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大量”讀經難嗎?  作者:廣毅(陝西銘謙學堂)


自從王财貴教授提出“老實、大量”的讀經理念以來,似乎一直就是關心教育的老師家長們争論的熱點,有人認爲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符合教育的規律,且符合兒童成長發展的特點,有人則認爲這對實施者的素質有過高的要求,只適合少數兒童。在此,筆者根據自己五年來對兒童讀經教育理念的深刻學習及四年多的“老實大量”讀經實踐經歷,對此作以釐清。

筆者于06年下半年開始接觸并實踐此教育,尤其2008年——2011年初工作于以落實王财貴教授“老實、大量”讀經聞名全國的王财貴經典學堂/校,期間主要負責自學班之教學管理,對重要的經典如四書、老莊、詩易等也做了深入的讀誦,背誦的經典字數已愈十五萬,故而對于“老實、大量”讀經理念不但有理論上的了解和把握,還有自我的體驗和教學的實踐,故而足以客觀的反映出此種教育實施的真實情況。

如前文所說,筆者雖然帶的是自學班,然這個班級卻正體現了私塾教育的獨特優勢,即因材施教。學生年齡小到十一二歲,大到十八九歲,起初人數少時十幾人,後來多時達到三十五六個,儼然一個小學、初中、高中的大集合,又因去協助其他各班的教學,故常深入其他班級代課,幾年下來,對于兒童接受這種教育的各種表現也有了相當的掌握。筆者也見過進進出出讀經學堂的很多孩子,其所以适應或不适應這種教育原因不外四個,而就十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幾乎沒有哪個是孩子本身的原因。

其一、父母對讀經教育和老師有絕對信心

這一條可以說是讀經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套用明季儒者劉宗周的一句話:父母心安,則孩子安。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不管在何時何地,都會出現一些想的到想不到的事情,對一個懂教育的人來說并不要緊,隻是成長中的必然,然對遠在他方的父母親來說,卻會無限放大,憂心悄悄。所以這也是讀經老師的一個兩難之境,孩子的日常細節告訴家長,怕他們無謂的擔心,不告訴他們,他們又非常的關心,真是無可奈何,隻有希望家長們能夠明白教育的道理,正視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

我就曾經歷過這樣的實例,本來父母孩子長久不見,相互思念乃人之常情。當雙方通電話時,家人總是忘不了問孩子,想不想家,有沒有不開心的事?然後又爲了安慰孩子,說到什麽什麽時候我們就不讀了!父母或許是說者無心,然孩子是聽者有意。于是,父母聽到孩子的回答就擔心不安,如坐針氈,孩子聽到父母的安慰便心思渙散,心猿意馬,自然,這個孩子能讀經多長時間變成了個未知數。所以說,要麽父母親對教育的道理有相當深刻的認知,知道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學習成長中的必然,要麽就對讀經老師有絕對的信任。當然這不是盲信,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在讀經之前必然對将要就讀的私塾做過深入的考察,但一旦送去就需要全力配合學堂的工作,否則不但于事無補,反而會有消極反面的作用。

對讀經教育的信心來自于對整個教育系統的反思和對讀經教育理論的深刻學習,以及對經典本身的了解,對老師的信任來自于和老師相互尊重暢通無礙的溝通。正因爲有對教育對讀經對經典的深入反思和了解,就不再會認爲孩子讀經是一件枯燥的事,是一件硬着頭皮做的事,而是恰恰相反,自然、輕松、快樂,因爲他符合十三歲前孩子全盤吸收、擅長背誦反複的學習特點。

孩子喜不喜歡讀經關鍵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有很多人都在一起讀;二、父母老師立場堅定的支持和熱情。如果家裏只有一方支持孩子讀經,另一方反對,孩子一定是不安的,又因人類本身固有的貪玩、好逸惡勞的現實性,必然會偏向後者。因爲年幼的他們是不懂得爲什麽要讀這些書的。以我個人的經驗,當前孩子讀經最大的障礙就是老人們的不舍得和親戚朋友們的不理解,正因爲有這一個個強大的反對陣營,堅持讓孩子讀經的父母往往承受着相當大的壓力,這對于孩子的讀經效果也有着直接的影響,然而,這關孩子什麽事呢?關讀經什麽事呢?

其二、學堂理念方面

這也是老實大量讀經具體實施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備受争議的一個方面。對即要就讀的學堂創辦者務必要深入交流,看其辦學理念是否合乎王财貴的教育思路,根據自己的了解足以做出判斷。然讀經老師應該具備什麽樣的條件呢?我招聘老師一般會有這麽幾個條件:一、有志于教育志業。即認定這是天下最有意義的事情,願意用一生來學習和實踐于此,有掌握教育的真谛、成就自己爲一個教育家的理想志氣;二、樂觀向上,積極好學。古人雲:一勤天下無難事。無論是教育的理論,還是實踐方法,隻要勤學好問,善思精進,自會日漸長進,這也是第一個條件下必然會産生的結果。三、對于初入門者,借用山東萊州趙升君老師培訓老師的一句話:我讓你怎麽做,就怎麽做。此乃智慧之言,切莫當平常話解。因一種教育模式之所以固定下來,乃多年實踐摸索經驗教訓之總結,如果能知其所以然,自然甚好,若一時不能知其所以然,那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去學習和了解。《菜根譚》曰: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方有萬變無窮之妙用。簡而言之,就是對讀經教育有正知正見,對孩子有愛心,其他一切自會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因爲我們始終在牢牢的遵循着教育的三個原則:即在最恰當的時機用最合适的方法教最有價值的内容,也就是該怎麽教就怎麽教。

其三、孩子個人的态度

就十三歲之前而言,父母是可以而且應該爲孩子接受什麽樣子的教育讀什麽樣子的書做主的,十三歲之後,父母往往想做主也做不了了,除非孩子自己醒悟,有志于成就自我。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看,孩子十三歲後進入抽象運思期(皮亞傑觀點),也就是理解力開始發展,有了越來越明顯的自我意識,這種以讀誦爲主的學習方式已經不适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然要學習這些經典,隻能采用反複讀誦的方式,所以,要麽順着自然生命發展下去,一輩子做個膚淺的人,要麽把心智降低到十三歲之前、隻是讀誦不求理解的狀态。十三歲前的孩子是沒有這個問題的,十三歲後的孩子非如此方可有機會成爲一個有文化涵養有品德才華有智慧見識的謙謙君子。所以,語文教育是應該也必須在十三歲之前完成的,一旦時過而境遷,則勤苦而難成。

其四、有相當的經濟基礎

這一條乃至可以說是讀經的條件裏最不重要的一條,隻要有父母真心誠意的想要孩子長期接受這種教育,多數私塾都是願意敞開大門迎接這個孩子的。可奇怪的是私塾收費高竟然也成了一般人攻擊的一個原因,說什麽不能平民化,普通人家的孩子上不起,有的媒體也推波助瀾,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着實悲哀。反過來思考一下,難道私塾不收費,就有很多人來讀經了嗎?(按:筆者曾開設過公益的周末讀經班,可咨詢者寥寥,前來就讀者屈指可數。)有這些意見的人怎麽不去批評清華北大收費高,不平民化呢?王船山說:禍莫大于膚淺。自從五四運動後,中華民族就多了這樣的膚淺之輩。殊不知,私塾的正常運轉,從學生生活、教師工資到硬件配備再到房租,隻能靠學生學費維持。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雖然号稱不收費,但其背後有以納稅人的稅金做後盾的财政部門的資金投入,完全不用校長操心,一想到這裏,就爲現代私塾鳴不平,就感到心痛,一個被膚淺無知充斥的民族國家到底能走多遠?這個跟孩子和老實大量讀經本身又有什麽關系呢?

歸根結底,“老實、大量”讀經對兒童而言,并不比體制學校教育困難到哪裏去,難就難在父母家人的理念認同意見一緻和辦學者對讀經教育的正知正見。兒童讀經教育,顧名思義,主要面向十三歲前之學童,而要接受老實大量讀經所需之條件已盡列于此,乃多年實踐經驗所得,王财貴先生說能夠接受“老實大量”讀經之條件甚爲稀有難得,其所何指,盡于此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