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論語》一百2010冬令營隨感--王允迪(冬令營學員)_

曾有人說生命是一條河流,奔騰不息地向前流淌,途中會遇到鮮花遍開的美麗風光,也會遇到蕭索陰冷的灰暗地段,對最後河流能成為大海還是小溪取決於河流的廣度與深度;也曾有人說過生命是一隻無腳的鳥,只要起飛就不能停落。對我來說,生命是一棵樹,中途可能因為營養不夠會停止生長,但是只要有根在,只要擁有陽光和雨露,只要獲得充足的養分,便會枝葉繁茂長成參天大樹,而它的種子一旦成熟便會隨風而去,落地生根長成新的參天大樹。

讀《論語》前的日子——渾渾噩噩    o

對於讀論語前的二十多年生命,如果非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渾渾噩噩。對於我的出生,我不能選擇,對於我的生活,我無力選擇,二十多年的漫長歲月裏,我做的是跟同齡人一樣的事:上學,吃飯,睡覺。去收穫生命中淺顯的快樂:獲得好成績的榮譽感,得到自己喜歡的衣服的高興,好朋友志同道合的溫暖感,專注學習中的充實;也曾有過短暫的不愉快:成績不如意的失落,與人交往中遇到的小摩擦,現實中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所有的這些快樂與失望是如此的短暫以至於我都忘記它們發生的原因。腦袋長久以來像是裹了個隔雨的塑膠薄膜,那些短暫的快樂與失望的情緒像是雨點一樣敲打在薄膜上面,隨著雨過天晴,那些短暫的情緒化做煙霧轉瞬即逝,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衝破那層薄膜,刺激到我的大腦神經。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為了渺茫中隱約看到的光明道路而努力著,

聽從父母的話,為了報答父母也為了似乎是理想的理想奮鬥著:高收入的工作,高質量的生活,高素質的人際關係。似乎並沒有時間也沒有花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何在,只是隨波逐流,走在大多數人都在走的道路上。也曾有過夢想中的生活:像三毛一樣流浪,走過很多地方,遇到很多人,去追逐自己的靈魂;或者每天讀書寫字,過著田園牧歌般的生活:甚至想回到古代,每天女扮男裝出去闖江湖,打抱不平,除暴安良,過著逍遙的大俠生活……但是所有的這一切只是告訴自己是夢想,或是暫時不可能實現的,為此告訴自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必須先幹自己不想幹的事,直到自己有了足夠的資本才能隨心所欲。 真是如螻蟻、如草芥一般的生命啊,回想往昔的二十多年,我會忽然失神,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有時想起來也真是悲哀,茫茫宇宙中,我竟不知自己將來魂歸何處,沒有足夠大、足夠粗的根,我只能像一顆輕浮的種子隨風飄蕩,遇到合適的土壤停止腳步,而如果這塊土地如果不是足夠的合適,我又只能重遷土地,但每一次的遷移都會損耗我的能量,直到最後我精疲力竭,隨便選擇一塊土地生存下來,而由於沒有足夠的能量,我只能長成一棵小小的樹。J

讀《論語》的日子裏——充實而快樂

或是因為想為太久沒有變化的生命注入新鮮的血液,或是因為心目中對古代聖賢智慧的嚮往,一聽說這邊有這樣一個活動,我便義無反顧地奔向北京而來,只是匆忙在電話裏給父母說明一下情況,沒有回家,已經半年多了,雖然對年幼的弟弟日思夜想,但我還是選擇了《論語》冬令營。帶著幾分好奇與新鮮,我懵懵懂懂來到了白羊溝。來到這裏一下子就愛上了這裏,那麼乾淨的天與山,遠處的山尖上覆蓋著些許的白雪,使人有種來到了韓國的錯覺。處於群山懷抱中的讀經中心,安靜得像是一顆沉睡中的種子,使人不忍心喚醒它。


初識《論語》,在老師講解了王教授的讀經理念,用一種我之前從未採用過的反覆誦讀而不去理解文章原意的方法去讀,如此反覆直至聖賢的語言深入骨髓,到最後能自然背誦,然後當我們生活中的某一生活場景與《論語》中的生活場景類似時,聖賢的智慧便與我們自己的感覺接通,有種觸電的感覺。一直記得剛開始讀經時老師說的一句話:每部經典的背後都有一個生命,因此聖人的書後面是聖人的生命,而我們凡夫俗子如果能真正體會到論語的一兩句深意,能真正體貼到聖人的生命便終身受用不盡了。越讀下去越覺得有味道,單單是其中的一兩個字我們真的能做到便可以說是不虛此生了,例如溫良恭儉讓,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如此,那麼家庭和睦,人際關係良好是不在話下,整個社會和諧更是指日可待了。#

一天一天讀經的日子過去了,很奇怪沒有疲倦的感覺,讀經上癮的已不止我一個,周圍更多似乎已經「讀經成精」的人,有同學半夜睡不著覺起來讀經的,有同學讀得手舞足蹈的。讀經似乎淨化了我們的心靈,那些俗世喧囂遠離我們而去,人與人之間沒有勾心鬥角,沒有你爭我奪,有的只是彼此的關愛之情,我看到了太多的真善美,很多時候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知識結構可能會比孩子完善,但我們的心靈卻永遠比不上一個孩子純真。我現在終於理解了為什麼說聖人純淨如嬰兒了,真的能做到一生純潔如嬰兒的話只能是聖人了。在這裏我能學到的實在是太多太多,我的生命在此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天地,已不僅僅是《論語》讓我得到如此的改變,但的確是因為《論語》讓我有了這麼多的體驗。

讀完論語後的體驗!~

生命的重塑一個月的日子轉瞬即逝,目送著一個又一個同學的離開,這次的我沒有悲傷,只是美好的祝福和祝願,因為這一個月裏面有太多美好的記憶,雖說天下沒不散的宴席,但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只要我們同讀論語,便仿佛又在了一起。這段積極快樂的生活讓我對生命有了一份感悟,我宣告跟我之前渾渾噩噩的生活徹底斷絕,因此可以說《論語》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它讓我的生命得到了重塑。孔子在十五時就志於學,而我雖然已經二十多歲卻還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讀《論語》後,我清晰地認識到無論我做什麼,我都不會脫離文化這個圈子的,更不能脫離聖賢的智慧。L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棵樹的話,那麼它的根只有紮在聖賢智慧肥沃的泥土下,這棵樹才能吸收足夠的養分,長得又粗又壯,才會長成參天的大樹。並且人生在世,不能只為自己活著,我們有時候要為別人活,為關心自己的人活,為自己關心的人活,更為天下蒼生活。如果聖賢的智慧是智慧的大根,那麼百姓則是我們做一切事情的根基,只有這個根基夠穩,我們做事情才不會偏頗,根基正則萬事順利。


人的生命很多時候像浮萍一樣飄蕩,因為許多人都沒有找到自己的根基所在。高貴的人的生命啊,難道一輩子就像草芥、像螻蟻一樣淺薄麼?我們不能一輩子只為那些具象的物質事物活著,房子、車子那些都不是重點,也不該是生命中的理想追求,我們要過的是一個人該過的生活,我們除了有四肢之外,還有上帝恩賜的一顆充滿智慧的大腦,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這個大腦,創造出更多的精神財富,為社會、為人類做出一點貢獻,只有精神與物質和諧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才算過上人該有的生活了吧!生命才算有了一點價值了吧!最後我想用一句在這裏常聽到的一句話自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