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2 20:34
 

讀經教學隨筆鄧鴻超

 

 

(一)只有一本像樣的書

 

  荻生徂徠是日本江戶時代知名的漢學家,他的父親荻生方廣是一位醫師,曾在德川綱吉手下做過事。當德川綱吉升任幕府的第五代將軍時,荻生方廣被認為是不忠的人,而被流放到現在日本千葉縣的一處窮僻壤。當時徂徠已經十四歲,那裡根本沒有學校;他沒有書、沒有老師、沒有同學,家裡只有一本比較像樣的書-〈大學諺解〉﹝以日本片假名寫的,用以解釋中國四書之一〈大學〉﹞。

 

  在貧瘠又孤獨的環境中,徂徠開始徹底精讀家中有限的書籍,遇到不懂的地方,除了失意的父親外,沒有可以請教的老師,好學的他只好從頭到尾背誦所讀的書。在背誦如流後,因為沒有別的書可讀,也無事可做,只好再讀同一本書。在將〈大學諺解〉直的默寫一遍後,閒著也是閒著,是又將它用棋的默寫一遍,正做到了滾瓜爛熟、倒背如流的地步。

 

  他就這樣在鄉下待了十年。二十五歲時,父親終於獲赦,全家重回江戶。這時徂徠不儘擁有閱讀中國古文原籍的能力,而且也因徹底的精讀,對文質微妙的變化有著敏銳的感覺和趣味。他的漢學實力很快就壓倒了當時江戶的學者,不久,即成為日本古文辭學派的創始者。

 

  (節錄自 "100個生命的啟示"野鵝出版-王溢嘉著)

 

 

(二)馬友友在背誦經典

 

  馬友友在8835回到台灣,38在台北中正國家音樂廳,獨奏整場音樂會,拉巴哈的第一、二、三號大提琴奏鳴曲,場內有二千名來賓,場外有三萬名觀眾。觀賞二個七乘 五公尺 的液昌顯示大螢幕更有數十萬的觀眾藉由公共電視欣賞,讚歎馬友友的琴藝。第二天( 39 )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馬友友又獨奏整場音樂會拉了巴哈的第四、五、六號大提琴奏鳴曲。

 

  大家都看見了,馬友友拉了二個晚上不同曲目的音樂,,都是沒有樂譜,他也是在「背誦」巴哈的「經典音樂」,他不只是在這二場音樂會中背譜。在看8612月台北舉行的「國際巨星音槳節」他拉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也是背譜的。這是在台灣我們看見他在背譜。公共電電視在8831每天晚上9點到10點連續播放十天的「馬友友琴定公視」節目中,看見馬友友拉琴幾乎都是背譜。馬友友拉的海頓、德弗札克….所有的大提琴協奏曲都是背譜。

 

  馬友友所能背誦的音樂會曲目何止數十場,沒有人會批評他的背誦是不「科學」的,我們看見他在「背誦」樂曲,演奏的程中是如此的沉醉,如此的行雲流水,得心應手,沒有人會批評他的「背誦」是「迂腐」。

 

  其實馬友友背誦的東西,也是「舊的東西」,也是所謂「不合時宜」的東西,是巴哈在三百年前所完成的作品。巴哈寫那六首大提琴奏鳴曲的時候,中國的顧炎武也差不多同時在寫〈日知錄〉。

 

  現在馬友友在用他的大提琴「背誦」巴哈三百年前所寫的「經典」。我們的觀眾給了馬友友狂熱的掌聲。如果今天有人背誦三百年前顧炎武所寫的另一部經典「日知經」,我們是不是也能有寬的胸襟,平和的心理,給予一些掌聲和讚美。而不只是在責難其「不科學」、「不合時宜」呢?

 

(三)談教讀經的快樂 

 

  有一位牧師名叫劉民和,我想很多人都在媒體上聽到過這位牧師的名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牧師,30年前劉牧師曾經是一位吸食海洛因的吸毒者、混過幫派、搶過劫,後來藉著基督信仰的力量戒掉了毒品,並且當了牧師。近二十年來,他在台灣也不遺餘力的,以自己的經驗幫助吸毒者,靠著基督的福音來把毒品戒掉。

 

  我曾經有機會在一間神學院修了劉牧師的課,他理身說法,說了自己的生命經驗,並且也帶領我們到苗栗的戒毒村去參觀,並且和戒毒者唔談,也多次請戒毒者到我們的課堂上談談他們的見證,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位戒毒者,他是一跛一跛走向講堂的,後來才知道他曾在警察追擊時,被槍打傷了腳。聽劉民和牧師說幫助別人戒毒是很吃力。他幫助一個吸毒者戒毒,是讓戒毒者在弁毒村免費吃住將近兩年,才有可能把毒戒掉,並且不一定成功,成功率不到40%。並且因為戒毒者身體和心理都曾遭毒品的破壞,所以輔導戒毒者是很不容易的,劉牧師曾說他是掏心挖肺在作這個工作。

 

  我還要再講一位牧師,叫陳主惠,他是花蓮善牧中心的牧師。善牧中心是幫助雛妓的一個團體。陳牧師曾說過一句話 "送到他們那裏去的每一個女孩,都是令人心痛到心碎的地步",他說 "在他那裏最小的女孩只有六歲"。我們聽到說只有六歲的女孩便被凌虐,被摧殘,我們每一個人真的都很心痛。

 

  我要先說這二位牧師的工作,才比較好說明教讀經的快樂。

 

  教讀經的第一個快樂是,教讀經是很輕鬆愉快的工作,教讀經也不需要像劉民和牧師那樣免費供給吃住,自己還要掏心挖肺,而且還不一定成功。教讀經只要每個星期兩個晚上,陪小朋友一齊讀書。我也不需要作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也不用準備教材,設計進度,實在很輕鬆。而且我自己也需要會背經,小朋友們也知道,他們會背的,我這個當老師的並不會。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兒童讀經是沒有失敗的。一個小朋友只要能背一章論語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就不算失敗。並且,小朋友也是身體最乾淨,心靈最潔淨。和他們相處,真是自由自在。

 

  另外,我們再和花蓮善牧中心的陳牧師比較,我覺得每一個來讀經的小朋友都是令人心喜的對象,每一個生命的種子都是充滿生機,令人歡喜而不是令人心痛的。花蓮善牧最小的女孩是六歲,我們讀經班最小的小女孩是二歲半。我們比花蓮善牧更早就去愛護、照顧那些小天使。

 

 所以,教讀經有二個快樂,第一個是:它是輕鬆愉快的工作,而且絕對不會失敗的工作。劉牧師曾說 "他做的工作是高投資,低果效的工作",我覺得讀經是 "低投資,高果效的工作";第二個快樂是:來讀經的小朋友是令人心喜,令人充滿希望的對象,不是令人心碎,哀慟的對象。

 

~~讀經通訊  第十七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