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七年,我的體悟——潘正遙同學2013年讀經夏令營演講稿

2013年惠風學堂夏令營結營式演講稿 此篇演講作于作者17歲、業餘讀經7年時。

各位老師、家長: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作為一個從小讀經的過來人,對讀經的一些體悟。讀經,誦讀那一句句蘊含著中華文明智慧的文字,真的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

首先,有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像我們這樣只是反復地誦讀,不去理解,是沒有用的,就是說,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是沒有用的。我曾經也這樣認為。但是,當我兒時把經典的遍數扎扎實實地讀下來,現在長大了,的確有不一樣的體會。

有一次,我想到劉老師。劉老師是一個讀經寶寶的媽媽,她聽說了王教授的讀經教育後,覺得很好,也沒多想,就堅決奉行。她有著一顆赤子之心,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有許多的事情都可以心想事成。我一想到這裡,突然《大學》裡的一句話就冒了出來——“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當時我一下子就愣住了,然後整個人都特別的開心、亢奮,感覺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一扇門打開了,一片光明。《論語》裡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自己有少許感悟,就有一位聖賢向你走來,跟你說:“孩子,我跟你想的一樣!”真有種遇到了知己的感覺。

還有一次,我在車上,看著窗外的樹,我想:這樣發呆太浪費時間了,不如背點經吧!然後一句話突然就跳了出來:“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我想,柯是木字旁又是伐柯,意思會不會是砍樹啊?這倒還蠻應景的,因為窗外都是樹嘛!我就開始想這句話的意思,一想就想通了。我的理解是:一個木匠想做一把椅子,要去砍樹,他打算從樹幹離地三分之二處開始砍。但是,他砍的時候卻一直在想,這樹什麼時候才能變成椅子啊,我怎麼砍了這麼久它還沒倒,是不是我砍的地方不對呢?於是他就換了樹幹離地三分之一的地方,從零開始砍。這就像我們讀經,讀了幾年想,背到現在什麼用都沒有,要不不讀了,換個教育方式試試。殊不知,其實我們 離成功“其則不遠”,只是我們一味地去追求成果,要看到成效,才會“猶以為遠”。其實,我到現在還不明白,“柯”到底是不是樹木的意思,但是那又如何呢?只要它對我有所啟迪,又何必拘泥於字面的意思呢?說不定我看了專家正確的翻譯,反而沒了那層感悟。

像這樣我自己有所感悟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我也曾看過許多人對經典的解釋,我覺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到現在,真正對我有幫助的讓我記憶猶新的,全是自己的感悟。那些看來的,沒有自己悟的那份難以言表的亢奮的感覺。而且沒有自己的感悟就去看他人的注釋,很可能會先入為主。所以王教授說不能看解釋,因為經文難,解釋更難。我花了很久才理解了這句話。我覺得小時候多讀經,大了到我這個歲數,再讀一百遍,把能領悟的全領悟了,再去看解經的書是比較好的。這樣,自己還無法領悟的部分能受到啟迪,領悟到的也能與先賢的智慧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很多家長都發覺孩子已背過的經典慢慢地都會忘記。從我剛才說的可以看出來,其實孩子們並沒偶遺忘,只是沉澱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罷了。

我看過一個比喻覺得十分受用——人生就像是在攀爬一座高塔,站得高、看得遠。王教授就是站在很高的地方向我們描繪他所看到的風景。而我們看不到,以為那些風景是不存在的,特別是覺得有些話太簡單了,令人懷疑。像小和尚一樣念念經就好了?什麼叫解釋比原文還難?我一開始也不懂,但我媽媽要求我按王教授的話去做,我的層次提高後,上了層樓才領會到教授看到的風光。原來教授說的都是對的,原來真理真的就是如此簡單。這就是“大道至簡”“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就是“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有一次,丁申昊學長跟我說,他現在在為了高考而奮鬥。我就感慨說:“你還真是發憤忘食啊!”他馬上接上“樂以忘憂”。我們又一起說:“不知老之將至,爾。”這是《論語》裡的話。一下子就能讀出對方的心聲,還真是有點俞伯牙鐘子期的意思。現在其他的同學都只能談論遊戲、小說、卡牌、動漫‘一出來玩就是KTV、三國殺、動漫展。能有這麼一個朋友一起去博物館、畫展,侃侃歷史、文學,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仔細想想,我真正敬佩的給我許多幫助的,對我的提升很大的人,全都是讀經界的老師和學長,像謝老師,常州的吳老師崔老師,湖南婁底的梁老師許老師,學長如崔越、訾小平、黃宜鋮、丁申昊。我學習太極、古琴、書法,穿漢服,學漢禮,都是因為接觸了讀經圈。這簡直就是一個社會上等人的圈子嘛!曾經有個人問我:“現在外國人都不怎麼學莎士比亞,你們學了有什麼意義嗎?”其實外國跟中國一樣,也有不同的圈子不同的人。你是更願意跟飽讀聖賢書,“友直、友諒、友多聞”的人在一起,還是甘願和那些泛泛之輩“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呢?

讀經,不僅讓我結識了那麼多優秀的前輩朋友,也讓我瞭解了各種學習的方法。學四書五經要大量地讀誦,學英文也要誦讀名著,學書法要臨摹書法家的碑帖,彈古琴要熟聽名家的演奏,打球要多看偉大球員比賽的視頻。

我讀經的領悟,老師學長教給我的學識經驗、四書五經裡的真知灼見,都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我既然“懷其寶”,便不會迷而失道。

最後,我想說,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永遠是最大的,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我現在會想,如果當我媽媽跟我一起讀經一起進步,跟我講道理的時候能引經據典講得頭頭是道將我折服,也許當年我會讀得更好一些。所以,我真心地希望家長們能跟孩子一起讀書,這樣不僅孩子有了你們的陪伴會很幸福,你們自己也會從經典中受益。

小時候,我反感讀經的時候,媽媽對我說:“我現在讓你讀經,你討厭我。但將來你會感謝我。現在我如果順著你的意思,你現在會喜歡我。但將來你長大了,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你會恨死我,恨我沒有把最好的教育給你。所以我情願讓你現在討厭我,也不要你將來恨我一輩子。”我現在的確是很感謝我媽媽。希望惠風誦讀社的各位智慧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將來有一天,你們的孩子也會對你們說:爸爸媽媽,謝謝你們!

本文刊於《讀經雜誌》總第11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