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悅書院 周六易經班母女檔  心得
余姐淑禧 的女兒張沛蓁遠嫁馬來西亞 母女每周一位在實體上課,一位在線上上課  進德修業 皆把握即時  

1100821易經課2.jpg

余淑禧
確立目標、找準方向、把握人生。
何謂易學?乃是易理性命之學,推演天地萬物發展、變化、規律,以及人事、吉凶的學問。性者人之理,命者天之理。

如果說論語是給現代人行為處事指導最多的指令集,那麼易經則是確定人生戰略方向的指南針,後學讀易的時間已有兩年,
易經上說:人在不同的時期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說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事情,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也更要能找到最正確的好方法來完成想要做的事情,而達到心裡所預期的目標,道理概略有懂,但困擾的是找不準自己的目標。

人要能確立好自己一生當中的總目標,然後在不同的時期確定每個小目標,走正道,循序漸進,不走彎路,最終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找到人生價值,就是復卦所說:「不遠復,无祇悔,元吉。」

易經繫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君子沒有「器」,時到了也做不出什麼事,具備好能力、智慧才能適時而為。世間萬物的變化都有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而循序在漸進,當萬物的變化出現在某一個點,朝某個方向在持續發展,或是轉變另一個方向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藉機而用,順勢而動,望風而變,順天道而行,也就是徐老師常提醒的一句話:「先機而發,見機而行,失機而悔。」,古語有言:「聖者先機而發,智者見機而行,愚者失機而悔。」,時機很重要,掌握時機才能洞燭先機。

後學有感天恩師德,何其榮幸能進入易經殿堂來學習,記得徐老師常鼓勵我們的話:「人學聖賢品自高,鳥隨鳳凰飛得遠」,後學雖然還迷懵,但希望能有潛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為人生增長一些智慧與趣味。感恩!
----------------------------------------------
馬來西亞 張沛蓁

時光飛逝,來馬來西亞已两年,在線上上《易經》課也已两年,除了感恩還是感恩。因爲學習帶班,聽到一些研究班前賢反應不想聽課,因爲聽不進去、聽不懂,自己才有機會去思索:原來不是每個人都理所當然願意坐下來學習、聽道理。原來這都是我們前生往世累積而來的福分,今生再續前縁,怎能不好好把握,繼續精進呢!

「經典就是真理,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聖賢的智慧經由两位老師的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在現實生活當中不斷的被印證。唐-元稹:「昔日戯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常常在聽的别人的故事,竟然也成爲自己的事故。去年的年卦—明夷卦:「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返于家。」新冠肺炎席卷全球,昔日傷害萬物的人類,今天也身受重傷被迫待在家裡。先佛菩薩總是慈悲的,一心救渡衆生,透過經典、下詔號召令,指點著我們破解困境的密碼。其實我們只要“聽話照做,絶對不會錯。”但是歷史總是不斷的在重演著,疫情一有點好轉,人們就有所松懈,而忘了思患而預防之。所以馬來西亞的疫情在去年年底就失控了,正印驗了明夷卦六爻三極之一的既濟卦卦辭:「初吉,终亂。」

而今年2021年的年卦--賁卦:「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聖人依舊告訴我們必需戒慎恐惧,堅守正道,體認自己的使命,好好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也能進而影嚮、帶動周遭的同修一起向上,就像賁卦要告訴我們的自然景象:像夕陽的余暉般熏染大地,温暖而美麗。闗聖帝君也在今年來考察道塲,督促著我們必需時時懴悔、反省與精進。回顧這一年,的確是忙碌又充實的一年:研究班、《易經》、《明聖經》、十組、法會等等;自己也擔任了易經班的小組長,和組員們一起在線上朋友講習,也一起誦讀經文打卡,看似付出了很多,其實收穫最多的也是自己,感謝前賢們的承讓,讓後學有學習的機會。

即將進入2022年的年卦—既濟卦,徐老師告訴我們外面的時局紛亂,但我們一定要找到心靈的殿堂,安住好我們的心。讓我們的衣食住行皆回歸到純樸白賁的狀態,捨去不必要的東西,擺脱舊思維,打開我們的視野、格局。唯有找回我們的初心、本来面目,也就是本自具足的佛性,自然時刻能與天地相感而不離中道,也不會有過多的虛妄之心。十牛圖也正是在提醒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常保初發心,成佛有餘。”

學習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好比孔子告誡兒子的話一樣:「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無以言。」借由學習,不斷的修飾,讓自己的心更加的明亮。有時老師説的話仿佛似曾相識般,或許我們在前面幾世,已經有機會聽經聞法,已經在做累積的功課。一定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一世修,一世成”完成我們的使命。

arrow
arrow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