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對讀經的迷思

A4-1我的孩子對讀經沒有興趣,該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有堅定態度,既然知道讀經的好處就要堅持,因為家長比孩子有智慧,如果在孩子面前一碗五穀飯與一包洋芋片,孩子會吃哪一個?當父母的您會希望孩子吃哪一個?讀經的內容就像五穀飯,雖然較為堅硬難咀嚼,但是對孩子的生命有很大的幫助,在家看電視玩3C就像洋芋片,沒有營養只有空熱量,對孩子有害無益。

   孩子不喜歡讀經的問題,一開始可以用獎勵誘導的方式,只要每天複習十遍,幾個月後孩子也會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後會比較喜歡讀經,喜歡讀經又更有成就感,慢慢進入自動自發的良善循環中。所謂有志者千方百計,無志者選擇放棄,與大家一起共勉。

 

A4-2讀經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

     讀經除了增加孩子的專注力與記憶力之外,更讓古聖先賢的智慧直接和孩子的心靈溝通,幫孩子成為一個感恩、慈悲且充滿服務心的完整個體。而古聖先賢傳下來的經典,都是人類最珍貴的文化起源,蘊含了最高的道德標準與智慧,是值得推薦的教材。要達到這目標並不容易,需要父母和孩子完全的投入與配合,並以開放的心胸採納種種最先進且有效的方法。而誦讀古聖先賢留下來的經典,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A4-3爲什麼別人都不用去讀經班 我卻要去?

    您可以告訴孩子:您真的很有福氣,有這麼有智慧的父母,為您做這麼有智慧的選擇,在你有極佳的記憶力的時候,可以快速儲存資訊的時期,透過讀經能吸收聖賢的思想與智慧,這幫助是終生受用的。我們觀察到孩子誦讀十至十五次後,即可輕易的將內容記憶下來。在七歲時達到巔峰,七歲後開始發展理解力或分析力。如果不善加利用,他們會把絕佳的記憶力運用在記住電動玩具或其他瑣碎的事。而且兒童讀經所推薦的四書五經、唐詩或者是《道德經》等,流傳至今全部都超過幾千年,請問,有什麼文章,可以經得起這麼久時間的考驗,卻沒有衰退,一代一代的被傳誦著?這些書籍其實就是人生的經典,涵蓋文化與生命,雖沒有特定的宗教意涵,但可以發現內容全都是引人為善,而且十分強調「善良的行為」,搭配韻律的文選朗誦,更可以讓孩子達到紓解、平靜的作用,也為孩子提供一個心靈出口。所以相信兒童讀經是您的父母為您作的明智的選擇喔

  

A4-4在家也可以讀經,為什麼要去讀經班?

     兒童讀經班結合更多人、更多聲音及力量,給孩子一個穩定學習環境群體性,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很有模仿性,透過讀經班正面鼓勵的環境,讓孩子更願意讀經,也是培養孩子的榮譽心,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被動性,但是參加讀經班透過團體的力量,在互動中更能樹立互愛、尊重的團隊精神。而且在讀經班讀經無壓力、不求理解的氣氛,可能讓兒童將經典內容與正向積極的情緒產生聯結,使其形成較正向的學習態度。

     兒童本是樂於念誦於反復的,尤其是團體的朗誦,抑揚頓挫,琅琅書聲,與唱兒歌無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而反復多次,即能背誦,會背誦時,更是“樂之不疲”。若常加復習,至於終身不忘,特成為一生的文化資產。

     兒童讀經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只求熟讀,不必求懂"。老師只是依照文句,教他"";而兒童也只是"跟著讀""反復讀"。這樣,老師便很容易"",兒童也很容易""。而且不論""的人、""的人,都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有所長進,所謂"教學相長",莫此為甚。                

A4-5爲什麼家長ㄧ定要去陪讀,那不是小孩的事嗎?

     在讀經班的時候,孩子一開始很難有長時間專注力,如果父母陪同讀經,一方面可以常常提醒孩子要專心,二方面也減低讀經老師維持秩序的負擔,可以讓上課的流程更流暢,整個班級的孩子都能受益。況且父母陪讀也是身教的展現,讓孩子能體會父母一同學習的身教,除了給孩子安全感之外,更是支持孩子讀經的一大助力,也可以穩定孩子出席率。

     在班級陪讀更能瞭解上課的進度,進而做到回家複習的陪讀,家長要以身作則,堅持到底,父母讀孩子也讀,不做其他事,訂好規矩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長此以往,可以培養孩子的執行力和耐力,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更是任何補習班補不來的軟實力。

    所以兒童讀經班不應該只有小朋友讀,應該是全家一起來讀。如果家里的成員由父母帶領在飯後撥出30-60分鍾共同讀誦,一年的時間可以把《論語》完全背下來。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父母讀後若能深入義理,無論處事還是待人都會更加練達,對於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進行都有很大提升作用。

 

A4-6讀經有什麼具體的好處?有沒有實際改變的例子可分享?

     綜合幾篇讀經的研究論文,兒童讀經具體的好處如下:1.兒童可以明顯、快速增加識字量 2.注意力有顯著集中 3.加強閱讀能力、思考觸角廣度、提高語文能力  4.口語表達能力好、提升作文能力、增加語彙、較易瞭解文言文。

     實際改變的例子很多,請參考本中心所編印的社區親子讀經推廣手冊,在此分享台中李泓璉先生的經驗,李先生有兩個孩子,分別是大班與中班,已經有10個月以上的讀經經驗,發現孩子在讀經之後,識字的能力大增,論語、老子等經典,只要唸幾遍之後,孩子就自己會背了!學前讀經效果尤佳,因為孩子的識字能力與背誦能力都大為提高,當然學習成績和學習興趣都大為提高了。

 

A4-7讀經適合學齡前吧…1~2歲根本不識字,怎麼讀經?

    王財貴教授說:孩子,不管是胎兒還是嬰兒,同一段內容以耳,以心,以氣,聽了八十幾一百多遍,大概就印象深刻,融入生命,種根於潛意識之中,雖是後天養成,可比宿慧,功同本得。所以要引導1-2歲的孩子讀經要一步一步慢慢嚐試,不要急。從只有聽,偶爾鼓勵他唸,到有時候也指指字,慢慢引導,切不可操之過急,想想,你已經二三十歲了,他只不過三歲,前途還遠得很,只要家長是有恒心,還怕教不成材嗎?所以只要一心想著要教讀經即可,每天每時每刻,在他可能接受的範圍內,都多少教他一點。小孩一天一天受教,一天一天懂事,您就一天比一天好教了。

  

A4-8這麼多成語的書拿來看就好了 ㄧ定要去讀經班嗎?

     成語是中國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成語的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例如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容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發揮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非常具有時代意義。既然成語來自於經典,與其讀片段不成章的成語,不如讀經典,更能了解成語的內容與脈絡,更懂得隱含其中的中國文化以及先人的智慧,未來在應用上更能得心應手。

 

A4-9難道讀經就ㄧ定會學好嗎?如果沒有不是浪費時間

     讀經教學,乃是透過古代聖賢的話,來浸、染、熏、陶孩子的心。擺脫往昔教育一味規定孩子這不能做、那不能做的外在制約,孩子的內省能力增強後,他們心更自在、更寬廣,父母師長也更愉快,更放心。現今的教育制度,講求速成、填鴨、量化;但教育是教「人」的工作,許多性格與心靈的化育,是不能靠填鴨、量化達到速成的效果。孩子的內心深處,有著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需要由教育的力量,去啟蒙它,滋養它。如此,孩子長大後,才不會淪為功利主義的奴隸。

    而孩子會所有讀過的經書,都能深植孩子們的八識心田。很多老師發現學生讀經一段時間後,孩子有顆較溫柔良善的心。透過讀經慢慢的領悟做人處世的道理,並且提升內省的能力,使今日搖搖欲墜的道德教育,出現了一道曙光。

 

A4-10爲什麼讀經要交保證金 不是免費推廣嗎?

    在社區兒童讀經班中,所有志工老師均無給職,每位志工夥伴們為了社會風氣的改善以及倫理道德的提昇而積極努力推動讀經,也希望家長和孩子能積極配合,珍惜志工服務的資源,為使親子讀經能有始有終,避免半途而廢因此酌收保證金,每一學員需繳交保證金,全勤者將全額退費。也希望各位有智慧的家長們能將小愛化成大愛,發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精神,一起加入我們的志工團隊來推廣讀經,為我們下一代的教育而努力。

 

A4-11我聽說你們這讀ㄧ讀會叫人家去拜拜 還要吃素是真的嗎?

    讀經班的孩子和孩子在四書五經裡學習古聖仙賢的行誼,在效聖法賢的過程中,家長及孩子們如果可以更進一步拜師開智慧,了解人生價值的智慧,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涵養及修為會更好。為何要開智慧?因為可以更能幫助家長和孩子做到定靜的功夫,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要做到定靜安慮得,要先了解知止要止在哪裏?要了解『止』在哪裡,唯有求真道拜明師,透過明師一指,打開我們自性的門戶,開啟智慧竅門,讓我們了解靈性所在,以後要收心要專心的時候,才知道要如何收束心念,了解知止要止在哪裡,才能做到定靜安慮得。而且求道後善用三寶,可以幫助孩子的腦波α波變成優勢腦波,可以幫助孩子的身心狀態進入放鬆、專注、平靜的狀態,對功課有很大的幫助。求道開智慧的必要條件-善根、福德、因緣具足,身家清白,品行端正,為表示誠心敬意,會請求道人茹素一日,行善積德。是否願意求道開智慧,端看個人緣分,並不勉強喔!

 

 

A4-12孩子說去讀經學習的內容跟學校課程不相關 他不想去 怎麼辦?

    雖然孩子現在在學校都是接觸白話文,但是將來中學要讀文言文,所以如果可以在14歲以前,孩子背誦能力最強的時候,多背一點文言文,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可以貯存語料,形成語感,的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中國人有文言閱讀能力,對全民素養的提高確實大有好處,而這個基本功,在小學時代獲得,比長大了再硬記,真是不知道要方便多少。

    思想的貧乏和語言的貧乏往往相伴,沒有一點古代的文化底蘊,很難有準確的判斷力、審美觀和欣賞能力的。如果我們沒有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一遇見文言文就如同遇見「天書」,對文言比對英語還生疏,怎麼能正確對待自己民族的歷史?怎麼能學到歷史上的民主性精華?在語文教學裡,學習文言作品是很必要的,反對學習文言文是沒有道理的。

     正因為如此,現在的國高中學課本里有相當比例的文言文。學生學習這些課文,既能繼承優秀古代文學遺產,又能得到古代語言文字的訓練,作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但學習經過專家選擇審定的文言文,包括學習《論語》、《孟子》的一些選篇,在社會風氣比較浮躁、需要更多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提高全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閱讀古代文獻了解古代歷史文化,繼承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這是非常必要的。

     雖然孩子在小學階段沒有文言文的課文,但是有很多成語與優美詞句都是來自中華文化的經典,多誦讀經典可以貯存語料,形成語感,對語言程度的提升,的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A4-13一定要讀中國的經典,可以讀國外的嗎?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其重要特色是發自人性,超越時空。不管要承繼自我傳統,或要吸收外來文化,其簡捷的近路,便是直接從各民族的"經典之作”中,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頭活水。尤其中國的經典名著,不論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唐詩、宋詞,流傳久遠,都具有開朗涵宏的氣象與優雅高尚的情懷,讀中國經典,當有助於開拓一個人的心胸志趣,培養一個人的敦厚好學精神。

   此外,中國人若想深入瞭解西方文化,最好也要從西方經典作品之研讀入手,如: 英文名著選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莎士比亞戲劇選、柏拉圖選讀等,都是可以在兒童讀經的範圍之內。兒童讀經直接從反復讀誦、熏習英文經典開始,自然而然地全面掌握英語的語音、辭彙、語法、句型,同時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大大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在短時期內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英文能力。大量的實踐表明:讀誦英文經典,不僅可以使兒童從小感受西方優秀文化的精神,同時也是兒童掌握精粹語言的有效方法。

 

A4-14我希望孩子去讀經 可是他爸爸覺得注重學校課業、才藝更重要該怎麼辦?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孔子在《論語述而篇》第六章提出進德修業的方法,貴在立定志向,衷心嚮往人生的正道,堅定據守本心的德性,始終不違道情懷,心神優游於藝術的領域。我們希望透過兒童讀經班的教材內容引導孩子樹立崇高理想、培養高尚品德、心懷仁慈友愛、陶冶高雅情操,一方面提升孩子的品德,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記憶力,更能幫助學校課業和才藝的學習。

   現在一般人一切都講求快速,希望能很快看到效果,事實上兒童讀經是潛移默化的功夫,需要長時間的醞釀,而且透過兒童讀經慢速的誦讀就是讓我們的心能靜下來。一個人能定得下來,才有能力思考與學習。訓練的最好方法莫過於讀經。讀經既簡便易行又不用花錢,每一個家長在家里就可以輔導孩子培養這種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現代常說的訓練沈穩、從容的心理素質,更能提升其他學科或才藝的學習效果。

 

A4-15光讀經不理解,有甚麼用?

    依據發展心理學的原理,人的"記憶力""理解力",是各有其成熟之時機而且是相輔相成的。幼童時的心智特色,是善於直覺、記憶,而不善於思辨、理解,故此時應讓他多記誦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醞釀日久,待其長大,人生經驗逐漸豐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時,即可觸類旁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事實上,兒童的記憶力與理解力並不相悖,但發展階段並不一致。記憶力最佳是在三歲到十三歲的階段,而理解力則要遲至十三、四歲才充份發展。於是,讀經就是讓兒童在記憶力最好的時段,將最有用的文化經典寶藏背誦記憶下來,以供未來反芻消化之用。從出生以後,孩童就一直不斷地吸收各種不同的刺激,不要求兒童讀經,他仍不斷地記憶廣告台詞等對人格心靈發展沒有太大用處的東西。

    善用孩子記憶力最強的時候,與其看卡通就背卡通人物,看電視就背廣告台詞,倒不如提供先人知識的菁華讓小朋友吸收古人智慧;與其長大後惡補作文漏洞,倒不如從小習得好文佳句,打穩基礎。這不僅可以增強下一代的涵養亦可傳承中國文化。家長陪同孩子讀經,具有引導孩子學習的作用,且有助於親子互動之效。兒童智力尚未完全開展時,讀經活動並不帶給兒童太多壓力。相反地,正因為現實社會中的諸多差異,造成階級、身份、機會、表現上的不同,讓兒童在學校教育中,從一開始就處於許多不平等的位置。然而,在讀經中,所有兒童都有均等的機會,總都可以背下所要背的經典,以利未來消化反芻之用。理解力的發展,會讓這些熟記的經典有進一步開展運用的可能。

    有的家長認為經典以「文言文」為主,擔心孩子不理解。其實,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關鍵是通過多次誦讀後,把經典背誦下來,並不一定讓孩子去理解。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再次接觸到這些內容,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A4-16讀經??是佛經嗎?

   兒童所讀的經並不是指佛經或宗教的經典。凡是聖賢的典藉,可以歷久彌新的,可以規範我們立身行事的,皆稱為經典,把聖賢的經典融入到自己的腦海中變成自己的經典,有哪些好處呢?簡單舉例說:遇到困難時,你會想到古人說『遇到困難應當愈挫愈勇』你就會勉勵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難過。孟子說道:『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你要記起這樣的話就會認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會自暴自棄,還會勇於承擔一切困難和艱辛。我們縱觀歷史上的圣賢、偉人的成長歷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親,由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教育成人,最終成為至圣先師。

孟子也是自幼父親就過世了,『孟母三遷』,孟母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終使孟子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賢人。范仲淹靠苦學,經歷了種種的艱辛,最終成為國家的宰相、國家的棟梁。他廉潔奉公的品行流傳至今。歷史上所有成聖成賢的人哪一個不是歷盡艱辛,經歷種種考驗最後成為聖賢之人的?我們想一想,如果讀了聖賢的書,存於腦海,雖然沒有辦法一下子用出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對人際關係的處理,借由圣賢典籍的教誨,我們可以做到最合理的應對。最起碼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懂得如何把握方向和掌握目標。比如我們讀到孔夫子說:『四十而不惑』,到四十歲以後我們對人生的看法是不是更進了一層呢?如果我們越活越倒退,就說明對於聖賢典籍,我們未曾讀過或沒有讀進去。如果我們從小就接受經典的熏陶,聖賢就可以常相左右,當我們遇到任何的問題,信手拈來聖賢的教誨就會發現圣賢典籍原來就是我們人生導航,可以帶領我們走向光明。最起碼在面臨挫折時,我們有能力勇於接受,不至於在挫折來臨時,束手無策。可見聖賢典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可以運用得到,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如何運用,也就不能了解圣賢文化何以能承傳五千年,又為何五千年來他一直是中國各朝各代的立國之本。綜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社會安定的維繫都有賴於這些聖賢遺留下來的智慧和經驗。

 

A4-17經典讀的好,課業確很差沒有進步,怎麼落差那麼大?

課業成績不好的原因很多,包括學習動機低落、學習態度不佳、學習能力不足等等,長期讀經的過程強化孩子專注力和記憶力,不至於有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有可能是其他問題,父母可以透過陪讀寫功課的過程,深入了解原因之後,再找到解決的方法。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十分需要信心,如果只是因為沒有考到一百分,就打就罵,長期下來,創意會不足,自信心也磨掉了,不如讓他們海闊天空地成長,依照興趣自由發展。「小時不了」沒關係,只要孩子的自信心還在,長大懂事之後,自然會追求理想。繼續堅持讀經,也許在讀經過程中累積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會幫助孩子未來的課業越來越好。

 

A4-18參加讀經班的小孩,比沒讀經的小孩來得有道德和教養?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待其長大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和優秀品性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曉以因果道德,敦倫盡分之理;若幼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氣已成,難以修正,悔之晚矣。

我們想一想,人從出生到老死,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學習,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每一個年齡層面的思考。隨著人生的發展,對人生的歷練都有更進一步的體會和思考。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後再回頭看看過去,由於自己的無知,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等到我們年齡大了,再來學習,往往感到我們的體力、腦力確實是力不從心,因為我們已經沒有那麼多精力和時間來學習了。等到我們了解、已經看透以後再來學習,為時已晚。古人言:幼無學,老何為?幼兒的學習就是紮根教育。人要有底子,最好的底子無過於圣賢的智能經驗,這是人立身處世的基礎。就像蓋一座大樓,沒有基礎絕對不能蓋起來。以圣賢經典為地基的紮根教育就非常重要。

 

 

A4-19讀經可以得到古人的智慧嗎?

      近代以來的中國人,老中青三代,經過偏重白話文教育的結果,普遍欠缺讀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已然造成了中國文化的嚴重斷層。所以恢復國民對文言文的解讀能力,是民族自我尋根的第一步。而要增長文言之能力,"經典"正是最佳的教材,因為"經典"本身就是最純正的文言文範本。文言"本來就是從"白話"提煉出來的,而且文言文乃是白話文的基礎。過去乃至近代文章家思想家,如胡適、徐志摩、魯迅、老舍、錢鍾書、沈從文諸名家,皆是文言文與白話兼擅,而且先有文言之厚度才造成白話之功底,所以白話文不應與文言文形成對立。何況舉凡經、史、子、集,一切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之文獻,幾乎都是文言文。如果不能讀文言文,就幾乎等於不能讀中國書。而不能讀中國書,幾乎等於不能了解中國文化。

   由於現在的小朋友受到電視、電腦的污染相當的嚴重,我們對抗這兩種傳媒的污染,可以積極地採取全家一起讀經的方法來防范,不但意義非凡,而且陶冶性情就在讀經中。借著潛移默化,自己的言行舉止也會透過經典、義理的熏陶而逐漸變化氣質,誠如古人所言:『讀書無非在變化氣質而已』。父母率先以身作則,則子女焉有不傚彷之理?所以這是最好的修學方法,也是奠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

A4-20讀經真的可以促進語文能力嗎?

    經典又是人文理想的薈萃,並且是民族智慧的源頭,因此,"讀經教育"將同對具有增進語文能力、培育人文教養、契接民族智慧約三種功能。語言的學習是愈早愈好,文化的薰陶也愈早愈有其潛移默化之功。所以及早讓兒童接觸涵義豐富的"經典"之作,對其一生的文學素養的醞釀,及人格智能的陶育,是具備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的。因此,當前在海內外許多家庭中,體制外的零星的"讀經"教育,也是以兒童為主的。

    大量識字與博覽群書:由於"讀經"時之大量文字接觸,"識字量"之增加,是"讀經教育"最淺顯立見的功效(尤以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效果最好)。由於識字量之增加,即可鼓勵提早閱讀,讓兒童提早養成自學的能力。吾人所強調的閱讀教學,因參用了"讀經"觀念,所以教學簡易而功效良好。亦即“只管鼓勵兒童多閱讀,而不必急著問他懂不懂。吾人認為閱讀教育應該是

   "不管懂不懂,只要讓他一本讀完再一本,多讀了,自然會懂”;而不是"只讀一本,就要懂得透澈,然後再讀一本"。前者是順應兒童天性,所以讀書是輕鬆愉快的事,讀得多就懂得多;後者是殘害兒童天性,所以讀書是辛苦的事,讀得少,懂得的也不多,甚至於厭惡讀書,一生不懂。依近年的小規模實驗,兒童經過此種閱讀教育後,愈讀愈快,愈懂愈多,手不釋卷,樂在其中。平均每年每人讀書五百本以上。不須家長特意考問,不須老師辛苦批改。家長老師只要無限量的提供介紹書籍,經過兩三年,兒童之知識量遠遠超過家長及老師,一生的知見才華、讀書好學習慣,遂由此養成。        

 

A4-21讀經可以增長道德和教養嗎?

     教育學家都知道,所謂“道德"、“品行'、“性情”、“氣質”等等重要的人格成素,原是很難“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識教育的方式來教的。這種有關“德性”的成長,是在一種“陶冶”、“薰習”、或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

    當然,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給榜樣,現身來做“身教”。“讀經教育"的教材中,往往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讓兒童琅琅上口,濡染於心,等於“把聖賢請到家裏當家教”,是一種極見功效的德性薰陶教育。要培育一代的“有理想、有愛心、有品格、有擔當”的二十一世紀新社會主義的中國人,請以“讀經教育”扎下根基。

A4-22兒童讀經,過目不忘、有助腦力?

    從教學方法上看,反復誦讀,可以提升兒童的專注力,反復而熟習,可以提升兒童的記憶力。而專注力與記憶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此外,以教學內容上看,任何語文都是複雜的系統,高度語文尤其艱深難解,但兒童具有強大的語文學習天賦,其可解處,固可以立即融入生活之中,其不可解處,也會在默默中主動尋求理解,是活絡其頭腦的最佳訓練(只要不強求其理解,艱難的教材便不會造成學習壓力,反而可以成為心智更上一層的無形助力,即一般所謂“右腦開發”。但如果教學內容只是簡單可解的白話文,便缺少了這一深層長進的效能)

    高程度的語文學習,不僅語文能力立即提升,其影響所及,將帶動心智之全體發育。在短期之內(約一至二個月),即可發現,兒童各種學習能力,尤其是數理思考能力,也都跟著增長起來,令人有“忽然聰明起來,'的感覺。以致教師或家長以極少的氣力,即可讓兒童達成超越一般功課的成果。所以,縱使學校課也不曾減少,而兒童的學習壓力,亦因感覺功課容易而相對減少。所謂“潛能發展”,於“讀經教育”中,最易證實。所謂“課業減壓”,實施“讀經教育”,是真正無害的減壓良方。經常背誦經典的孩子,記憶力也會獲得明顯的提高。50%的孩子能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一旦習得了這種能力,學習任何科目知識都會很輕鬆,並一生保持這種超越常人的記憶力。

 

A4-23經典裡聖人賢者講的話都對,但是很多都跟不合乎現代了,還是要背?

很多老師、家長質疑,古人的東西、舊有的東西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其實經典的思想價值在於背後的精神、寓意,而不是表面的儀式、制度;比如君臣之道可能不完全適合民主投票的政治環境,但可以套用在企業中老闆和員工的關係。如此觀之,會發現經典大部分的思想都不違背當今的普遍價值。而且現世價值未必是最好的,需要傳統價值作為對照、反思,才能進一步改良、優化。在孩子漸漸成長,理解力漸強的過程中,也可以引領孩子對傳統文化做出反省與重建,因為經典中有些內涵與現代社會價值並不相符,例如男女不平等與倫理綱常之界定,做進一步的反思與討論。

 

A4-24強調不求理解的兒童讀經,是不是也會讓孩子久而久之,變成不會思考、不會創造的人?

林助雄醫師針對兒童讀經與潛能開發所指出的「左右腦平衡」的目的來看,我們的教育系統可以說是非常的傾向記憶左腦的開發,即使現在進行的教改,也只是讓這傳統的教育加上新的系統後,卻因著舊思維的桎梏,反而轉變的更加不倫不類,究竟我們遇到了怎麼樣的問題呢?我想就是從科舉傳統以來的「考試」制度,它使得我們總是擺脫不了背誦的命運。

然而「兒童讀經的方式,不求理解,只是背,表面上看來,還是左腦的訓練而已,然而,就因為在讀經的過程當中,完全鬆懈、有趣,使腦波從β波轉換至α波,也就是說,讀經背經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機會舒解身心壓力,並能在α波的腦與潛意識互動過程中加強了創造力、靈感、注意力、判斷力及記憶力。」

如果從此觀點看來,那我們的教育制度還真的不可取,不但將教育綁在考試的大石上,還因此抹殺了我們國人的創造力、靈感、注意力等等(難怪我們總是常常喊沒有靈感),兒童讀經的過程,促進了左右腦的開發,不但不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與思考能力,反而更有幫助。

 

A4-25讀經是不是可以讓未來的功課比較好?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曾針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進行讀經後的注意力及行為改變做過研究,結果發現,經過三個學期利用早自習時間讀經,全班孩子在選擇性專注力力、分配性專注力及持續性專注力測驗的平均分數都有明顯提升(http://goo.gl/nDsiu)。讀經提升孩子專注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大量的靜態學習

現在孩子每天充斥在「螢幕環境」,不論是電視、電腦或電玩,從螢幕裡傳遞的是快速變換的資訊,於是孩子習慣於訊息的不斷傳遞,對於沒有變化的課本就提不起興趣,當然專注力就無法集中。而讀經時,不論是聽老師說完再覆誦,或是自己看著經文閱讀,這樣的靜態學習方式,幫助孩子大腦重新建立對訊息的處理模式,於是上課、念書時就可以穩定下來,專注力自然提升。

二、固定的專心環境

每次讀經時大多在教室裡進行,孩子將會建立「在教室就要安靜讀書」的習慣,因此面對桌椅時,孩子的大腦立刻跳到「專心讀書」的狀態,專注力當然就能集中。

三、足夠的記憶思考

古文經典的詞句並非孩子馬上就能理解,於是必須自我要求才能夠記得起來,因此自制能力獲得訓練,同時能夠增進孩子的記憶能力,不僅記得多,還能記得快,平時上課,對於老師所講的就能馬上記憶,甚至能與老師互動。經由老師的讚賞,孩子將會更樂於上課,專注力將更為集中!而孩子熟讀經文後,大腦能對文字中的意境產生想像,甚至激發孩子的創意,這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成就有更大的助益。

 

 

經典裡聖人賢者講的話都對,但是很多都跟不合乎現代了,還是要背?

很多老師、家長質疑,古人的東西、舊有的東西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其實經典的思想價值在於背後的精神、寓意,而不是表面的儀式、制度;比如君臣之道可能不完全適合民主投票的政治環境,但可以套用在企業中老闆和員工的關係。如此觀之,會發現經典大部分的思想都不違背當今的普遍價值。而且現世價值未必是最好的,需要傳統價值作為對照、反思,才能進一步改良、優化。在孩子漸漸成長,理解力漸強的過程中,也可以引領孩子對傳統文化做出反省與重建,因為經典中有些內涵與現代社會價值並不相符,例如男女不平等與倫理綱常之界定,做進一步的反思與討論。

 

A4-24強調不求理解的兒童讀經,是不是也會讓孩子久而久之,變成不會思考、不會創造的人?

林助雄醫師針對兒童讀經與潛能開發所指出的「左右腦平衡」的目的來看,我們的教育系統可以說是非常的傾向記憶左腦的開發,即使現在進行的教改,也只是讓這傳統的教育加上新的系統後,卻因著舊思維的桎梏,反而轉變的更加不倫不類,究竟我們遇到了怎麼樣的問題呢?我想就是從科舉傳統以來的「考試」制度,它使得我們總是擺脫不了背誦的命運。

然而「兒童讀經的方式,不求理解,只是背,表面上看來,還是左腦的訓練而已,然而,就因為在讀經的過程當中,完全鬆懈、有趣,使腦波從β波轉換至α波,也就是說,讀經背經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機會舒解身心壓力,並能在α波的腦與潛意識互動過程中加強了創造力、靈感、注意力、判斷力及記憶力。」

如果從此觀點看來,那我們的教育制度還真的不可取,不但將教育綁在考試的大石上,還因此抹殺了我們國人的創造力、靈感、注意力等等(難怪我們總是常常喊沒有靈感),兒童讀經的過程,促進了左右腦的開發,不但不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與思考能力,反而更有幫助。

 

A4-25讀經是不是可以讓未來的功課比較好?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曾針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進行讀經後的注意力及行為改變做過研究,結果發現,經過三個學期利用早自習時間讀經,全班孩子在選擇性專注力力、分配性專注力及持續性專注力測驗的平均分數都有明顯提升(http://goo.gl/nDsiu)。讀經提升孩子專注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大量的靜態學習

現在孩子每天充斥在「螢幕環境」,不論是電視、電腦或電玩,從螢幕裡傳遞的是快速變換的資訊,於是孩子習慣於訊息的不斷傳遞,對於沒有變化的課本就提不起興趣,當然專注力就無法集中。而讀經時,不論是聽老師說完再覆誦,或是自己看著經文閱讀,這樣的靜態學習方式,幫助孩子大腦重新建立對訊息的處理模式,於是上課、念書時就可以穩定下來,專注力自然提升。

二、固定的專心環境

每次讀經時大多在教室裡進行,孩子將會建立「在教室就要安靜讀書」的習慣,因此面對桌椅時,孩子的大腦立刻跳到「專心讀書」的狀態,專注力當然就能集中。

三、足夠的記憶思考

古文經典的詞句並非孩子馬上就能理解,於是必須自我要求才能夠記得起來,因此自制能力獲得訓練,同時能夠增進孩子的記憶能力,不僅記得多,還能記得快,平時上課,對於老師所講的就能馬上記憶,甚至能與老師互動。經由老師的讚賞,孩子將會更樂於上課,專注力將更為集中!而孩子熟讀經文後,大腦能對文字中的意境產生想像,甚至激發孩子的創意,這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成就有更大的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