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跟易經的數有關,但他好像也不是窺測天機,我覺得很奇特。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四川成都有一個人名叫劉子華(劉備的劉,孔子的子,中華的華),他法國留學,學天文。他的博士論文研究太陽系。他怎麼研究呢?他用朱子“周本義”個圖,一個是河圖,一個是洛書,一個是“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圖”,一個是“文王後天八卦方位圖”。學易經的人一早就要學到這些圖,這是易經的基礎工夫河圖和洛書是用從一到十的數字排成兩個不同的結構,而伏羲的圖就是剛才說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兌、離、震、是逆時針從上向左邊排下,巽、坎、艮、坤是順時針從上向右排下,合成一個圓圈。文王八卦方位呢?是採用《說卦傳》的第五章,所謂的“帝出乎震,齐乎巽”,震、巽、離、坤、兌、乾、坎、艮。跟剛才說的——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次序不一樣。而次序不一樣就有了變化,這四個圖的變化一加減乘除起來,那麼數目就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劉子華發現這數字天文學的一些數字相吻合譬如他算出太陽系中太陽和九大行星的質量、軌道。但是,算來算去,總是還有一些不相合。他又再去推算。從數字中發現假如太陽系還有第十顆行星,這顆行星有多大,他的軌道如何,就可以與易圖的變化相合了。於是他就寫出這一篇論文,結論是太陽系還有第十顆行星。這論文一出來,沒有人敢判斷他的是非,最後國家天文學會開會,姑且讓他通過,因為他算都頭頭是道。經過十年之後,美國的航空母艦在大西洋用高倍望遠鏡捕捉到了這顆行星。(眾鼓掌)所以現在太陽系應該不是九大行星了,是十大行星。這叫數。雖然這個數不是拿來算一個人的命,但這個數有這麼神奇。很可惜,劉子華先生的學問並沒有多少人繼承,因為他發表的那個時代是我們國家苦難的時代,他本來可以留在外國,但他一定要回國報效祖國,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誰還理他呢?結果他就老死於家鄉,默默無聞,真是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