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17當天,有幸能至崇義文教會館參加高師大經研所鄭卜五教授的經典教育研究。藉由鄭教授對經典深入淺出的分析以及詼諧的口吻,讓後學得以ㄧ窺堂奧,悠遊於浩瀚的經典文化之中,仿彿與古聖先賢展開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DSC_5698

 

ㄧ開始鄭教授即開宗明義點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當中國字能以精略的800字成篇,英文可能需要3000字以上才能比較清楚的表達字詞的意思,說明了中國文字的精湛。  

再者,鄭教授告訴我們:什麼是「中國經典」?
誠如大家所知,就是經、史、子、集。
ㄧ般人會以同一個天秤去衡量這四者所表現的樣貌及風範,但鄭教授卻點出了經典的精髓及要義:
「經」以事求義,首貴於「善」;
「史」以事求實,首貴於「真」;
「子」以事求宜,首貴於「智」;
「集」以事求神,首貴於「美」。

各家經典各擅勝場,箇中自有其精妙之處,因此無法互相比擬。聽完教授ㄧ席話,我驟然發現,在追尋經典的過程,古聖先賢不就是要我們去追求人生的「真」、「善」、「美」、「智」嗎?
唯有浸淫在經典之中,才能咀嚼出先賢所要傳遞的思想;唯有實踐經典的智慧,才能讓人生達到「致中和」的圓融,臻至「止於至善」的境界。

而經典是與時推移的,先聖先哲的智慧並不會隨時代而式微,反而是歷久彌新。鄭教授也鼓勵大家要把「經典生活化,生活經典化」(見後記),藉由經典陶冶性情、安己治人。

當有家長問到,我們在帶孩子讀經的時候,是否需要向孩子解釋經典的要義?
鄭教授如是說明:他認為每一個人對經典的領略不同,可以少量的解釋,倘若過分的解釋經典,那麼只會把經典的意涵框架住了。他還舉了李煜<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有的人喜歡第一句,有的喜歡第四句,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喜好也會不同。

還有心經、清淨經、彌勒經等⋯⋯經典,鄭教授都要我們細細體會每一句話的意涵,要我們學習在這些經典中去「看見」。

整場講座,不外乎就是與這次演講主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互相呼應,鄭教授期勉我們要勤奮向上,先做對的事。
現今讀經教育尚有諸多困難,目前土地雖是ㄧ片乾涸,但若經由眾人的齊心灌溉,相信這片土地終將變成沃土,我們的讀經教育也會漸漸的萌芽、茁壯。

@後記:
「經典生活化,生活經典化」的例子:
1、某天在台大校園,聽聞三位中文系女學生竊竊私語,某甲和某丙詢問某乙該如何選擇二位追求者?某乙說了二句話則不語,只繞椰樹三圈表明心意。「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二句話接下來是「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說明某乙矛盾不知如何抉擇的心情。此段出處為曹操<短歌行>。

2、鄭師母要兒子協助家務,兒子舉了
<木蘭辭>中的「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邀請」鄭教授一同分攤家務。

3、某天與好友及其幼童登山,到達頂峰,兩幼童驚呼「會當凌絕頂,ㄧ覽眾山小」。隨後有多位大學生也到達山頂,口裡只吐出一句:「哇靠!好酷!」此例說明不讀經典,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本段出處來自於杜甫<望嶽>。

4、某天鄭教授與僅四歲半的兒子共赴喜宴,席間兒子搜羅了一大束氣球,返家時竟不小心鬆手了,一路悉心守護的氣球就此往天空飛去。此時兒子隨即說了二句話:「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從未向兒子解釋其意的鄭教授,頗為驚豔,發現兒子竟然會運用經典,足見經典之深化人心。此段出處為白居易<長恨歌>。


(2018.03.17龍華讀經班家長李欣潔記於崇義文教會館。後學才疏學淺,多有疏漏,望各位前賢不吝指正!)

 

---------------------------------------------------------------------

十全讀經班第四組羿澄媽媽的分享


聽了鄭卜五教授對經典融會貫通精湛的演講,試著回饋,寫下共鳴之處,帶著小孩日復一日反覆朗誦經典,直到背誦近2年,期間除上學外,沒學其他才藝,課後大把時間就只進行讀經,包含寒,暑假,引述鄭教授所說「生活有經典,經典生活化」;我們是生活只有經典,經典佔滿生活,小孩現在小學二年級,在課業上的掌握也驗證了讀經的果效,背誦成語應用快、閱讀白話文簡單輕鬆流暢,數學應用題理解强……等,不過這些只是讀經的附加價值,經典核心價值誠如鄭教授所言是“求善”,希望藉由經典的薰陶,補足學校教育缺乏的心靈滋養及善知識的啟發與實踐,感謝美霏老師及老師群在讀經學園的付出,小小心得抒發與各位分享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