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3126 

107/5/22  第一屆兩岸讀經私塾聯誼會交流活動  感言  

        5/22 在崇義文教會館舉辦的「 第一屆兩岸讀經私塾聯誼會交流活動」,邀請六位來自大陸學堂堂主分享辦學經驗,預定一半小時的座談,延為三個小時仍意猶未盡,每個分享的堂主幾乎都談到「在聖賢之道」,聖賢之道不僅僅是口頭敘述,而是要能身體力行,以此目標來前進,其中有人甚至把工作辭掉,經營學堂教育下一代,原因就是從經典中找到自信與自覺,台灣推讀經這麼多年,有幾個敢這樣講?兩岸文化最大的差異,在於對岸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所以他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急起直追,大開私塾全日大量讀經風氣,程雲楓堂主私下分享其學堂有孩子清晨四點自主起來讀經,一天可以讀經12 小時,程亮堂主為了教孩子讀經,把學庸論語包本背誦完成,他們的家可以把孩子送到學堂讀經十年,而我們的家則是捨不得把孩子送出去,處處講求「快樂學習」,快樂常是樂極生悲,如同豫卦的上六爻「冥豫」,由光明墜入黑暗,一般人快樂哪會節制?寧可讓孩子「苦在前樂在後」,未來遇到挫折才有那個心胸、智慧去面對,孩子有朝一日會離開我們,「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心才能篤定地面對。學習講求的是自覺學習後帶來真正的快樂,有如研讀易經不為升等、考試才會快樂。所以別再讓孩子在生日那天如小皇帝登基了,生日不該是快樂,應該感恩,快樂之前應先問問生他的人快樂嗎?先讓他「學會感恩」這件事。

 

20180522兩岸讀經私塾交流聯誼活動_180528_0056

        會後大陸老師們致認為台灣是個很有文化的地方,稱讚崇義是個有「道」的專業團隊,像交流活動影片剪輯、配樂隨即完成、推讀經的是志工…都留下深刻印象,很值得學習。我們沒有講很多,但他們觀察得很細微,連桌上的立牌都觀察到,甚至拍照、拆解研究,在靜默的過程中,我們示現了什麼叫做「道」,我們作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性」。

        莊子一書東郭主曾問道於莊子「所謂道,惡乎在?」,莊子從很遠講到最後細微處「道在尿溺」,道無處不存在,宇宙萬物都在道的運行中,「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未有天地先有易,既有天地易在其中,易就等同道的化身,道的彰顯就在易理當中,有時未深入其境,如見樹不見林,魚生在大海中不知道什麼是海水,繫辭說的「百姓日用而不知」,道實質上是存在的,在運行的,只是我們未對焦到其頻率。

       習近平前陣子提出「文化自信」的觀念,談文化就會想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與會堂主也提到這句話,文化要能找到根源,培養文化自覺的底蘊,才有辦法與人交流,知道在世界交流的趨勢中,我們還保有幾個優勢?相對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這才叫知己知彼。

         杜甫的詩「暫時相賞莫相違」,剛開始可能不太熟悉,彼此先互相欣賞,相賞才會易地而處,不因人廢言,不以偏概全,就有機會貼近真象,人生這門功課太容易被自認為真象的假象所掩蓋,一輩子探求努力的可能都只是假象,在都不知道什麼是真的情況下,很簡單,上天提供了說明書給我們,可以透典經典說明書中去找尋到真象。

        繫辭「天地之道,貞觀者也」,唐太宗的年號貞觀,貞者正也,正確地去觀,易經的觀除了觀卦外,還有「觀頤」、「觀其所感」、「觀其所恆」、「觀其所聚」,能平實平正地觀,盡量客觀,有自省的能力,才能看到更多的德性。「貞觀」讓我們用更正確的高度來看事情,不會一味地以自己的層面看事情,「探賾索隱,鈎深致遠」,深入才能看到最精實的學問,看到最隱微的,鈎深才能致其遠。繫辭提到什麼人才不會憂慮?「樂天知命」,是種積極的態度,樂於行天之道,天之道運行簡言之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重點在運行不止,孔子:「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五十歳知天命,要知道命掌握在自己手裡,易經「順天休命」、「天之命也」,告訴我們如何從卦象中來啟發自己,要真正達到這個層面才不憂。

        人生之最艱難的大事是生死,晉竹林七賢嵇康,主張順應自然法則,保全人的天性,積極推廣服食養生理論,在當時極具有非常高的聲望及號召力,後因捲入朋友呂安的訴訟而入獄,太學學生上書皇帝求情,權臣司馬昭忌憚他的言論影響力,又站在敵對的一方,在鍾會的建議下將其處死,臨死前大家不忍心,嵇康則一副神色自若,要求行刑官員讓他再彈奏一十大古琴名曲《廣陵散》,彈完之後留下一句「廣陵散從此以後在人間失傳」,嵇康為追求正義而犧牲的品質,被後世視作中國傳統文人清廉正直、不畏強權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讀歷史應該用一種超然的心境,抛除自己的觀點再進入其觀點,進而由其中得到智慧,「剛日讀經,柔日讀史」就是這個道理,讀經又讀史,人生就不會謬誤,可以去佐證經典所講的是不是如大陸人所講的「靠不靠譜」,願意去讀歷史,就會有真實的看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