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中國宗教精神與其哲學


  
唐君毅(1909–1978) ,四川宜賓人,畢業于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青年時代頗受梁啓超、梁漱溟、熊十力學術的影響。本文節選于唐先生《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上期我們已經發了唐先生《與青年談中國文化》中的《中國文藝精神》,本期我們繼續共學其《中國宗教精神與其哲學》篇章:
 
       說到中國的宗教,則人恒以爲儒道墨法諸家,都非宗教。中國古代自巫史分流以後,更無在社會占重要地位之僧侶階級。所以中國似可說無固有宗教的國家。但是嚴格說起來,中國古代民族亦是笃于宗教信仰之民族。殷人信上帝,周人信天與上帝。不過中國古代人以勤勞樸實笃于行踐著稱,故比較缺乏宗教上之神話。周衰而古代宗教精神式微,然周之墨子仍明白教人信天鬼。孔子固然是重知生過于知死,重事人過于事鬼,其施教是教人爲仁人,其從政是要天下有道。他不是隻以如天事天或證涅槃爲目的之耶稣釋迦谟罕默德一類人物。孔子以後,孟子講知性則知天,存心養性即事天,亦似有以道德實踐代宗教信仰之意。然而從另一方面說,孔孟以前之中國之禮教與孔孟以後之儒家,均可說有一宗教精神。周代之祭天之禮雖限于帝王,然既有祭天之禮,即有一對天之宗教精神。孔孟雖重立仁道人道,并重盡心知性之修養工夫,然而他們亦未明白否定天或上帝之存在。而孔孟之立身行己與從政施教之事中,亦有一宗教精神。所以我們亦未嘗不可說儒家是一宗教或包含一宗教。我們可說儒家之教,是一信天人合德之人道教、人格教或人文教。這一種宗教之儀式即表現于各種祭祀之禮中。荀子說禮之三本,一是天地,一是親,一是君師。而祭祀之禮中,即包含祭天地,祭祖宗,祭聖賢三者。今民間之神位中,有天地君親師,是即仍包括祭天地祭祖宗與祭聖賢之宗教道德意識。中國古人之視天地,即一宇宙生命或一宇宙精神。天地之涵義可通于神或上帝。然除天地外,祖宗與聖賢,皆屬于人倫世界人格世界。周禮以祖考配天。後人祭孔子,亦以孔子爲德配天地。在民間之祭天地祖宗聖賢之宗教道德意識中,亦包含人德齊天,人可與天俱尊之思想。此種思想乃一重視人倫人格之精神之極緻。此外道家不信天帝而信生天生地之道,同時又以人得道即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造物者同遊,亦是一尊重得道之“人”之思想,由儒道之思想之重人德齊天,人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等,故中國以後之道教,即要人實際的修煉成“與天地比壽,與日月齊光”之神仙。而佛教之所以能盛行于中國,亦即由于佛教反對婆羅門教之以梵天在人之上之思想。佛教主張人成佛即有無量功德,梵天之德亦不過如此。故要人崇敬佛,而不崇敬梵天。崇敬佛,亦即是一崇敬一種人格。故崇敬佛之宗教精神,亦即一尊重最高人格之精神。佛學到了中國,而有倡即心即佛之禅宗,更表示一尊重人心之意。故我們說中國之天人合德而重人之思想,即佛教之所以能盛行于中國之理由所在。而且從一方面說基督教之最高義,亦要講到神人合一。神人合一,與天人合德,亦可相通。此亦即基督教能融攝于中國文化之理由所在。不過在佛教中莫有上帝或天,而基督教亦不重祭祖宗與聖賢,且認爲人不能對祖宗與聖賢與對天主有同樣之宗教信仰。然而事親如事天,敬祖如敬天,敬聖賢如敬天,卻已是中國儒家之宗教精神之最廣大處。
 
       至于說到中國之哲學,則中國之哲學不像西方哲學之重視邏輯知識論自然哲學之讨論。中國之哲學主要内容即中國先哲對于人生意義,人倫道德,人格修養,人文化成之智慧。而對于天道或宇宙最高原理之認識,亦與此一切關于人之智慧不可分。其表達此智慧,言簡而義微,恒多用譬喻,而少用繁複之論證。後人常須作親切的意會體證與實踐之工夫,乃能真得意于言外。這些智慧,我們如持與西洋印度之哲學智慧相比,我們可以發現其特别以平實而親切,易知易行見長。而且其高明與深遠,亦即融于其平實親切之中。先秦諸子,魏晉名理,隋唐佛學,與宋明理學,固皆是中國哲學思想之精華所在。而經書與史集中亦同樣包含中國哲學之智慧。中國之哲學與其他學術思想,如科學思想政治思想等,恒難截然分開。同時其哲學之精神,亦即表現于整個文化精神之中。我們如能對于上文所論之中國文化之重人禽之辨立人道之精神,倫理道德之精神,學術文化之自由精神,世界和平之自由精神,與文藝宗教之精神,有一大體之了解,則對于中國哲學之精神,亦可有一大體之了解。故今亦可暫不另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