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君子風閒品經典茶---與賢哲心靈對話談兒童讀經教育(原文 刊載於十全國小校刊)

2012/10/10 11:48
 
 
 

共乘君子風閒品經典茶

---與賢哲心靈對話談兒童讀經教育

(原文 刊載於十全國小校刊)

                                                                                                                   徐錦文

 

前言:

劉勰在文心雕龍宗經篇上說:「經典是永恆長久的至極大道,不可刪削的鴻博教化,能夠洞澈性靈深奧的場域,能寫盡天下文章精髓處。」

 

天下雜誌於2004年針對品格教育進行國中小學生老師、家長大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國中生認為:作弊沒關係;八成以上的家長和老師,認為台灣社會的品格愈來愈壞;七成以上家長和老師,認為家長和老師,認為品格教育遠不及十年前。三年過去了,情況同樣沒好轉,走入學校校門,我們都可看到共通校訓「禮義廉恥」四字,所謂「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品格學習從典範開始,台灣孩子的啟蒙教育大都是在幼稚園、托兒所,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是種子,那整個社會大環境所提供的就是土壤、陽光、空氣、營養,如果「經典文化」是營養素及典範之一,那麼肯定的是台灣孩子目前最欠缺了這個營養典範。

 

兒童讀經終生效用

 

台灣推動讀經教育已十二年,剛開始從很多人質疑課堂上的學科都已應付不完,讀這些經典有何用處?從不斷反覆的朗讀學習,真的可以提升倫理道德教育和其他學習能力?十二年來根據統計,目前在台灣參與讀經的人口數超過一百萬,大陸約有七千八百萬人,人數逐年攀升,一個體制外的教學方式,卻造成「民間興學」的熱烈迴響,若沒有十足的效益,焉能蔚為風潮?

 

 

人類有兩大學習能力,即記憶力與理解力,記憶力只在十三歲前發展,這是所有心理學家共同認定的「人生秘密」,但確有許多兒童平白錯失這段教育的機會。提倡讀經教育,就是要利用他這段期間,記下一些永恆的東西,我們不讓他背些有價值的書,他就只好去記一些流行歌,甚至電視廣告、卡通片對白,「背書」有負擔,那是指大人而言,大人由於理解力較強,所以能直接從經典契入而瞭解其益處,一方面也是記憶力衰退,所以背誦的工夫上就會非常吃力。兒童時期反覆誦讀,這過程兒童並不會感厭倦,尤其是越小的兒童,就好像他們同一部卡通可以看上無數次,而且樂此不疲即是一明顯之例。這段期間猶如電腦輸入資料,在他理解力尚未完全發揮出來之際,把經典牢記在腦海深層中,待其理解力發揮,這些進駐在心靈中的經典,經義也會透入生命,陶冶出正大光明的人格,這種優雅氣質潛移默化的變化是不可測度的。

 

 

十全國小的讀經班在校方及家長支持下,96年引入崇義文化教育金會的教學資源,第一期開課人數也超過90人,每週五晚上家長大手牽著小手,走入教室,從開始上課的請老師指導詞及向至聖先師三鞠躬,達到重視師道、收束身心的效果;課堂後的齊誦讀經小祝福,把一日中讀經的美好成果誠心敬意的送給陪讀的爸爸、媽媽,親子共與聖賢當摯友,增進互動又怡情養性,多麼優雅令人愜意之事莫此為甚。

 

 

 

上課前的請老師指導詞下課前的讀經祝福

 

 

就個人在兒童讀經班實際的參與,八年來看到自己的小孩及眾多長期讀經的孩童當中,的確看到了許多驚人之成效及見證,在此願以拋磚引玉的心情與大家分享:

 

 

一、孩子的識字、語文及探索知識能力大為提升,盡而帶動其他的學習能力:

 

 

當一個雖未學過注音符號的孩子,只要大量讀經一段時間,基本上國小六年級的要學的國字,對他而言都不是生字,識字量足夠,閱讀能力就連帶跟著開啟,如果「讀經」是期待提升一個人的智慧高度,就像開發生命的縱軸;那麼閱讀就是隨時拓寬一個人的常識空間,就像延展生命的橫軸。很簡便而愉快地用這種「十字打開」教育法,讓諸多的讀經孩子能遍讀天下書,國小畢業前讀完六千本書的不在少數。語文能力深厚的底子就已札下根,連帶讓孩子對探索其他知識,更加興趣盎然。我們有不少的讀經家庭,弟弟才國小一年級,就有辦法看三國演義、史記等史書,應付學校的課程更是遊刃有餘且勝任愉快,良好的學習效率自然會帶來孩子的學習興趣。古人云:「大文皆自六經來」「腹有詩書氣自華」,在讀經大量的孩子更能明顯看到。

 

 

在讀經班中我們碰過有語障或心智生長遲緩的小朋友,透過各種矯正方式,總是進步緩慢,這二位媽媽陪孩子每天持續的大量讀經,經過一段時間,克服語障;心智成長緩慢的也趕上同年齡,連長庚醫院的醫師也大為驚訝進步的成效。其實用腦科學來言,語文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尤其對學齡前的兒童腦神經元之間傳導及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運作,有重要的影響。越早學習,尤其記憶量的使用,更可促進神經元突觸連結加深加廣,而這綿密的組織網在13歲前達到顛峰,隨後逐漸固定,越早著手如同越早開闢公路網,車子(要學習的科目)一上路就能暢通無阻,不要等車子増多,才要開公路,就為之已晚。

 

用讀經全面帶動孩子學習興趣的朱老師

 

在台中縣大里市崇光國小的朱安邦老師在班上推廣讀經,就目睹到團體讀經效果的見證。他帶四年級的小朋友讀了一學期,就感覺到小朋友學習能力增強,大部份小朋友學科成績進步,特別是上數學課時,發現他們非常樂於課前預習,進度往往超前老師所規定。至於一些學習適應較不良或成績不佳的小朋友,在讀經方面,相較於成績優秀的同學毫不遜色,在同儕團體中獲得認同與肯定,逐漸懂得自我努力,更不致於自暴自棄。全班在文化經典薰陶下,同學們個個性情平和,生活常規進步,教室管理輕鬆,進一步連閱讀能力也增強,養成自動閱讀習慣,小朋友看的書愈來愈厚,文言文的書也看的懂,家長對孩子的改變喜形於色,更願意陪同孩子讀經,初期許多不瞭解讀經理念而誤解的家長,均轉而肯定及忍認同讀經價值,有的家長還自動到校擔任「讀經老師」。朱老師這班小朋友在要升上五年級之前,這群家長還主動連署上書給校長,要求不要把這班小朋友拆散編班,能至小學畢業為止。後來,儘管學生上了不同國中,有心的家長還是組成了家長委員會,讓這批學生能經常聚會,並維持讀經活動。如今,崇光國小已全校實施讀經教學,有更多的家長利用早自習時間來指導小朋友讀經。以上之例,可說團體讀經顯著之例其中之一。

 

 

筆者當年在十全已退休的林清山老師班上受教時,林老師就是鼓勵班上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至今都受用不盡,令人感懷不已,林老師退休前聽過讀經教育發起人--王財貴教授至校的演講後,更當面告知筆者:

 

「教育就是要這樣教,尤其語文的啟蒙更為重要,影響以後的學習,王教授的言論太有道理了。」

 

 

以科技人角度大力推動讀經的楊定一博士

 

 

楊定一博士目前擔任長庚生技中心董事長,是國內知名的生技專家及養生達人。十三歲進醫學院,二十一歲就取得醫學博士雙學位,被譽為「天才」的楊定一,最近被內定為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技術學院三校董事長。在美國時就曾經針對讀經班的兒童做了研究,發現這群有接觸讀經班的兒童,比完全沒有接觸過的,記憶力更強,且腦波能由β波轉為緩慢的α波,身心也會變得寧靜安詳,注意力也轉為集中,甚至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表現。他認為,孩子要能專注集中精神,甚至啟發創意,唯有靠「靜」才能達成。因此透過朗讀經書的方式來培養孩子達到「靜」的境界,「以輕鬆的方式促使孩子有興趣,進而摒除雜念,唯有心靜,生命的本質才會被彰顯出來。」

 

楊定一還透露,其實這種經典導讀的教育方式,其實中西皆然,而他也深深認為,唯有透過這樣的「心靈改造」,才能確實為孩子帶來改變,因此這些年在台灣,他更積極投入兒童讀經的活動,期許為社會多盡一份心力,幫助過不少腦性麻痺的病童、遲緩兒以及過動兒等等,而一路看到這些孩子從經典導讀的這樣的學習中有所進步,更讓他願積極投入社區的推廣。楊定一博士認為,鼓勵孩子參加讀經另一項原因就是開啟兒童的智慧。因為聖賢者經典的啟發對於孩子來說,會有著終生的影響。他也強調,這些流傳千古的文萃其實不單是一種知識而已,而是一種「智慧」,可以給予兒童行為、思考、生命價值以及人生觀上有著鉅足的影響力。      

 

嬰幼兒腦組織皮層發育圖

 

二、經典內化成為生活的習性,內化成個人的道德觀:

 

 

西諺云:偉大思想古今有載入書中成不朽(In boooks,are embalmed the greatest thoughts of all ages.),經典字字珠璣,放之於任何時空皆可以為準則,人之一生,必須經歷多次大大小小的挫折及考驗從小學習聖賢先哲的智慧,從潛意識當中,將兒童時期不斷灌輸到腦海裡的善知識,逐漸內化成個人的道德觀,並行成個人的生活態度,不僅道德層次提升,伴隨而來的人格成熟度,將因經典智慧的洗鍊而更具圓融。當面臨人生困頓之際,轉念即海闊天空,更能無入而不自得。以下幾則讀經中的見證

 

 

*在讀經班的小沛有一天氣沖沖的跟媽媽說:「同學把他的玩具給玩壞了!這個同學在也不想理他了。」媽媽就告訴他,是否還記的論語中子路的志向

:「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我願意把自己的車、馬、衣、裘(皮衣)與朋友共同享用,就是用壞了,也不會怨恨、遺憾。)小沛聽完後因此更為釋懷。

 

*上幼稚園大班的小玲,每週到社區讀經班朗誦《論語》。有天,眼見爸媽在餐桌上為了投資股票吵了起來,小玲隨口說出「子曰:食不言,寢不語」,兩個大人就此打住,看著女兒笑了起來。

 

*念國一的明強,六歲起就讀經,浸淫六年下來,他認識傳統道德,坐公車會禮讓老人,晚歸會告知媽媽,同學要他去網咖,他反倒勸阻。

 

讀經典的孩子吸收到的是聖賢先哲的價值觀念,當正確的價值體系建立起來,孩子等於是找到人生泉源,學習的鑰匙,家長可以不必費心的規定孩子何時要讀書,孩子自然會不斷充實。

 

王財貴教授也呼籲教育界:「發生在國中或高中的學生問題,必需在國小就解決,使潛在問題消失於無形,讀經是一種人格教育的基礎,傳統經典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隨著年紀增長,悟性啟發,對經典的體會會越來越深。」他進一步語重心長的說:「今日不讀經,明日必定後悔。」

 

台北市信義區福德國小的莊惠秀老師,利用每節上課的前五分鐘,或老師不在教室的時刻實施讀經,經過一段時間,秩序變好了,不用老師大聲動氣,學生定性變佳,他以一位身為媽媽及老師的身份對讀經有感而言:「樹木都需要藉助陽光水份來幫助它成長,希望我們的孩子長得好,當然也要給他一些好東西,一些磨鍊,孩子小時候不願意吃苦,我們是不是該為孩子堅持些甚麼?」我們深信小朋友不一定每一個一開始就喜歡讀經,相對的父母親鼓勵及堅持就很重要,就好像小朋友也不一定喜歡補習數學、英文等課程,但家長還是沒有商量餘地的要小朋友學習,只因家長認定它的「升學價值」,何況經典所蘊含的「價值」絕非只用在升學考不考、需不需要來衡量而已。

 

 

三、讀經讓親子共同學習產生深入互動:

 

家長與孩子同時學習有極多好處,最明顯的是增進親子感情,增加生活溝通的話題,親子共同藉著經典反芻自性,更能改變氣質、胸襟,進而用身教來帶孩子,行無言之教,孕育孩子知書達禮的行儀。再多的成功也抵不上教育的失敗,而孩子的未來,此時是操控在父母親的引導,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不會永遠停下來等候大人達成共識。我們看蘇東坡傳,十歲時母親教他後漢書。當讀到范滂傳,他感慨很深,不知覺地就歎息起來,對母親說:「作兒子的如果也效法范滂捨身取義,母親覺得如何 ?」程氏說:「你如果真能像范滂一樣,我難道不能像范滂的母親一樣感到光榮嗎?」。母親的對話給了他一生極大的影響,經典真義透入生命,千古閃爍,這種生命教育即使在現今,也能給我們相當大的啟示,這真是經典與身教的好典範。能讀經的家庭是有福福大的才能多讀,而福份之來,不自天降,不由地出,乃是由於家長之見識與堅持。

 

易經蒙卦彖、象辭也說到:「蒙以養正,聖功也。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一個孩童真正能受到良好的養正教育,完全靠父母與老師的搭配,如何讓孩子對讀經有興趣,就看父母親在孩子身上,付出多少時間和愛心,家庭中更要果行才有辦法育德,家長若多堅持一分,孩子就能多讀一句,也就多積累一份智慧資糧,他日孩子會感念您的堅持與陪伴。

結語:

在這價值混亂的時代,若每個家庭都把經典視為至寶,藉經典不變的道理安頓身心,那麼,真的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孟子認為人事若欲有成,須有「天時、地利、人和」三條件的配合。當今十全更應此機會, 讀經教育已在啟動,我們欣見讀經班在十全已由生根、萌芽而日見茁壯,推廣讀經最終目的,就是使君子風再度迴蕩人間,人人都能閒品一杯經典茶,讓每戶家庭更增加一些心靈對話,但願這股文風能遍傳於十全校園,讓有機會所有徜徉在其中的

 

學生能-- 滿腹經綸,情境中適時運用                滿心善念,生活中涓滴湧出 家長能-- 欣得寶藏,兒女善性得啟迪                喜獲錦囊,教子良方善育教 老師能-- 教學輕鬆,課堂有序 

                全人教育,培育英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