寶貝,你太棒了。你的話很有道理。」

兒子目前5歲半了,已經誦讀半部《論語》了,對其中的很多警句名言可以倒背如流了。雖然我沒有過多講解《論語》中章句的意思,但是孩子已經明白作為一個君子要好學、謙虛、善良了。

我教兒子誦讀《論語》並非要造就什麼天才,而是想讓孩子早點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進行傳統文化扎根教育,激發孩子的好學精神,涵養孩子良好的品德。最近,剛好接觸了蔡禮旭老師關於推廣《弟子規》教育的系列書籍、光盤(比如《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幸福美滿的人生》、《幸福錦囊集》等),更加覺得家庭教育一定要以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為主,讓孩子從小扎下倫理道德的根,幸福人生的根本,只有這樣,孩子一生中無論遭遇順境逆境、富貴貧賤,都會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為此,我更加堅信自己教孩子讀《論語》是正確的選擇。

教學相長。陪伴兒子誦讀《論語》,我也有很大的收穫:通過精讀《論語》,我重新認識了聖人孔子和儒家思想,明白了人生幸福快樂的根本不是名利富貴,而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論語》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孔子和顏回「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例如,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意思是,吃粗飯,喝涼水,彎著胳膊當枕頭,這樣的人生就很幸福快樂了。不正當的富貴,在我看來就像天上的浮雲。又如,孔子稱贊弟子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意思是,真有修養啊,顏回!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中,他人為此憂苦而難以忍受,而顏回卻不以為苦,仍然不改變內心的幸福快樂。真有修養啊,顏回!

通過學習《論語》和聖人孔子,我逐漸能夠體會君子「憂道不憂貧」、「謀道不謀食」的人生追求,慢慢戒除了自己以往心浮氣躁的不良心態,使自己漸漸進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狀態,煩惱越來越少了,幸福快樂越來越多了。

最後,就讓我引用《論語》中最能體現聖人孔子幸福快樂人生態度的章句來結束本篇文章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