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當下  文/Mario Alonso Puig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只有老師。」──這句格言值得好好推敲,有時候我們最不喜歡的人,往往卻是最能教導我們去發現自我的人。他們經常能使我們認出,還隱藏在我們心中的憤怒、沒有耐心與不夠慈悲等缺點。⋯⋯

有關這一點,以下這則故事可以給人很大的啟示。巴黎近郊有一靈性社區,由上世紀頗負盛名的靈學大師喬治.葛吉夫(George Gurdieff)所創立。這個社區之中,住著一名沒有人能夠忍受的老人。這個老人既不合群又不友善,儘管跟大家住在一起,但其他人都不認可他為團體成員的一分子。有一天,這名老人覺得這個地方並非自己的歸屬之地,於是決定離開。當葛吉夫聽聞老人離去的消息,他立刻起身出門尋找他,最後找到了他,並且勸他回社區來住,但老人斷然回絕。然而葛吉夫百般想方設法進行勸說,最後承諾老人說,如果他重新住到社區裡面,他就會支付他一筆錢。後來,社區裡的其他人發現,現在他們住在那裡不僅要付錢給葛吉夫,還必須付錢給這個可惡的老人,好讓他可以一起住下,對於這樣的交換條件,他們群起表示抗議。

葛吉夫在聽到自己弟子的諸多反應之後,召集大家到大廳裡來,並對他們說:「你們一點都不理解我的用心。有一位像這樣的老人待在我們的社區裡面,這是我所能贈送給你們的最好的禮物了。這是可以讓你們學習發展慈悲心的最佳方式;你們住在這裡,沒有人展現過。如果沒有慈悲心,我的教導對你們也是一無用處,所以,這就是你們要付錢給我,好讓我可以付錢給他的原因。」

有時明白某些事情會讓人痛苦,因此我們甚至會不想去了解它。我們的大腦更容易傾向於避免痛苦,而不是去尋找補償之道,這也可以說明,為何當我們感覺有難受的事情要發生,我們會想立刻中斷它,還會出現避之唯恐不及的反應。

你可以試著回想,當你勇敢地去面對你不只一次托詞逃脫的藉口,那麼,你應當很容易理解,當你決定面對之後,你的內在發生了某種改變,就好像你整個人擴大了起來,你彷彿經驗到在自己的根本之處掀起了革命。你所感受到的變化,正是你超越了那個常讓你受限的「我」,即便為時甚短,但你對現實世界已經有了迴然不同的經驗。

「接納」是一股往前行動的衝力,是願意擔負起責任來,全然清楚自己確實具有能力去回應所發生的事。

摘自《躍下斷崖與自己相逢》

商周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