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文禮書院學生侯信佑(15歲時所寫)

時間:2016-08-31 13:56 | 來源:黃河孔子學堂| 作者: 侯信佑

 

 
 
         每個人年少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你的理想是什麽?”的確我當時很迷茫,胡亂說一個,也沒有爲此付出過行動,就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廠”一樣的不真實,一樣的夢幻泡影,“後世大患,由在無志”,不能讓自己成爲後世之患。 

        何謂志?心靈的方向,心靈的向往,自己覺醒而自己決定,決定一生的方向即爲志。“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孔夫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年已十五,最終使自己的生命歸宿在一生做學問,做個聖賢君子。 

        這篇文章寫給自己,已立志的自己。 

        親愛的自己,要知道“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學習是爲了自己長進,改變自己因環境所帶來的陋習;因現實所引發的種種欲望,克己複禮,讓别人也可以慢慢受到自己好的影響。時常反躬自省,人之善我,可曾回報,人之不善,可曾寬恕?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只要是合乎道理的,都要誠懇的去學習,不僅學本宗的學問,本族的學問,人世間所有的學問,都是一個儒者要學的,成爲智者、仁者與勇者,智者不會因事而迷惑,一直在困境中走不出來;仁者知天命,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對個人得失看得很輕,力所能及的做合理的事,如有機會便是實現自己的理想沒有就繼續讀書修身。勇者心中即有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千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不可懦弱,堂堂正正,坦坦蕩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是一個沒有勇氣的人,但我會成功的改正,不要有太多害怕,這是在做道義的事情。 

        親愛的自己要知道“我欲仁,斯人至矣”,仁德就在心裏;如果發自内心想要成爲仁德之人,那麽當下即是仁德之人。慢慢的要一直發自内心,最主要是多讀書,使自己良知呈現,然後從良知而行。行的途中有人贊揚,有人批評,有人指點,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要博文約禮,不博文就會空疏,博文而不約禮就會散漫。 

        親愛的自己,要知道“當下即是”很重要,還記得母親經常講的故事,過去有一位年輕的和尚,一心求道,希望有日成佛,但多年苦修參禅,似乎沒有進步。有一天他打聽到深山中有一破舊古寺,主持老和尚修煉圓通,是得道高僧,于是年輕和尚打點行裝,跋山涉水,千辛萬苦來到老和尚面前。

        年輕和尚問“請問老和尚,您得道之前做什麽?”老和尚回答“砍柴、擔水、做飯”。年輕和尚又問:“那得道之後呢?”老和尚回答“砍柴、擔水、做飯”。年輕和尚哂笑:“那何謂得道?”老和尚“我得道之前,砍柴時惦念着擔水,擔水時惦念着做飯,做飯時惦念着砍柴;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這便是得道”。過去會總結到這個當下,未來會從這個當下開始,這個當下做好了,那麽從前與未來都是美好的,充實的。老子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裏之行,始于足下,九層之台,起于累土”。珍惜每個當下,讓每個當下都不後悔。 

        親愛的自己,要知道“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是自己的心靜下來,靜靜體悟經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化于自身血與肉。“知行合一”不可浮躁,時刻銘記中庸,不偏不倚,不懦不亂,喜怒哀樂之未發,發而皆中節,不過分,不極端。 

        親愛的自己,要知道“君子求道,道無窮,而樂也無窮,小人求利。利有限,而樂也有限”。物質所帶來的快樂,遠不及做合乎道理的事所帶來的快樂,純真一點,自然一點。你擁有恻隐、羞惡、是非、辭讓之心,要處好父母、兄弟、君臣、師生、男女、朋友關系,要做好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親愛的自己要知道“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不管什麽事情,定要認真,定要仔細。小到掃一屋,大到平天下,不可馬馬虎虎,大概而過。讀書便每個字讀準、看細。書法便每一筆寫精細,盡力的模仿原帖;武術便每個動作練标準、下功夫。楊過睡冰床,丁典在牢獄被穿琵琶骨,卻堅持練“神照經”,克服戰勝自己的懶惰心理。 

        親愛的自己,終有一天會走向社會,用智慧看清誰是益友,誰是損友,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一次錯交,渾身惹腥。一個惡友半世受累,一步錯棋,步步皆輸。親愛的自己,要學習的還有很多,路是自己來選,自己來走。沒人會代替你,就算雨再大,也要淋雨一直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