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史話丨大醫大儒,國醫大師是怎樣煉成的

2017-06-30 马红丽 三石门下 三石门下

 

 

 

     國醫 大師張磊,幼上私塾,寒窗苦讀,經史子集,樣樣皆通,四書五经,樣樣皆得“包本”,被稱為醫者“大儒”。 

   何谓“包本”?所谓“包本”,就是每本書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老師才能允许你读下一本(换新書)。讀到一定時候才给開講,并逐步教你寫律詩和文章。 

这樣“包本”的国学根基,为张磊日後學習中醫并成为一代名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书读透,而后的学医之路就通畅了,对古代的中医来说,这是学医的正规程序。因为,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原本就是一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只有通晓国学经典后,才能通晓中医典籍大义,进而悟出中医的治病哲学。北宋那位伟大的政治家,曾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千古绝唱的范仲淹他老人家就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套用马斯洛心理学定理,如果把大医作为最高一层的追求,那么,通晓经史子集就该是一名医者的入门基础。古代名医大多亦是饱学之大儒,比如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钱乙、朱丹溪、李时珍、叶天士、陈修园等等,等等。

 

武侠迷们熟悉的《七剑下天山》中的“七剑”之一傅青主亦是。其实历史上的傅青主比梁羽生笔下的傅青主更传奇:既是学界泰斗,善于书法绘画,亦是中医史上赫赫有名的妇科病專家。

 

傅老师儿时即有神童美誉,15岁就中了童子试第一名,成人后一边从事着艰苦卓绝的反清复明事业,一边继续钻研学术,终成学界泰斗。更传奇的是,傅老师27岁那年,妻子病逝,至情至性的傅老师誓不再娶,并且花费多年时间深入细致研究了妻子的病逝原因,最终又修炼成为中医史上擅治妇科病的一代宗师。他的《傅青主女科》一书至今仍是治疗妇科病的经典教材。

 

 

好吧,我承认,讲到张磊先生幼上私塾,寒窗苦读,样样皆得“包本”的故事时,我颇有感触:现在的中医环境跟古代、跟张磊先生他们那个年代确实有点渐行渐远了,也是眼下禁锢中医药发展最大的瓶颈,所以,我“跑题”了。

 

饱读诗书而后才会顺畅通晓中医医理乃至中医精髓,这个曾经主宰了上千年的学医规矩现如今已经被打破了,君不见,医学院毕业的医师,没正经读通、读透过几本古籍的大有人在。你说他们就不会给人看病了吗?也不是,但医技必然受限。

 

为什么呢?

 

这么打个比方吧。《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同学不是跟江南七怪学了15年武功吗?可逢到真刀实枪跟人过招时,立马败下阵来。但就是这个“笨”郭靖,后来被马钰、洪七公稍稍一点拨,居然成就了盖世武功。主要原因一是江南七怪的武功原本就不是上乘,再加上讲课不得其法,于是,郭靖同学始终也没悟出武功要义在哪里,自然是难成气候。但正规军出身的马钰就不一样了。他并没教郭靖一招半式的武功,只传授他一些内功基础。结果半年之后,郭靖“本来劲力使不到的地方,现下一伸手就自然而然地用上了巧劲;原来拚了命也来不及做的招数,忽然做得又快又准。”

 

半年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胜过15年苦练的花拳绣腿。

 

学医跟习武是一样的,想修炼成一代高手,打好国学根基是关键。

 

十七岁时,受传统“包本”教育长大的张磊出馆教书,次年拜当地老中医张炳臣门下开始学医,并跟师侍诊。学医期间,为了生计,张磊还在家附近借房设塾,做了两年教书先生。

 

三年后,张磊出师,正式行医。有一次,张磊遇到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位陈姓患者,阴囊肿大如茄子,舌苔厚腻,卧床不起,十余日大便未行,痛苦不堪,曾经两位中医治疗无效,乃邀张磊诊治。据其脉症,张磊认为这位患者为肝经实火所致,便投以当归芦荟丸方,重用麝香四分(按现在计算为1.2g),服两剂大便通,阴囊肿消而愈。经此病案,张磊的名字,乡里皆知。

 

 

青年时期的张磊

 

1952年,已经小有名气的张磊参加了镇里的联合诊所。当时诊所医生虽不多,但都是当地名老中医,经验非常丰富,张磊说,他向这些基层老中医学了不少东西。比如,有一次一位子肿患者,症状比较奇特,自双足向上肿,逐日向上肿一段,张磊出诊至其家,见患者已肿至腹部,而且肿到哪里,痛到哪里。经张磊用药却无效,遂请所内一位老中医治疗。结果,只一剂药,患者的肿便不再扩大、延伸,再服一剂,肿消。

 

“予观其方,除利水药外,用了一味大黄,这就是基层老中医的胆识与经验,对我启发很大。这位老中医对我说,只利水没有大黄推荡,使之下行,难以遏制其上行之势,正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当时,我就缺少这种胆识和经验。”张磊说,基层的行医经历不仅令他见识到了很多病症、甚至是怪病,学习、积累了很多临床宝贵经验,也令他找到了一个医者的价值所在: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济世活人。

 

这个价值感后来成为张磊终其一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和追求。

 

 

大学毕业照,第二排右三为张磊先生

 

1958年,累积了丰富基层行医经验的张磊考入了河南中医学院,成为首届六年制本科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授《中医基本理论》和《黄帝内经》课。除授课外,他还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临床治疗,即使任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期间也未脱离诊治病人。

 

1988年,张磊离任时,写了这样一首诗自勉:“年将花甲意如何,忆昔思今感慨多。退政谁云无事事,重操医技镜新磨。”

 

关键词:提壶揭盖

 

“书要多读,理要精通,自知不足,勤学莫止。”这是张磊自己总结的行医心得。

1978年,张磊曾治愈一例小便不通的六岁半患者。

 

这位小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经检查并无器质性病变,开始用导尿管还能导出小便,但导尿管一拔出,小便就点滴不出,用速尿剂也不行。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患儿家属找到了张磊。

 

张磊问诊后,认为患儿是肺气雍滞、肝失疏泄而导致的小便失常。遂用麻黄3g,杏仁6g,升麻4.5g,柴胡3g,生白芍9g,牛膝9g,生甘草3g,水煎服,药下须臾,探吐,遂即,尿液畅通。

 

患儿出院后,张磊又以补气养阴兼疏利之剂,药用生黄芪15g,生白芍9g,干地龙6g,怀牛膝9g,琥珀1g(冲服),滑石9g(包),冬葵子6g,生甘草3g,水煎服,数剂,病儿痊愈。

 

 

 

 

“我用此法也是有来历的。吾读陈修园书时,其癃闭诗曰‘癃闭似淋点滴无,只求利水法全迂。柴升探吐鍼机转,麻杏行阳阴气濡。肾气龙腾泽自沛,通关云合雨时敷。二冬杏菀参桑白,海蜥荸荠亦可需。’并释曰:‘……又有巧法以施,譬之滴水器,闭其上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之闭,而水自通流,宜以补中益气汤提之,即以此药再煮服尽,以手探吐,顷刻即通。而更有启其外窍即以开其内窍之法。麻黄力猛,能通阳气于至阴之下,肺主皮毛,配杏仁以降气,肺气下达州都,导水必自高原之义也。’

 

陈修园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在书中提到的乃是“提壶揭盖”疗法,指“上窍开,下窍泄”,也就是“欲求南风,先开北牖”的方法。张磊说:“假若我没读此书,没记此法,这个病患我恐怕很难治愈。”

 

关键词: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1500多年前,南齐褚澄说:“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什么意思呢?这么打比方吧,就是明明可以用青霉素治好的病,大夫却偏偏给你用最新一代的抗生素;明明可以拍个X光就行的,人家偏偏给你做核磁共振。这不仅是对医者医术的考验,更是对医者医德的考量。

 

 

 

 

一位70多岁的女患者,2016年初脖颈部开始长疔疮,大医院跑了,江湖小偏方用了,钱花了不少,可没治好病。一年来,脖颈部始终处在反复起泡、反复溃烂中。求诊至张磊处,张磊只用雄黄、巴豆(不去油)、大黄三味药制成丸让患者服用,患者只花了6毛钱,结果竟是:痛苦了一年的疔毒被彻底治愈。

 

 

巴豆

 

同样是通乳,别的大夫大笔一挥就在处方上写上“穿山甲”一味,可张磊在治疗这种病时基本是用川芎、皂刺两味草药代替穿山甲,功效一样,但川芎与皂刺两味药的价格加起来却仅是一个穿山甲的零头。

 

一位12岁的小病人,从201610月开始,每天早上或晚上发烧,经当地医院抗生素等治疗无效后,又转至省内各大医院检查、治疗,长达五六个月,前后花费数万元,各轮生化指标显示:未见明显异常,但孩子依然高烧不退。转至张磊处,张磊先是用了小柴胡汤,后用升阳散火汤,14付药下来,一百多块钱,药到病除,孩子病愈。

 

张磊开药,罕见人参、阿胶之类的补药,他惯用的一味“补药”只有党参,在他看来,党参补气之效与人参相当,且药价便宜,一般百姓都能用得起。

 

 

党参

 

在国人的普遍认知中,中医擅治慢性病,治急病则是软肋,张磊却用不少成功病案证明了中医不仅擅治慢性病,在处理急症方面也是颇有优势的。

 

20059月,一位高龄吴姓脑病患者被下了病危通知书,主治医生说,能不能脱离危险,就看他的造化了。患者儿子邀张磊往诊,张磊急用参附重剂,结果患者迅速转危为安。

 

中医在治疗危症、重症的长处,之所以得不到发挥,张磊认为,一是医院及患者对中医都有误解,不敢贸然用中医方法急救;二是有些中医还不够“铁”,导致了大家对中医的不信任。所以,中医药要想长足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中医后继乏人的忧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