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價值觀(王財貴教授 2013年4月3日 講於明德堂)

P1010485.JPG  

人生的最高價值:志於道

  所以一談到人生的價值,我們就要有價值的觀念,叫做價值觀。價值觀就是一個人要知道什么是人生值得追求的境界,用普通的話來講,人類要追求什么?這個追求什么就是你的價值觀。有些人的價值觀就認為人就是要過好日子,像這樣的價值觀我們稱之為庸俗,其實不是庸俗而已,他是比較動物性,他只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過一種動物的生活,以為它就最有價值了。真正對人、對人的意義認識的人,他不在這里說價值,他在另外一個層次說價值,另外一種境界說價值。那么要看他的境界高或者低了。有的是比較低的,比如說治國平天下,那是價值了吧?這種價值還是比較低的。“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往這裡去追求價值,這才是真正的價值,因為它是純粹的價值。所以一個人不是為了培養孩子將來能夠賺大錢,掌大權,升大官,甚至也不在於這個孩子有學問,有才華,能創業,成為社會的精英,甚至也不是這種人,到最後不是追求他要治國平天下,而是他要成為一個“人”,他要合乎人之道,而這個人之道就是天之道,所以要“志於道”。這樣他人生的價值觀就漸漸地從動物性往上升,升到最純粹的境界。

 而這裡有一個一般人比較不容易知道的關鍵,就是一種效應,什麼意思呢?一個能夠志於成為社會精英的人,他能夠發大財,掌大權,那是不在話下的。就是說一個社會精英是比較容易發財的,比較容易升官的。所以升官發財對一個有志於成為社會精英的人,他認為這是容易的,所以他是要成為社會精英。怎麼成為社會精英呢?他有學問有才華,就能夠成為社會精英。所以我們只追求學問才華,你就不必再去管你的升官發財了。能夠成為社會的精英,有學問有才華,是不是就夠了呢?如果不夠,還要加上有品德有智慧,那就不是為了自己的升官發財,而是為了他的生命的無窮性,他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那麼你要“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你首先要有學問有才華,其次還要有這個心量。於是我們就看,要有學問有才華是比較容易的,要有這種“立人達人”的心量是比較不容易的。這個越不容易的,就代表越有價值。不是嗎?你要買一斗米比較容易買,你要買一頭牛就不容易買了;你要買一頭牛容易,你要買一套房子就不那麼容易了。那不是房子的價值比牛高嗎?一個人要叫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必須做一個社會精英,這個還不容易,可見這個價值更高。而這個人價值越高,他必定能夠完成比較低的這種追求。或是更進一步說,縱使他不能完成比較低的追求,他也無所謂,他也甘願。因為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追求不在這個地方,是在更高的地方。所以你認為什麼才是做人的意義,這是你自己立志跟你教你的孩子最最重要的一個竅門。這個竅門不開,你浪費了自己,也浪費了你的孩子。不是嗎?所以有些時候要放棄某些東西,這個放棄不是不要,而是無所謂、不在乎,有也好,沒有也沒有關係,乃至於它一定有。作人為什麼不作得簡單一點呢?為什麼不作得暢快一點呢,坦蕩盪一點呢?對自己又是很高明、很優雅、很清澈,而對於以下的東西呢,他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很自在。你不是幸福的人嗎?我們要培養孩子,就是要培養這樣子的人才,使他成為這樣子的人


道在哪裡:參考經典 調適上遂©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
  那怎麼使他成為這樣的人呢?你一定要先有這個價值的認識。更高上去,剛才講過了,一步一步地高,高到最後是只有一個念頭,“志於道”。我們叫他學道。道在哪裡?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你如果不知道,道就在聖人的心裡,聖人的心在哪裡?聖人的心靈已經表現在經典裡面,所以你不讀經典永遠不了解聖人的心,你不了解聖人的心,你的人生就沒有參考點,你自己去追求道,你可能還不知道道在哪裡。不是說你要跟著聖人走,而是聖人作為一個參考點,你對照一下,誰比較高明。如果你讀了《論語》,你認為孔子太遜了,我比孔子高明得多,那你就去作你的人,不要再讀《論語》了。所以讀《論語》是使你的眼界高深,雖然你一時做不到,但是你畢竟看到了,能夠看到了聖人,這輩子你就值得了。有人連夢都夢不到的。孔子都認為自己夢不到周公是很值得警惕的事啊!所以先要把他的價值觀建立起來。那你孩子怎麼給他教育呢?送去哪裡做教育呢?你用你的價值觀判斷就好了嘛!看我學哪種學問比較有價值嘛!作哪種人比較有價值嘛!你以下的東西就不要再考慮了。這不要再考慮不是他就會被餓死,他就永遠不會作官,不是這樣說的,是我們不在意。當你不在意你有沒有賺錢、有沒有升官的時候,它反而才會來,或者來了你才可以消受得了,要不然錢越多越不幸呀,官作越大,離監獄越近呀。你消受不了啊!

教育的正面:發揮誠意 變化氣質  

  所以家長一定要跟他講得很透徹,這樣子,學堂辦起來才會方便、容易。而且這學堂的學生,他用心都是一樣,結果這個學堂整個的生活狀況、讀書狀況,都維持在一個非常的精誠——很精到、很誠懇,一個人在精到、誠懇的氛圍當中,自己把自己的誠意發現出來,他也可以變化氣質。變化氣質不是他學問多了而已,他可以把他天生下來的、原來遺傳的禀賦能變化掉,叫變化氣質。所謂“氣質”,“氣”是什麼東西?氣是陰陽二氣,就是天地太極創造萬物,包括人類,是用陰陽二氣來創造的,而這個氣是看不到的,氣只是一種功能、一種力量,而這功能力量一發出去,它就會形成現實的存在,有身體,甚至有你的精神,於是就成為一個人,或是一個動物,或是一棵樹,都是陰陽二氣這個氣而形成的,一形成叫作“質”。所以先有“氣”再有“質”,到了“質”的時候,就是真正的在世界上展現了,“氣”還沒有展現,“質”就展現了。所以天生的狀態叫作氣質。

  一個人氣質好就代表他的先天的狀態好,可能比較容易在這個世界上有所發展;氣質不好,或者是比較笨,或許是心性比較狹隘,他天生就這樣。但是一個人的誠懇,誠意,一個人心靈的深處其實都還跟天地相通,不僅是跟原來的陰陽二氣相通,還與陰陽二氣之上的太極相通,所以人人心中都有太極,都有道。但是他的氣質會把他拘束,氣質越渾濁,他的拘束越大,但是不代表這個人沒有道。而且任何一個人的道都是一樣的,我們的道跟孔子的道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的本性是一樣的。但是那個氣質是不一定,氣質是不一樣的。但是你的誠意永遠不受氣質的限制,你的誠意隨時可以回歸天地,隨時可以透出來,照亮你整個人生,籠罩整個天地,這個叫“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而一個孩子讓他讀聖賢書,就是想要開啟他原初的這個誠意。一個學堂的風氣好,就更能夠帶動所有的學生,比較容易讓他內在的誠意光明發揮出來。這內在的誠意光明一發揮出來,就變化氣質,精神面貌都會變化,而且這個變化一定只是變化他好的方向,因為你辦學的人誠意夠,我們所讀的書是要引導你的誠意,而這個學堂的氣氛又容易發揮誠意,當然是往上走,不會往下走。

教育的負面:污濁庸俗 變化氣質

  但是你如果到一個比較污濁的地方,所讀的書非常的庸俗、功利,所遇到的老師、同學都是以這種很混亂的、競爭的,甚至是鬥爭的,都用這種態度來教學,你的孩子也會“變化氣質”,但是是往下變化。原來一個清明的孩子,你到那個環境當中之後,他日漸污濁,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從他的眼睛。你到這個學堂看看這些孩子的眼睛,個個是雪亮雪亮的,一定是好地方。看那個孩子的眼睛是越來越渾濁、無光,那也是地獄餓鬼,千萬不要去。

  我在上海,和一個學堂堂主——這個堂主原來是一個小學老師,而且是有名的老師,是一個模范老師。她後來因為教自己孩子讀經,最後也開了學堂。——她跟我說她在學校裡面,在小學裡面,跟她的同事常常有一番的對話,就是每當四月、五月的時候,附近的幼兒園老師就帶著他們那些小毛頭,手牽著手到他們小學來,說要參觀小學,來告訴這些幼稚園的孩子說,你們要畢業了,你們將來畢業就要到這種學校來,你看這個學校好不好啊?大家都說好。然後,這些在辦公室裡面的老師每看到又有一個老師帶著一幫幼稚園的孩子進到校園來,他們老師就在竊竊私語說,又有一批人要來被我們浪費了。他們眼看著這些幼稚園的小朋友個個眼睛雪亮雪亮的,來到一年級、二年級,眼睛就渾濁了,失去了光明,改變了他的氣質,本來他天生氣質還是清明的,都被外在的環境污染了,都被他所讀的書污染了,都被老師的教導污染了,被家長的急功近利污染了,看卡通,什麼奧特曼污染了。各位,有時候一污染就是一輩子啊!你不要怪罪老天生你這個孩子這麼難管,越長大越難管教啊!老天本來不是這樣子想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啊,老天也希望人間是幸福的。是你自己把他的氣質變化掉了你知道嗎?

 所以每個人回想你的嬰兒剛生出來的時候,你如果認為他是很可愛的,眼睛雪亮雪亮的,你現在想一想,他還有沒有保持他這種眼睛雪亮雪亮的可愛的那個樣子。假如沒有,不是老天的罪過啊,是你變化了他的氣質啊!所以變化氣質,變化氣質,什麼潛移默化,你用好東西,用誠懇的心來教他,他就潛移默化、變化氣質,乃至於到最後連相貌都可以改變,你如果用污濁的東西教他,天天在那裡急功近利,大聲小叫的,整個家庭不安寧,整個學校吵吵鬧鬧,大家競爭,人生就埋沒在這種污濁的環境當中了,可能一輩子就認為原來世界就是這樣的,所以我也就這樣做人,這叫做隨波逐流,滔滔而去呀!辜負了一輩子啊!(鼓掌)v

  所以要變化你的孩子的氣質啊,要往高處走,志於道,回歸到天地,回歸到太極,回歸到人性。最後再講一句重複的話,你志於高的境界,那低的層次很容易就能夠把握。再講一句,就是不把握我也不在乎,你怎麼樣?!(熱烈鼓掌)這才是豪傑之士啊!不是英雄哦,豪傑!英雄是屬於氣質的,天生的;豪傑是屬於修養的。所以我們要做豪傑,要鼓勵我們孩子做豪傑,要給他將來可以成為豪傑的機會,就是要讓他走最高端的路。所以不要再有很多煩惱,你煩惱越多,越是扯你孩子的後腿,不要再扯孩子的後腿。能夠這樣想的人,告訴各位,不多的,萬分之一。但是中華民族,至少在中國大陸,有十三億人口,萬分之一就有十三萬。我們現在不僅沒有十三萬,連一萬三都還沒有。號稱讀經的或許有一萬三,能夠真正老實大量讀經的,連一千三都沒有。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認為我自己還沒有盡到我的努力,我還要更加努力,宣導宣導再宣導。但是各位家長,你也跟我一樣有責任,甚至你的責任更大,因為我的孩子沒有這樣地讀經,他們沒有機會,因為那時候我還沒推廣。你的孩子現在已經這樣子讀經了,你還不幫我推廣,你沒良心那!(眾笑,鼓掌)好,大家一起來互相勉勵。

 每個人要做點功課,你要盡點責任做功課。做功課,了解理論,了解理論以後才下你的決心,下你的決心以後,你就要安心,但是這個安心不能夠像一個不負責任的家長一樣,我推出去就好了,你這個安心當中要隨時觀,什麼意思?隨時考察,隨時再回頭過來重新下決定,因為你重新努力去研究,研究理論,去觀察,隨時這樣做,隨時在清明當中。所以不是叫你不可以批評,不可以懷疑,但是你要有本事,你要盡責任、做功課。有一天你跟我說,教授,你的理論是不夠高明的,我的比你高明,所以我要用我的方法教,我敬佩你,我絕對不會叫你跟我走,因為這是不可以的,不可以把一個人的高級的慧命,智慧的生命,把它拉下來。這是要犯罪的,犯的罪不是法律的罪,是犯閻羅王的罪,這是我不敢的。你有高明,我連學習都來不及的,還拉著你嗎?但是有一個人說,教授,你的教育不夠完整,你也沒有做這個,也沒有做那個,你只管讀經,我們要做這個,又要做那個,我也不便拉著你,但是我不會敬佩你。你要做,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自由,但是我不會敬佩你,我還是講我的。各位,人間這樣好像很冷漠對不對?很冷酷對不對?這樣講起來好像確實是,為什麼不互相拉一把呢?不是不互相拉一把,是沒有辦法,這叫做人間。所以,人間要幸福,是很可能的,也很容易的,一方面來講是很艱難的,尤其在這個時代裡面,我們准許每個人有自己的自由,這樣子一准許是讓我們互相尊重,這是一種幸福的保障。你不要吵架。所以我從不跟人家吵架,我不跟讀三字經的人吵架,我不跟落實弟子規的人吵架,他們已經了不起了你還吵架嗎?其實我也沒有跟體制內教小貓小狗的老師吵架,我也沒有跟他吵架呀!我只是貢獻我自己的所見所聞,那麼也請他貢獻他的所見所聞,其實他不必貢獻他的所見所聞了,他的所見所聞我老早就見聞多多了,就是你懂的我懂,我懂的你不懂,請問要誰聽誰的?真的這樣簡單。但每個人要做功課,做完之後你才知道你是清明的。你清明的不是永遠的清明,可能還有更清明。這樣子我們一步一步地往上升,永遠維持在最高點,叫作“知止而後有定”。這個“止”是什麼意思呢?叫“止於至善”,“至善”在哪裡呢?我們不知道,但是兩個東西一比較就知道哪一個高哪一個低,至於這個高是不是最高,你不必知道,等到有更高的來你才知道。,

 各位,所以孔子不居聖。大家都說孔子是聖人,孔子說我不敢說我是聖人,“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孔子只有一個生命,志於道。至於道在哪裡呢?我現在認為最高的地方就是道,等一下有人告訴我,道還有更高的,我忽然有所領悟,我就追尋那個更高的道。但是不是很多人都說那個道,那個道就高,很多不代表高,“量”不能代表“質”。所以這個“質”就是價值所在,“量”不是價值所在。當把這個分清楚了,我們就知道我們怎麼做,怎麼決定。

所以今天沒有人叫你一定要讀經,尤其沒有人叫你一定要送到哪裡,我讀經不一定要送到哪邊,我可能自己教得更好對不對?沒有叫你做什麼,通通沒有叫你做什麼,只叫你回歸到你自己的良心,你的良心就是天地的良心,大家都為自己的良心做事,每個人互相欣賞,互相體諒,天下太平!(熱烈鼓掌)n4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TjRL
 

 

arrow
arrow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