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管理科學---周易六爻的時位哲學與中華國學

 

台大哲學系杜保瑞

一、         中華國學的角色領域功能

 

主要都是人生哲學、是追求人生理想的哲學、是必須自我修養的哲學。

儒釋道三教都是人生管理哲學、但是有各自的不同經驗領域及使用範圍。

儒用於社會體制的個人及國家管理、

老子用於領導者有效領導的原理、

莊子用於解放體制的矜持、

佛教用於命運的理解與生死的超越。

 

另有特殊領域或主題的管理哲學 :

易經用於階層組織的應對進退吉凶禍福。

人物志用於人才分類運用的人事管理。

菜根譚是綜理人生的實戰演練原理。

中國哲學都是人生哲學、應用哲學、也都是管理哲學。

 

二、             易學在中華國學中的角色:

 

儒道(老子)兩家情境與階層管理哲學__易經

 

面對:社會體制內的人際關係原理

環境:情境設想下的吉凶禍福原則

原理:變動不居的環境條件狀態

目的:認識時位的處事變通智慧

方法:儒家守正道則無往不利的修養工夫

方法:道家守謙德則避免咎難的修養工夫

 

三、             易經上下階層的情境原理:

 

周易以一卦六爻,共六十四卦,展現六十四套人生情境的處理哲學。

一卦六爻由上下兩個三爻卦組成,正顯示中央與地方、高階與低階的組織結構,及人際關係原理。

上三爻為中央或高階,下三爻為地方或低階。

這是人在職場中的角色邏輯。

假設每個人都會落在這六個階段之一的職場角色。

人們很有可能沒有逐階上升,而就在中間走到了職場的退休階段。

不論在哪個位階,都需要人生智慧以為應對。

人生的理想以儒家道德價值主之,階層的進退以道家老子的智慧處之。

 

以下先討論從初爻上升至六爻的上進式人生。

 

(一)初爻:

 

第一爻通常為初入組織之時,一切以觀察、學習、不強出頭為原則。此時,學習是第一要務,對於外在世界的紛爭,自己尚不能看清楚,因此不宜冒然出頭。就算是要出頭,因為不獲信任,也沒人要聽。在情況十分特殊下,竟然可以讓初爻負擔重責大任,這就是組織快倒了的時候,只有這種情況下的初爻才有重大角色。否則,只要是初入組織者,都是要以聆聽及學習為角色扮演的第一原則。這就是老學及儒學的互用。

 

第一爻以學習為最著要的角色邏輯。趕快學習,不發聲,在這個位階的人物反而人人願意教你,等你能力強了人家反而不願意再傳授秘訣給你了,愈謙虛,學愈多,將來成長愈快速。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二)二爻:

 

第二爻為基層組織的被授權領導者,一切以積極表現、勇於任事為原則,此時會獲得讚譽,不必擔心受猜忌,服務貢獻才是角色重點,此時是最重要的快速成長的階段,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的人物是無法成為第五爻的最高級領導人的,關鍵就是一些基層主管的歷練絕對是高級主管必經的階段。這個階段的角色扮演要以和第五爻合作為第一原則,因為二爻的職務權力是直接來自五爻,兩人相應合作才是成功的王道。這主要是儒家的型態。

 

第二爻以做事為最重要的角色邏輯,事情一定要辦成,不是來學習推諉卸責的,這樣做第二爻就長不大了。事情辦成、能力提升、獲得榮譽。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

 

橫逆困窮,是鍛鍊豪傑的一副爐鎚,能受其鍛鍊,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鍊,則身心交損。

 

(三)三爻:

 

第三爻為基層組織中年齡經驗最老道的一環,但卻已失去了領導者位置,上不上,下不下,最容易憤世嫉俗,也最容易闖禍,甚至會一時衝動離開了這個組織。所以第三爻是最凶險的階段。建議要堅守崗位,用心觀察最新情勢變化,積極貢獻智慧能力,絕不與第二爻甚至第四爻爭功,更不以中傷、擠壓二四爻為晉升之階,沉著穩重,終有上達四爻的一天。這是孔老的互用。

 

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裙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第三爻以忍耐為最重要的角色邏輯,公家的事仍然要積極任事,但是因為自己沒有主管之位,所以功勞要讓四爻、二爻拿去,這才是有智慧的人。繼續學習、敬上愛下、為再度的晉升而準備的階段。

 

 

(四)四爻:

 

第四爻為高階組織中的領導者周邊的幕僚集團,人數很多,能力都很強,關係也都很好。角色邏輯為幫領導者解決一切不好的事情,但不要聲張;也要幫領導者完成一切風光的好事,但功勞要推給領導者。不要懶惰不幹活,事情要自己找,資訊眾多,隨時擷取,當下決斷,老闆沒交代的事情也要去做,但一切是為了老闆而做。絕對不要恃寵而驕,這是最易受猜忌的位子,要戰戰兢兢、臨淵履薄。你有最終上至高位的一天,但也可能終老於此位,沒關係,都很好,這是修福積德的好位子。

 

第四爻也是令人垂涎的位子,最好不要搞太久,年齡差不多的時候就要從一線主管的位階上退下來,直接進入第六爻的角色,不負任何責任,不享任何實權。這是最佳的老學精華,可以說老學的最高智慧就是用在這第四爻上的。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踰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節義之人濟以和衷,才不啟忿爭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方不開嫉妒之門。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第四爻是能力強者建立功業的時機,但最重要的角色邏輯就是合作,合作就是謙虛才能成事。這是積福德的好時機,千萬不要製造惡業。

 

 

(五)五爻:

 

第五爻為高階主管,實際上就是組織的實質領導,如君王、董事長角色。他有兩項任務,政策及人事。其餘所有庶務都應該是幹部去處理,否則幹部沒事幹,而自己累死,這樣組織就危險了。所以第五爻不辦事,故而沒事,但第五爻為要用人及想定政策,故而亦極為忙碌。第五爻用人重點在各層主管的帶領,而不是領導所有的部屬,否則基層領導又要做亂了。至於處理政策的重點在自己親身涉入議題,否則易為部屬提供錯誤資訊之誤導而壞了大局。這主要是儒家的型態。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福不可儌,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值,其萎可立待矣。

 

第五爻要建立功業,但功業就是百姓的福祉,最重要的角色邏輯就是意志堅定地承擔重任,但充分授權。愛心最重要,行仁政是坐在此位者的唯一目標。

 

 

(六)六爻:

 

第六爻為組織中已退出領導位置的老人,因此盡量不要干涉第五爻以下的作為,否則易生人厭,應找尋自己的興趣,好好休息,思考下一步,為未來做準備。六爻為組織做越多越令人嫌,組織愈退步。不放下也得放下。領導者也切記切勿永遠擔任同一個組織中的領導者,做了一定年限之後一定要換跑道,否則種種尷尬又要出來了。爵位不宜太盛。這是老子及莊子哲學共同關照的領域。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磅興而毀來。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個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第六爻最重要就是快樂,你不快樂就惹人厭,人生還有面對死亡的大事,要為自己的後路做好身心的準備,兒孫自有兒孫福,要放下。

 

 

以下討論在不同爻位退休的人的職場一生,或是自我定位在社會階層的哪一個位階的人生。

 

六爻位為每個人的職場階層,在同一時間中的某個體制裏,所有的人物依各自的位階而在六爻時位中扮演角色。但是,若就人的一生來說,人在整個社會體制的哪一個階層,當然是會決定他的角色命運,若是一生都是在某個階層,或最後退休在某個階層,那麼,他應該要有怎樣的人生態度,才能順適這個位階的角色人生呢?以下將以退休前的位階來做人生哲學的討論,重點在指出,中華國學的不同領域可以面對人生不同的問題,甚至針對不同的爻位,有正好相應的人生哲學。這是因為,從初爻上升到六爻的上進式人生,畢竟是儒家的價值觀,老子莊子及佛教就有不同的態度,人不一定要經歷過第五爻而到第六爻,人可以只在第三爻或的四爻,或根本不以爻位想定人生的角色。

 

(一)   第一爻的人生:

 

有一些人來到這個世上,始終不真正參與到社會生活裏面,始終在最底層、最基層中討生活,天真爛漫,自由自在,終其一生不曾負擔重責大任,所談所知僅及於自己生活中接觸過的,他不曾細想真正的生命的意義,不能扮演帶領別人的角色,若有工作,都是被人家安排規劃的,若有生活,多半是過一天算一天的。這樣的人數不會太少,受雇階級的清潔工、工廠工人、打零工、跑單幫、擺地攤者。社會通常不太重視他們,但他們是人數最多的一群,而且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群,沒有了他們,這社會將無法運作。對高階層的人而言,應該要好好照顧第一爻位階的人們。

 

適合的價值觀:儒家的守分守法、愛家愛國的觀念。

 

(二)   第二爻的人生:

 

在社會底層經歷歷練過之後,有機會擔任基層主管,或是在某一項業務上擔任承辦人,五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除非是變動機率極小的行業或執掌,或是整個社會蕭條,或是古代農業社會,否則現代人是很難會在基層中擔任長達幾十年同一位子的主管,若是一輩子在這個爻位上,做到終老為止,那麼這個人就是莊子所說的「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就是文中的前兩句話所指涉的,但是,這是儒家的價值觀,他們守住服務的人生基本價值,這樣的人生,對社會有貢獻,自己也願意服務,許多基層有管理者身分或有明確任務執掌的人物都屬於這樣的位階,公務員、教師、警察、軍人、小生意的老闆、家庭商店的店長、大公司的基層小主管。

 

適合的價值觀:儒家服務的人生觀。

 

許多電影中的的英雄片,談的就是這樣的角色,這是人間生活最實在的爻位,在地方第一線負責任務的角色。

 

(三)   第三爻的人生:

 

擔任過基層主管之後,就一直擔任基層的高級顧問、督導之類的角色,始終不能或不要上升至高層位階,既然不能上升,不如接受這個命運,而忠於這個角色,以追求自己職場之外的生命精神境界的最高超越為目標,除了工作基本顧好以外,追求藝術、音樂、體育、健康、靈魂、宗教、旅遊、志工等等生活領域的最高境界。

       

絕大多數經歷過第二爻的人,都是在第三爻退休,就算沒有經歷過第二爻的階段,只要是有社會參與、有社會角色執掌、有知識程度的人,就是這種第三爻退休的人。

 

但也有人始終不認同自己的際遇,以為自己是懷才不遇,於是處處表現出憤世忌俗的樣子,結果就是陰陽怪氣,很難相處,就這樣過了令人討厭同時自己也不愉快的一生。

 

第三爻者自我明顯,第一爻者自我不明顯。實際上一般有自我認知的人,了解自己的人生,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人,也都會處於這樣的位階。其實這是上天給人在人世成功之後的新的學習階段,好好享受,好好把握,雖無高階的地位,卻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情,對自己,對朋友家人,以及作社會的志工而服務奉獻,不須承擔甚麼重責大任,多麼逍遙自在。

 

適合的價值觀:道家莊子逍遙自適的人生觀。

       

(四)   第四爻的人生:

 

第四爻是高層主管之位,也是領導身邊的高級秘書、顧問、副手之類的人物。一般說來,社會上有名望、有地位、有才幹的人士,都是第四爻退休,都不見得能經過第五爻而走到第六爻,因為最高領導者只有一位,在職場上退出舞台之前,有能力的人就是高階主管經理的角色。

 

這個位階中人,個個武藝高強,人人互不服輸,但是,想要智慧地過日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彼此真誠合作,有功勞歸於領導,有禍事自己消彌,且絕不張揚。

 

追求有福德的人生,既能為社會團體組織奉獻自己,又不製造敵人、與人為仇,結果就是講話有人聽,做事有人幫忙,出入有人暗助。這一階層的人是社會運作真正的決定者,這個社會呈現甚麼樣的面貌,其實就是決定於這一位階人物的眼光、水平、視野的。

 

當然,社會上有很多這一爻位的人物,但是並不實至名歸,一心往上求進,不能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成為社會上最嚴重的問題製造者,整天與人鬥爭,浪費生命。

 

適合的價值觀:儒家服務的人生觀、老子給而不取的領導哲學、莊子逍遙自適的自由主義、佛教因果業報輪迴觀。

 

事實上人不一定要爬上最高位,最高位是要給真正有堅定的意志有強大的理想有過人的智慧有全備的個性能力的人去擔任的,認清自己或許沒有那麼大的能耐,但一樣有很強的能力,就讓自己處在高位而為天下人服務並協助領袖,這是多麼有智慧的高人呀。

 

 

(五)   第五爻的人生:

 

集一切權力、責任、榮譽於一身的最高領導者,經歷過初二三四爻的歷練,且有機會站上權力的最高舞台,在這個位階上退休的人物,是人間的龍鳳,稀世的珍品,卸任後直接進入退休生活,不問世事。不過,現代政府部門的最高領導,有卸任之時,古代王朝的國君,是沒有卸任的問題的,幾乎都是做到死為止,現代私人企業的老闆,也沒有卸任的身分,但要懂得自己給自己真正地卸任,否則沒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

 

體制龐大的機構中,如政府單位,一些第二級的單位主官也可以說是第五爻,因為這個二級單位也是體積龐大,而他自己是能決定單位內的一切事務的。

 

坐上這個位子,需要有太多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不要坐上去,否則自己人生將遭受無法承受的創傷,而社會也跟著受害。

 

適合的價值觀:

眼前角色扮演:儒家及老子領導哲學、人物志。

未來思考退路:莊子及佛教因果業報輪迴觀。

 

全備的個性能力是甚麼呢:有愛心關懷世人,有度量容忍別人,有勇氣承擔重任,有效率完成任務,有幽默化解矜持。缺一不可。

 

專業能力不可能全備,電子、醫學、商業、文學、工程、管理、宗教、會計、法律,但一定是某一個領域的佼佼者,否則沒有機會進入第四爻而站上第五爻,這時候需要兩種能力,用人的能力及政策的能力。是讓人才也就是第四爻去做事的能力,但一定是因為有遠見有理想所以有政策決定的能力,若無政策能力又無用人能力,千萬不要坐上此位,否則被人侮辱之。

 

 

(六)   第六爻的人生:

 

經歷過第五爻而進至的六爻者,應該從此不問世事,好好享受卸任及退休的生活,當個快樂老人,直至人生結束。

 

或者是在第四爻成功立業的人,在職場生涯結束之後,也進至第六爻,不再負擔第一線角色職掌,開始享受自己的人生。

 

但也有另一類人,就是那些啣著金湯匙出身的人,富三代、貴三代的人,家世顯赫、不宜拋頭露面、總是深居簡出、卻富貴豪奢一生,也無需負擔甚麼重責大任,就是好好活著、以及快樂地生活,這就是長輩們對他們最大的期盼。可以說這輩子是來享福的,一出生就不用真的進入社會體制內生存打滾,一出世就在社會的高層中過著低調、奢華的生活。這樣的人,應該要做天使,做無名氏捐款者,這樣的人可以真正作為不求名聞利養的慈善家。至於自己的一生,應該要在知識領域或技藝領域中找到適合興趣的項目,去攀登最高的尖峰,這樣才會真正逍遙自適。否則墮落到縱情享樂的生活中,終至失去一切,而沒有生活品質,那就是自己敗壞了自己了。

 

更積極一點,直接做宗教家或慈善家的人,也是社會的第六爻,他們不是世俗社會階層的角色扮演者,也不是人間事物的領導者,但卻是在人間世界散佈愛與關懷的菩薩或天使,提供智慧生活的指導原則,陪伴及協助世人的一生,自己沒有衣食俸祿的困擾,或者是已足夠,或者是不需求。

 

適合的價值觀:莊子逍遙自適的人生觀、佛教因果業報輪迴觀。

 

其實退休以後的人都應該是這樣的角色,「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物,「心平何勞持戒」的人物。

 

四、             退休後的快樂人生:

 

退休後的人生也是人生的一段重要里程,對儒家而言,就是富貴還鄉、含飴弄孫,一旦國家有事,那還是老當益壯、披甲上場,退而不休。就老子而言,真正的領導者始終是在幕後,所以無所謂退休與否的問題,因為一開就沒有站在最前面了。於是若有職場上的退休,他還是可以發揮領導者的角色,提供智慧觀念給後進之士,繼續扮演給而不取的領導者角色。就莊子而言,可以說一入職場就已經是進入退休狀態了,所以生命進入第三爻階段的人應該學習莊子的智慧,或是進入第六爻的人應該學習莊子智慧,至於所有的人在職場退休後,更應該就是過著莊子式的人生,或是在職場的第二第四第五爻的人物,雖是實際負有角色任務,但是也可以把莊子的智慧放在心上,這樣更可以從容進退。佛教哲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自我修行沒有止息的一天,救度眾生也沒有停止的一天,色身是臭皮囊,沒有生死的界線,也就沒有退不退休的問題了。

 

五、             中華管理哲學的經典

 

(一)儒家人生目的與生命意義的管理哲學及政治哲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二)儒家個人修養及生活管理實戰格言:1近思錄、 2胡宏的人物品鑑、3朱子治家格言、4弟子規。

(三)道家給而不取的入世領導者管理哲學:老子。

(四)道家化除矜持的出世生活管理哲學:莊子。

(五)儒道兩家情境與階層管理哲學:易經。

(六)儒道兩家人事管理哲學:人物志。

(七)儒道兩家生活實戰演練的人生哲學:菜根譚。

(八)佛教解脫並渡眾的命運與生死的管理哲學:《四十二章經》、《大乘起信論》、《達摩二入四行論》、《六祖壇經》、《了凡四訓》、《星雲大師往事百語》。

 

六、儒家哲學在職場中的定位與應用:

 

肯定經驗現實世界

為社會服務的人生觀

提升道德意識的自我修養工夫

最適合國家體制採用的意識形態

強調服務的人生觀、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勇於承擔、不計成敗。

表現在:論、孟、學、庸、近思錄的作品、及朱熹、王陽明等儒者身上。

 

《論語》: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1.6)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1.7)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1.14)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5.16)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七、             老子哲學在職場上的應用:

 

建立給而不取、入世且領導的價值觀。

 

「有無相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夫唯不爭,故無尤。」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八、             人物志在職場上的應用:

 

人物志提供認識自己的職能角色的理論架構,以及認識別人能力型態的理論架構,既能讓領導人知所用人,更能讓幹部知己知彼,就幹部知己知彼而言,任一爻位者都需要人物志的知識,就領導者知人用人而言,第二爻、第四爻及第五爻者尤其必須要全面孰悉人物志的人才類型及命運的理論。二四五爻位為主官位、一三六爻非主管之位。

 

《人物志》

 

<九徵>

 

凡人之品質,中和最貴矣。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故能調成五材,變化應節。是故,觀人察質,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聰明。

 

<體別>

 

夫中庸之德,其質無名。故鹹而不鹻(音減),淡而不[酉貴](音愧),質而不縵,文而不繢(音會);能威能懷,能辨能訥;變化無方,以達為節。是以抗者過之,而拘者不逮。夫拘抗違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

厲直剛毅,材在矯正,失在激訐。

柔順安恕,每在寬容,失在少決。

雄悍傑健,任在膽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謹,失在多疑。

強楷堅勁,用在楨幹,失在專固。

論辨理繹,能在釋結,失在流宕。

普博周給,弘在覆裕,失在溷濁。

清介廉潔,節在儉固,失在拘扃(ㄐㄩㄥ)。

休動磊落,業在攀躋,失在疏越。

沉靜機密,精在玄微,失在遲緩。

樸露徑盡,質在中誠,失在不微。

多智韜情,權在譎略,失在依違。

及其進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猶晉楚帶劍,遞相詭反也。

 

<流業>

 

蓋人流之業,十有二焉:有清節家,有法家,有術家,有國體,有器能,有臧否,有伎倆,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學,有口辨,有雄傑。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謂清節之家,延陵、晏嬰是也。

 

建法立制,彊國富人,是謂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謀奇妙,是謂術家,范蠡、張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備,其德足以厲風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術足以謀廟勝,是謂國體,伊尹、呂望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國,其法足以正鄉邑,其術足以權事宜,是謂器能,子產、西門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別,各有一流。

 

清節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譏訶,分別是非,是謂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法家之流,不能創思圖遠,而能受一官之任,錯意施巧,是謂伎倆,長敞、趙廣漢是也。

 

術家之流,不能創制垂則,而能遭變用權,權智有餘,公正不足,是謂智意,陳平、韓安國是也。

 

凡此八業,皆以三材為本。故雖波流分別,皆為輕事之材也。

能屬文著述,是謂文章,司馬遷、班固是也。

 

能傳聖人之業,而不能幹事施政,是謂儒學,毛公、貫公是也。

 

辯不入道,而應對資給,是謂口辯,樂毅、曹丘生是也。

 

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主德不預焉。主德者,聰明平淡,達眾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是故,主道立,則十二材各得其任也。

 

是謂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與一材同用好,則一材處權,而眾材失任矣。

 

<英雄>

 

夫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故人之文武茂異,取名於此。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此其大體之別名也。

 

然則英雄多少,能自勝之數也。徒英而不雄,則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則智者不歸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與雄。能役英與雄,故能成大業也。

 

<釋爭>

 

大無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

 

愚而好勝,一等;賢而尚人,二等;賢而能讓,三等。

 

緩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己寬人,三等。

 

九、             菜根譚在職場上的應用:

 

《菜根譚》為一綜合式的人生智慧,對人生在職階段及退休階段都有智慧的建議,可以針對六爻時位整理菜根譚的語句供人運用。

 

(一)      第一爻位的菜根譚:著重激勵學習者。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踰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標節義者,必以節義受謗;榜道學者,常因道學招尤;故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只渾然和氣,才是居身之珍。

 

(二)      第二爻位的菜根譚:著重責任的承擔。

 

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衰後罪孽,都是盛時造的。故持盈履滿, 君子尤兢兢焉。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裙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三)      第三爻位的菜根譚:著重認識人世的狡詐艱險。

 

淡泊之士,必為濃豔者所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鋒芒。

 

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悅;寧為君子所責備,毋為君子所包容。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惡忌陰,善忌陽,故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

 

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聞人之惡,雖隱不疑,善則顯亦疑之。此刻之極,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

 

休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仁義道德之心下,才可入聖。

 

能脫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為奇而為異;不合污便是清,絕俗求清者,不為清而為激。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樂;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四)      第四爻位的菜根譚:著重和衷共濟避免災禍。

 

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僨事失機者,必執拗之人。

 

節義之人濟以和衷,才不啟忿爭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方不開嫉妒之門。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不責小人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

 

遇故舊之交,意氣要愈新;處隱微之事,心跡宜愈顯;待衰朽的人,恩禮當愈隆。

 

好利者,逸出於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於道義之中,其害隱而深。

 

士君子處權門要路,操履要嚴明,心氣要和易,毋少隨而近腥羶之黨,亦毋過激而犯蜂蠆(吃愛)之毒。

 

(五)      第五爻位的菜根譚:著重提醒要從權力頂峰上下來。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福不可儌,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值,其萎可立待矣。

 

生長富貴叢中的,嗜欲如猛火,權勢似烈燄。若不帶些清冷氣味,其火燄不至焚人,必將自爍矣。

 

權貴龍驤,英雄虎戰,以冷眼視之,如蟻聚羶,如蠅競血;是非蜂起,得失蝟興,以冷情當之,如冶化金,如湯消雪。

 

(六)      第六爻位的菜根譚:品味生命的美好。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磅興而毀來。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個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此,著不得一絲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炎涼之態,富貴更甚於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於外人。此處若不當以冷腸,御以平氣,鮮不日坐煩惱障中矣。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十、             莊子哲學在職場中和退休後的應用:

 

建立逍遙自適、出世而不矜持的價值觀。

 

莊子哲學的理論體系:

 

(一)一氣流變的生死觀

(二)無限上升的超越生命

(三)逍遙無為的天道論與境界論

(四)否定仁義禮樂的價值論

(五)破除世俗虛妄的堅持

(六)心齋坐忘的身體修煉術

(七)不入世間的生存哲學

(八)無用之為大用的生活態度

(九)與天下人為友的自適生活

(十)放任無為的明王之治

 

莊子哲學的特色 :

 

(一)出世主義的哲學 : 非入世價值,不追求社會體制的價值。

(二)藝術家的胸懷:非政治家、教育家的胸懷,追求個人極致的技能。

(三)個人主義的態度:非群體集團性的目標,回歸自我的需求。

(四)自由主義的精神:沒有接受束縛,而暫時委屈的立場。

(五)追求神仙的意境:不好人間的利樂,追求自己的興趣能力的充份發揮。

 

雖然神仙是莊學的真正最高意境,但是在現實生活上,對所有的人有用的人生智慧才是筆者要討論的,這就是在經過了對儒家的反思與認同之後,擷取莊學精神的精華中,提供今天社會中人一些有用的人生智慧,以下,筆者從六項要點來說:

 

莊子智慧的現代社會應用:

 

(一)看破社會體制的虛妄

(二)建立自主消遙的生活

(三)解放領導階級的矜持

(四)拆掉自我尊卑的面具

(伍)作為所有朋友的好友

(六)成為休閒退休的哲學

 

(一)看破社會體制的虛妄

 

    是人都應該投身社會、推動改革,追求全人類的幸福,但是,人有達不達,有運不運,不達不運之時,莊子的社會觀察就是安頓心靈最好的良藥,那就是莊子的出世主義哲學,世間,都是政治人物為求私利而建設的體制,公共政策,都是依據政治人物的成見而有的發展方案,因此,建設社會體制並不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體制應以不約束、束縛大眾為最佳方案,最高境界的統治者應讓大家自由生活、自求福祉。

 

(二)建立自主消遙的生活

 

1:生命的意義,在追求自我的自適消遙。每天都活得自在、快樂、適意!

2:發揮生命的專長,以達到最高境界。不斷追求自己的技能藝術的高點。

3:發揮在藝術、科學、文學、健康、武功等領域,都是個人性的最高境界。

4:若是政治家、教育家、宗教家,這就不是莊子的型態了。

5:不以社會體制裡的身分規畫生活中的結構、程序及頻率。

6:在任何環境組織內,仍然保持自己獨立自主性的生活基調。

 

(三)解放領導階級的矜持

 

1、基本觀念 :

首先認清人都有一死,死後只是一杯泥土。所以,工作賺錢不是人生的全部,職場上的角色只是人生的一部份。

人生要有超凡脫俗的意境,放得下名利才能達到。

重點在能欣賞種種的美麗,而不是只能看到富麗堂皇;

能享受單純的快樂,而不是只追求肉慾的滿足;

能與眾人相處,而不是只跟有權勢財富者為友。

 

2、具體做法 :

開始認真安排休閒活動,讓生活裡有美學的事物發生,並開始建構退休後的生活環境。

開始喜愛並親近公司機關裡一些單純可愛的職員屬下。

學習微笑與單純,重視身體健康,關心周圍的朋友是否快樂。

 

(四)拆掉自我尊卑的面具

 

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拆掉上下尊卑的面具。

不需對長官有多餘無謂的幻想,以為他會突然器重你或給你加薪,並不會。以平常人的平等態度與之相處,將可獲得對方的敬意,從此對你刮目相看,認為你是獨一無二的人物!

不再對屬下保持在上位者的矜持,輕鬆自由地與之平等相處,將可得到下屬的真心回報,以及讓對方心情快樂,充滿自信,認為你是智慧過人的領導!

對社會上所有與自己擦身而過的人都保持友善,無論他人的尊卑貴賤與善惡美醜,你將獲得全然不同的人際關係,以及看到前所未見的人性實景,生命將從此豐富千倍。

 

(五)作為所有朋友的好友

 

與人相處不再依身分維繫關係,一心愛護。

與人互動以關懷為唯一的出發,不論地位。

同時關心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以及路邊的小動物。

可以立即與嬰幼兒玩耍,把他們逗笑!

男女老少人人都與你親善,當你是他們的朋友,從此沒有性別長幼之界線。

 

(六)成為休閒退休的哲學

 

1:上班時的態度

 

上班以維持生活所需為唯一目的。

一邊上班一邊發揮興趣專長。

不為升遷加薪而壓抑自己的興趣及樂趣。

與同事長官部屬保持友誼關係,沒有上下階層的心態。

帶給周遭輕鬆自在的舒適感。

 

2:退休生活的特徵

 

沒有薪水的問題

沒有老闆的概念

沒有社會的角色

沒有上班的生活

自己決定生活的意義與內涵

積極追求自己的興趣

每天生活都在尋找樂趣

日子過得快樂逍遙

 

3:退休生活的用處

 

對自己的小用:休閒、遊戲、志工

對自己的大用:寫作、創造、修煉、修復

對自己的最終大用:面對死亡、完成生命

對別人的小用:陪伴、放鬆

對別人的大用:家庭照顧、志工

 

十一、      佛教哲學在人生時位上的運用:

 

出家的修行者,對於人間體制而言,是沒有時位的,若一定要說時位,就是第六爻,也就是不參與的時位。至於以居士的身分過佛教的生活的人,以大乘而言,則是人間佛教的觀念,是以因果業報輪迴、以及救度眾生的觀念,參與人間世界的一切事務,那麼無論是自己是處於社會經層的哪一個時位、階段,也都可以使用佛教智慧來應對。

 

以佛教智慧處理人生事務,就是「面對自己、改正缺點;投入社會、服務人群」的宗旨。前者是小乘佛教的基本修養論,後者是大乘佛教的最終修行方法。綜合大小乘佛教最簡易的觀念就是《四十二章經》、《達摩二入四行觀》、以及<大乘六度波羅蜜>。理入、行入為二入。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是四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六度。

 

佛教思想特色綱領:

 

領域:解答命運與生死問題的根本哲學

理論: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宇宙觀(了凡四訓)

方法:滅除慾望追求解脫的小乘精神(四十二章經)

方法:佈施濟眾救渡眾生的大乘精神(二入四行論、大乘起信論)

理論:原始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四聖諦(苦、集、滅、道)

理論:大乘佛教的六度修養工夫:(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

理論:理入行入;與四行 : 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

 

佛教思想是中華國學一大宗派,重點即是輪迴生死與因果業報。此即原始佛教的根本精神,其修行法門就是捨離慾望,以此除滅痛苦。

 

至於大乘佛教的修行智慧,一是般若、(金剛經、六祖壇經);二是菩提、(法華經、華嚴經)。般若智即為禪門的特色,重點在化除我執。菩提心即大乘佛教救渡眾生的精神,四攝及六渡法門即為代表。

 

當面對命運及生死問題的時候,只有宗教的世界觀及價值觀才能徹底安頓心靈。

 

《四十二章經》: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婬。口四者,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不信三尊、以邪為真。優婆塞行五事,不懈退,至十事,必得道也。

(五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達摩二入四行》: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舍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於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行入者,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此中。何為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二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忍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二隨緣行者,眾生無我,并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那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

 

「三無所求行者,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行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若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救舍諸有,息想無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判之無求,真為道行。故名無所求行。」

 

「四稱法行者,性盡之理目之為法。言解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經云: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法體無慳,於身命財行檀施舍,心無堅惜,達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淨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莊嚴菩提之道。檀施既爾,餘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

 

<大乘起信論:六度波蘿蜜>:

 

修行有五門,能成此信。云何為五?一者施門,二者戒門,三者忍門,四者精進門,五者止觀門。

 

云何修行施門?若見一切來索求者,所有財物隨力施與。以自捨慳、貪,令彼歡喜。若見厄難、恐怖危逼,隨己堪任,施與無畏。若有眾生來求法者,隨己能解,方便為說。不應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洄向菩提故。

 

云何修行戒門?所謂不殺、不盜、不淫、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遠離貪、嫉、欺詐、諂曲、瞋恚、邪見。若出家者,為折伏煩惱故,亦應遠離憒鬧,常處寂靜,修習少欲、知足、頭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慚愧改悔,不得輕於如來所制禁戒,當護譏嫌,不令眾生妄起過罪故。

 

云何修行忍門?所謂應忍他人之惱,心不懷報,亦當忍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法故。

 

云何修行進門?所謂於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堅強,遠離怯弱。當念過去久遠已來,虛受一切身心大苦,無有利益。是故應勤修諸功德,自利利他,速離眾苦。復次,若人雖修行信心,以從先世來,多有重罪惡業障故,為邪魔諸鬼之所惱亂;或為世間事務種種牽纏;或為病苦所惱。有如是等眾多障礙,是故應當勇猛精勤,晝夜六時,禮拜諸佛,誠心懺悔,勤請隨喜,迴向菩提,常不休廢,得免諸障,善根增長故。

 

云何修行止觀門?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所言觀者,謂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毗缽舍那觀義故。云何隨順?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捨離,雙現前故。

 

若修止者,處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相,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若從坐起,去來進止,有所施作。於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毀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復次,依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量三昧。

 

或有眾生,無善根力,則為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亂。若於坐中,現形恐怖,或現端正男女等相,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為惱;或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或說陀羅尼;或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眾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又令使人數瞋數喜,性無常准;或多慈愛,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進,後便休廢;生於不信,多疑多慮;或捨本勝行,更修雜業。若著世事種種牽纏,亦能使人得諸三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非真三昧;或復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住於定中,得自然香美飲食,身心適悅,不饑不渴,使人喜愛;若亦令人食無分齊,乍多乍少,顏色變異。以是義故,行者常應智慧觀察,勿令次心墮於邪網。當勤正念,不取不著,則能遠離是諸業障。

 

應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離見、愛、我慢之心,貪著世間名利恭敬故。真如三昧者,不住見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無懈慢,所有煩惱,漸漸微薄。若諸凡夫不習此三昧法,得入如來種性,無有是處。以修世間諸禪三昧,多起味住,依於我見,繫屬三界,與外道共。若離善知識所護,則起外道見故。

 

《六祖壇經決疑品》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見,何勞向什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結語:

 

以儒家的理想作為人生的目的,追求服務學習的人生。第一二三四五爻。

以老子的謙柔智慧,作為領導者的最高智慧原理。第二三四五爻。

以莊子的逍遙意境,作為化除矜持及維護人際關係的法寶。第三六爻。

以佛教因果報應及生死輪迴的知識,作為面對命運及生死問題的方法。第一二三四五六爻。

以易經的情境與階層的智慧,作為在機構內應對進退以面對吉凶禍福的教戰守則。

以人物志的人事管理原則,作為機關團體知人善任的依據,以及調整自己的能力的原則。第二四五爻。

以菜根譚日日品味自己的得失意境。第一二三四五六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