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少女十一歲翻譯論語,十三歲翻譯莎士比亞,十八歲考取墨爾本大學

 林依奴,十九歲的厦門女孩,目前就讀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学。十三年前,六歲的她成為大陸早期讀經教育實踐者呂麗委老师的学生,开始中英文双语读经的学习。初中考取当地著名的厦门外国语学校,十五歲参加雅思考試,以7.0 的優異成績赴澳大利亞博文中學讀高中,一年前参加當]地高考,考取墨爾本大学。

 

《读经》雜誌对林依奴進行了一次專訪,讓更多的讀經家庭信心满满地坚持下去。

 


 

 

《读经》:请问你從什么時後開始讀經,在什麼機緣下接触并参与读经的?

林依奴(以下简称林):1999 年,幼儿园大班毕业的那个暑假,妈妈担心我上学校之后英语学习跟不上进度,就带我去了一个幼儿英语培训班。吕丽委老师当时是培训班的老师之一。妈妈在培训班认识吕老师并交谈之后,很赞同吕老师所说的读经的观点。之后在吕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之下,妈妈开始带着我一起读经。

 

《读经》:请讲讲开始读经的经历,比如读经的方法,有哪些乐趣或者困难?

林:因为小的时候理解力还不够高,妈妈就给我布置任务让我每天背诵经典。小孩子都是好动爱玩的,妈妈为了让我持之以恒,对我的督促比较严。小的时候不理解坚持读诵经典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会觉得很辛苦,受到委屈的时候想要放弃。但是当我完成每天的任务时,成功的喜悦让我很开心。

 

《读经》:吕丽委老师是英文读经的早期实践者,能否分享一些经验?比如是否确实能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养成一些能力?

林:英文读经确实对我的英文学习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中文读经一样,首先能够锻炼人的大脑,锻炼记忆力。英文读经的早期,我也只是跟着磁带或CD 一遍遍地读、然后背诵。虽然没有刻意去背诵单词,但反复朗读背诵的过程帮助我塑造了好的英语语感。在应试地学习英语语法之前,我已经能够对英文字句段的形成有自然的理解和体会。这对我在英文读经后期开始理解文章内容、单词记忆也有很大帮助。

 

《读经》:依照王财贵教授的读经教学理念,一般是不求甚解的。请问从不求甚解的读诵、背诵到理解并应用,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呢?

林:这是一个漫长需要耐心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读经要从小从早开始。让小孩子不求甚解地反复读诵背诵看似抹杀人性,但正是这大声朗读加上背诵的过程会在人的脑中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久而久之,不需要别人去教他作文造句,读经在人的心里已经形成了非常自然的文法感觉。同时还能非常好地锻炼小孩的记忆力,一生受用。

等小孩稍微长大,有些理解能力之后,即使可能几年前背诵的经典他早已忘记,但当给他一篇古文或是英语文章的时候,他能够轻松地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并且比同龄人能力更强更快。

 

至于应用,这是一生的事情。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经典是前人的智慧,因为人生阅历的关系,人的领悟和应用能力不同,在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读曾经背诵过的经文都能获得不同的感受。

 

《读经》:听说你在五年级到初一的时候,就曾经尝试自己翻译莎士比亚和论语,能否讲讲这段经历?

林:当时是暑假的时候,吕老师和妈妈为了让我不荒废暑假的时间,为了给我找点事情做的同时又能够让我进步,就让我试着翻译论语和英文小说。因为当时还小,长辈说什么就做什么,而且是第一次翻译东西,完全不懂该怎么做,也没有人指导,词汇量又不多,就自己傻傻地翻着词典慢慢翻。翻译出来的东西质量肯定是不高的,但这段经历也锻炼了我的气魄,给了我在翻译方面的经验。

 


《读经》:中国现行体制的英文教学法和读经教学法相比,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因为已经出国三年,我对最近几年的英文教学方法不太熟悉,只能根据我印象当中、我接受过的学校里的英文教学法来说。在我的记忆当中,学校是小学四年级开始正式从ABC 教学生英文。从小学到高中,英文教学的重心基本是放在语法和词汇上,对阅读量和背诵并不是非常着重,而且学习的内容可以说是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考一个好成绩。

 这样并不是不好,只是我认为大量阅读背诵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塑造一个自然的语言感觉,通过联系课堂老师所讲的理论和自己阅读背诵过的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记忆词汇,并且运用。而读经教学法正是在让学生读诵的同时,读好的文章,好的文法,汲取经典当中的智慧,修养内涵,一石二鸟。

 

《读经》:请问你用读经的方式来学习持续了多久?这段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读经经历会给你的成长、为人处世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吗?

林:我用背诵读经的方式来学习一直到初二。之后便将重心放在通过阅读扩展知识面和写作上。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读经首先都对我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虽然小时候背诵不求甚解,但潜移默化当中,对经典的背诵会塑造我的人格和内涵,让我更大方自信,心智上比大部分同龄人成熟。

 

《读经》:你在同龄人中,应该说一直是佼佼者。能否讲一讲你都取得过哪些成绩?

林:学习上和课外活动上取得的成绩有很多,但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以下是我出国之后所参加的一些课内外活动的经历:

2009年:参加校内辩论赛,和组员一起获得第一名。

2010年:2010届中学学生会成员;校际辩论赛辩论队成员;跨年级学生教师;语言社小老师;女子羽毛球高年级校队成员,并在校际比赛中获得墨尔本东区团体冠军;女子羽毛球初一年级校队的学生教练;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总督府和同学表演古筝琵琶二重奏;澳大利亚数学竞赛特别优异奖。

2011年:2011届留学生学生代表;校际辩论赛辩论队成员。

2012年:上半年大学成绩获得一等荣誉。

 

《读经》:听说你是大学里第一个当上学生会主席的中国人,是这样吗?你是否觉得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不太能融入西方人的世界?

林:可能以前我没讲清楚。不是大学,是高中。在博文中学高二的时候成为学生会一员,高三选上学生会的国际留学生代表。大学是今年2月份才开始的。

 

我个人认为,因为从小生长的环境和教育的方法不同,东西方的思维方式、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本身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能否融入西方人的世界因人而异,有些人比较活泼善于交往,乐意去参加许多社交活动与当地文化接触,有些人更喜欢在自己熟悉的文化圈中生活。

 而且还要看所谓“融入西方世界”的定义是什么。是指和当地同龄人交朋友一起出去活动?还是指改变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完全像西方人一样生活?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性格也会不同,不管是什么文化背景的人,比起一个不同的文化圈,自然更愿意与和自己背景相似的人群一起生活。再加上语言的不同,对外来人来说,要融入西方人的世界是很难的。很多时候不是心态上不愿意去融入,而是融入的过程中有许多挑战。

 

《读经》:你何时学古筝的?是出于个人爱好,还是出于家长的要求?你说读经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力,这也能体现在学音乐上吗?

林:我是初中开始自学古筝的。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因为小的时候对音乐并不是很感兴趣,但稍微大了一点,还是想学习一个乐器。不过因为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家长也没有强求,加上学业,所以在学习古筝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而且我自己觉得我是属于没有音乐天赋的人。不过读经至少培养了我在学习时候的耐性吧。

 《读经》:社会上有一种议论,说读经的儿童因为学习能力强,所以容易有骄傲情绪,所谓贡高我慢,请问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议论?

林:我认为读经儿童学习能力强,有自信,容易有骄傲情绪是正常的。我也有过。但人都会骄傲。我认为重点并不是孩子容易骄傲不好,所以我们该禁止读经,而是家长和老师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学会谦卑,自己有能力的同时也要认同他人的能力和优点。长辈需要教导孩子不能自以为是,这是长辈的责任。

 

《读经》:吕老师说,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老师欣赏你的英文水平,他说你可以去竞选美国总统。是有这样的经历吗?可以讲讲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个人理想吗?

林:的确有这样的经历。但我相信那位美国老师所说的只是对儿童夸张的赞赏。我现在才19 岁,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还很浅,但是我的个人理想是希望能够真正造福反馈世界。

 《读经》:你的留学经历是怎样的?你是否觉得自己具备与众不同的一些能力?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林:在异国他乡留学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外,没有父母在身旁支持引导,独立性得到很大的锻炼。现在大学自己一个人住在公寓里,生活上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要自己解决。

 


 

《读经》:近些年,还会阅读经典吗?如果可能,请综合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经典的意义。

林:会的。不一定是小时候背诵过的经典或文学作品,虽然确实学业和课外活动繁忙,但我一直都很爱阅读,我也很喜欢历史。经典在我心目中就是前人留下的财富和智慧。弗兰西斯·培根在《论读书》中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颖,数学使人精细,自然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教人雄辩。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学习前人的经典能使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读经》:因为你是早期读经的孩子,所以有时候倡导读经的人也会用你来做例子,但是很多家长会质疑说,林依奴只是一个特别的孩子,并不是所有读经的孩子都会像她一样优秀。请问你怎样看待这个说法?读经对于个体成长的作用是独特的还是普遍的?

林:我认为我的“特别”并不是所谓智力上的特别,而是因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多年坚持。在我读经的时候,妈妈也将几乎是全部的时间都奉献在陪伴我读经上。每个人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天赋,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一个林依奴。

 但在看待读经对孩子教育的影响的时候,不能只表面地停留在学习方面。诵读经典更陶冶人的性情和内在修养,使人沉稳,这不是可以以量计算的。而且这个影响只有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之下才更加明显,所以如果想要让孩子读经,目光必须放长远。

 本文选自《读经》杂志(微信号:dujingzazhi)2013年总第二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