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經心得感言               文/  羅晃英   于104.12.14

 

吾在讀高中時,讀到論語書中,孔老夫子有二句話:「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對此這兩句話印象深刻 ,內心激盪不已,一直有想學易的心。唯因家庭窮困,高中畢業後隨母務農,以貼補家用;務農三年覺得長久以此為業,僅能足以養家,而無前程可言;故參加了國家特考而當上班族,上班幾年間娶妻生子,為了養家辛苦工作,雖尚足以養廉,惟為了買房及滿足物質生活,想賺更多的錢,而玩股票、做了推銷產品的直銷工作,參加了投資公司賺高利等的發財夢,雖參加初期的一、二年有賺錢,自己覺得滿開心;養成貪慾的心越大,其中太太雖勸說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您只要好好上班,把小孩養大,並好好教育小孩,我們夠用就很滿足了。」但當時的我已聽不進去,直到踢到鐵板,公司倒了,才知上當被騙,但已背負了百來萬,人財兩失,還了十幾年的債,不但老婆生氣;本人至今亦後悔不已,還好, 太太精明能幹,把兩個兒子教養的中規中矩,都已成家立業,已無後顧之憂。

 

 如今雖已退休八年有餘,已是古稀之齡,經常老婆不高興時,常念我不聽她話,也不甩她,一直抱怨我;已傷了她的心,至今尚無法獲得她的原諒,令我痛心不已,午夜夢迴只好請求老天爺原諒,並在神佛面前懺悔。

 

退休後,一直惦念著人要活得有價值,並不是只有财富,而是要能立德、立功、立言。為了彌補過去補過去的錯誤,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也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而應多做利人、利他的事,所以開始進行長輩交待的事。如族譜資料的加編,來台祖先三代(約二百餘年)墓地的重建,花了三年功夫,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家族同心協力下終能完成。

完成後較有閒心,然學習易經的心開始觸動,二年來在徐錦文老師教導下,開始慢慢瞭解;方知易經是由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四位聖人於幾千年前所創作,係觀察天地萬物而產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致能順性之理,盡變化之道,而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易經是為君子而謀,而非為小人而為,如第一卦乾卦:「君子以自強不息。」第二卦坤卦:「君子以厚德載物。」等....... 現以第三十七卦,家人卦為例解釋卦爻的關係,以利明瞭易經全貌。家人:利女貞。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其大意就是人在外邊受了傷,就想回到溫暖的家,家裡有祖母、母親、太太給我們安慰及懷抱,所以家庭對女人太重要。沒有女人不成家,女人正,家道就正,每人能夠正家,國家就安定。

 

而在爻位裡,初九:「閑有家,悔亡。」六二爻:「无悠遠,在中饋,貞吉。」九三爻:「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六四爻:「富家,大吉。」九五爻:「王假有家,勿恤,吉。」上九爻:「有孚,威如,終吉。」,在前兩個爻位裡,首先告訴我們要成為家必娶女人,古時女人新進門就要示之以禮法和規矩以防範意外事故,才不會有後悔。再來說明娶進女人,只管做飯洗衣等家事,其他在外賺錢由男人負責,就不會有失誤,而在九三爻裡的男人,不嚴厲不行,在女人和孩子面前,沒有半點威嚴,使孩子和女人嘻嘻哈哈,終將敗落。到了六四爻:係說明這個女人,地位又高,高在丈夫之上,她是家庭中的老祖母,六四陰爻處於九五陽爻之下,是陰柔順於陽剛,像家人順從家長,各守其職,當然家庭大吉大利;在九五爻說明,這個家有個好家長,家靠他來齊,國靠他來治,因靠了他的高格,靠了他的明智,靠了他的大德大才,不威而嚴,不說而教,不令而行,當然沒有憂慮。 最後到了上九爻:「說明這個老男人已升為老太爺的地位,是個有威望、有孚眾心的老人,能夠內省己身,外樹威望,終歸吉利。

 

總之,易經是一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好書,雖然深奧難懂,但在徐老師教導下,慢慢會覺得這本書太好了,不但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我們在家裡,要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培養自己的德行,謹慎言語,以避災禍,不踰矩,並以謙虛態度接受他人教益,立於中道、遠離小人。在社會上做事,對長官惟禮是遵,言之有物,對百姓不以苛察為明,應慎謀其事,以杜絕爭訟,明智而謙讓,制止忿怒,杜塞貪慾,能抑惡楊善,以赦免寬宥之心,原諒別人,守中正之道,必能處理的圓滿。

 

有幸能在有生之年,能聽到、看到徐老師對教學這麼熱心,也這麼有愛心,十八年來不眠不休,念茲在茲在推展兒童讀經,不但影響了小朋友的正向發展,也帶動了教學相長的傳承,無形中使人類道德標準提高,對人類和平之路是頗有貢獻。如今已看見成果,我也希望自己能學老師無私奉獻的心,多做些利人、利他的事,無論說話、做事都要多考慮,以不傷人為要,能多為別人設想,我想就可少做錯事、少說錯話,且應常常反省自己,修正錯誤;並遵循老師一直勉勵我們,要將好的觀念,好的思想,多與人分享,使我們的社會更祥和,就如同先點亮自己的蠟燭,再點亮別人的蠟燭,來照耀更多的人,則今生無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