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18人間福報  兩岸古典詩詞大師 葉嘉瑩 從詩詞中領悟人生真諦  

作者:整理報導/杜晴惠

9月10日大陸教師節當天,南開大學幼兒園的小朋友到葉嘉瑩先生的處所——迦陵學舍,送上祝福。圖/新華社
整理報導/杜晴惠

以92歲高齡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的葉嘉瑩,是公認在海外傳授中國古典文學時間最長、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華裔女學者,她的授課對象從幼兒到長者,她說,「詩詞是如此美好的事物。我既然感受到了它的美好,就應該把它們傳給年輕人。否則,那將是很自私的事。」

日前中國大陸歡度教師節,天津市南開大學葉嘉瑩先生的迦陵學舍裡氣氛歡騰、和樂融融,來自美國紐約、加拿大多倫多、台灣的學生飛抵天津,內地的學生則從北京、廣東、甘肅、山西、河南等地相繼趕來,還有不少讀者和粉絲,大家一起圍坐在葉嘉瑩先生身旁,論詩談詞,陪她過教師節。

南開大學附屬幼兒園的孩子向葉嘉瑩獻上他們親手製作的紙藝花卉及節日賀卡,背誦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紳的〈憫農〉等作品,還朗誦集體創作的詩歌,獻上「詩集」,讓葉嘉瑩好開心。活動現場也分享由葉嘉瑩精心選編,包含一百七十七首經典詩作、四十一首經典詞作的圖書《給孩子的古詩詞》。

葉嘉瑩建議年輕人要多背誦、多吟誦,不斷積累「材料」,才能踏踏實實「搬磚運瓦」,深刻理解詩詞的意義,創作出有韻律、有內涵的好作品。

席慕蓉白先勇恩師

其中,從台灣趕赴天津的學生,最知名的就是畫家詩人席慕蓉,她為了參與慶賀活動,前一天晚上連夜從台北趕了過去。事實上,無論是生日或者與葉嘉瑩先生有關的活動,席慕蓉都會撥冗參加。陸媒曾報導她當「鐵桿粉絲」與「學生」,當得很「稱職」,因為席慕蓉曾經幫助葉嘉瑩一圓原鄉夢。

二○○二年,葉嘉瑩說自己十一歲以前魂牽夢縈的地方是葉赫水,「如果這條葉赫水還在的話,我想去看一下。」席慕蓉聽完馬上聯絡朋友,同年九月就帶葉嘉瑩站到了位於吉林省的葉赫水旁,讓夢境變成了現實。

葉嘉瑩另一位最有名的學生是白先勇,就讀台大時,白先勇常去旁聽葉嘉瑩先生的《詩選》課,一直把葉嘉瑩當作恩師偶像。今年這場教師節活動未見白先勇身影,但根據媒體報導,葉嘉瑩八十大壽時,白先勇特地到南開大學,以青春版《牡丹亭》為題演說。等到葉嘉瑩九十大壽時,他又回南開大學講述青春版《牡丹亭》十年之旅。「葉先生,老師,生日快樂!」只見他身穿深紅色唐裝,一出場便是向台下就坐的葉嘉瑩先生鞠躬祝福,自然樸實的尊師重道的舉動讓在場觀眾與媒體為之傾倒,報以熱烈掌聲。

傳承古典詩詞命脈

由於葉嘉瑩向來被公認為在海外傳授中國古典文學時間最長、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華裔女學者,今年葉嘉瑩在「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上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頒獎詞寫道:「從漂泊到歸來,從傳承到播種。有人說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穿裙子的『士』。她替未來傳承古典詩詞命脈,她為世界養護中華文明根系。千年傳燈,日月成詩。」

對於葉嘉瑩來說,詩詞是她的「信仰」,是她人生行走時精神的依靠,在最痛苦絕望的時候,她從古典詩詞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詩歌是我內心很真實、純真的感情。」她說。

據陸媒報導,一九四一年,葉嘉瑩母親去世,在喪母的悲痛中,她創作了大量詩詞。一九七六年,她的大女兒因車禍遇難,葉嘉瑩說:「詩歌的寫作可以使悲痛的感情得到抒發和緩解。但整個心情仍然是悲苦而自哀的。」

今年在北京接受記者採訪時,葉嘉瑩說:「作詩,其實是每個人應該有的權利。」她認為,詩詞是如此美好的事物。自己既然感受到了它的美好,就應該傳給年輕人。「否則,那將是很自私的事。」

事實上,自一九七九年她回到中國大陸之後,已舉行過數百場古典詩詞專題演講。對於外界給予她的榮譽,她引用《論語》的「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說自己只是盡自己的本分做事,從未想過有何成就。

陸媒記者問她如何引導孩子學習詩詞,葉嘉瑩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學引導方式,她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原本不懂詩,我要讓他們對詩發生興趣。第一次上課我便告訴他們詩詞的故事。我用古代的『詩』字型來告訴他們,詩是舌頭上跑出來的。」最重要的是「詩不是離你很遠的事物。我們的心都會走路,心走路的感情被寫出來,那便是詩了。」

感念啟蒙者

打開詩詞無量法門

據報導,葉嘉瑩一生感念兩位詩詞的啟蒙者,一九七四年,她第一次回到中國大陸探親,最想見的便是她讀詩寫詩的啟蒙者,一位是她的伯父葉廷又,本身是擁有古典文化修養的中醫;另一位是為她「開啟欣賞和體悟詩歌的無量法門」的老師顧隨。

葉嘉瑩出生於北京一個古老的家族,祖父曾在清朝為官,三四歲時,父母便教她背誦詩詞。蒙古族的葉家恪守儒家思想與禮儀,閒暇時光,父親與伯父會在院子裡散步,聲情並茂吟誦古詩,母親則與伯母各執一冊詩詞選集默默研讀。

在這樣的環境薰習下,她六七歲便誦讀《論語》,父親會拿毛筆與朱砂在黃裱紙上寫字、畫圈,教她辨識字形字音,並帶出不同讀音蘊含的道理,熱心的伯母也教她讀《唐詩三百首》。十一歲時,葉嘉瑩已能在伯父的指導下開始學寫格律詩詞。

經師易得 人師難求

至於她的老師顧隨,葉嘉瑩曾用古語「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來形容自己和顧隨之間的關係,說她從顧隨身上得到了最多的學術與人生的滋養。她引用南懷瑾所言:「古代所謂經師,就是教各種各樣的知識學問的……人師是用自己的行為、品行、言語影響學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輩子給孩子們效法。」

兩人是在一九四一年北平還屬於淪陷區時相遇。那時的輔仁大學國文系,人才濟濟,名師雲集,顧隨是系上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時隔多年,葉嘉瑩仍記得顧隨的風采:「先生身材瘦高,愛穿長衫,常常面帶微笑,瀟灑從容地走進教室。」甚至顧隨上課的情景,多年後她都能娓娓敘說出來。

像是顧隨曾提到盆景、園林與山水的譬喻。顧隨認為,盆景模仿的是自然,不惡俗,但太小。園林有氣象,但也是模仿,失於匠氣太重,斧鑿痕跡太明顯。真正好的詩詞是像大自然一樣渾然天成,有高尚的情趣與偉大的力量。她說:「顧先生的講課是純以感發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是我平生所接觸過的講授詩歌最能得其神髓,而且也最富於啟發的一位難得的好老師。」

中國大陸以紅學研究聞名的周汝昌也是顧隨的學生,他回憶顧隨講課:「異於常師,凡曾置身於先生講座中者,無不神觀飛越,靈智開通,臻於高層境界,如坐春風,如聆仙樂。」

有一件事可以證明葉嘉瑩如何景仰顧隨,據報導,她每回上顧隨的課程,一定是有聞必錄,一個字都不放過,甚至被同學戲稱為「答錄機」。最後她總共記下八大本顧隨講課筆記,還有一些散頁的筆記。這些筆記跟著她飄洋過海,完好保存,最後她整理出版成兩本《駝庵詩傳錄》。

小檔案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生,旗人蒙古族,出身葉赫那拉氏(或作「葉赫納蘭」),取漢姓為「葉」。知名漢學家,兩岸古典詩詞大師。

1945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1948年與趙東蓀結婚,並輾轉來到台灣,曾任教於彰化女中。1950年趙東蓀被捲入匪諜案下獄,葉嘉瑩轉任南部一所私立女中,從1952年起陸續在台北二女中(後來的中山女高)、台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執教,在中國古典詩詞領域有深厚的功底,研究成果豐盛。

1969年她移居至加拿大溫哥華,獲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職位。1991年應南開大學之邀,成立「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並擔任所長,南開大學為她建造了一棟中式書院——迦陵學舍,用於教學、研究使用。

1990年葉嘉瑩榮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是加拿大皇家學會有史以來唯一的中國古典文學院士。2016年3月25日,榮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代表作有《迦陵論詩叢稿》、《迦陵論詞叢稿》、《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