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觀音

2012/12/04 20:13

    

瑪利亞觀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日語寫法日語原文假名平文式羅馬字
 
マリア観音
マリアかんのん
Maria Kannon

瑪利亞觀音16世紀末至20世紀日本天主教徒特有的。

1587年7月24日天正15年6月19日),豐臣秀吉發佈伴天連追放令,下令驅逐在日本的外國傳教士。此後在江戶時代德川將軍又多次頒布禁教令,強迫日本的天主教徒(當時被稱為「吉利支丹」)放棄其信仰。有一部分天主教徒放棄了信仰(転びキリシタン);但另一部分人則稱為「潛伏吉利支丹」(隠れキリシタン),表面上放棄信仰改信佛教,暗地裡仍在信仰天主教。這些潛伏吉利支丹,將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像當作天主教中的聖母瑪利亞進行禮拜。這些被當作聖母瑪利亞的觀音像,被日本人稱作瑪利亞觀音像。

大多數瑪利亞觀音像使用中國青瓷製造,也有使用白瓷製造的慈母觀音送子觀音)像。慈母觀音是從中國發祥的一種觀音像,其造型是慈祥的觀世音菩薩懷抱著一名年幼的嬰兒肥前長崎縣)的浦上(今長崎市浦上)、平戶五島列島等地的潛伏吉利支丹,使用慈母觀音像為崇拜對象,影射聖母瑪利亞懷抱著年幼的耶穌基督

瑪利亞觀音像的胸前雕刻著十字架,潛伏吉利支丹在祈禱時向其禮拜。日本各地的瑪利亞觀音像形狀各不相同。直到1873年明治6年)日本廢除禁教令之後,這種文化逐漸消失

 

 

瑪利亞觀音的由來

2011/01/28 23:36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瑪利亞觀音的來歷:

  日本江戶幕府時代,君王下令只能信奉佛教,倘若天主教等異教徒被捉到時,必須願意對著耶穌的神像踏過、吐痰,才允許繼續留在日本,否則就得被流放到其他地方。

  日本的天主教徒都很苦惱,有一個神父就虔誠地祈求瑪利亞,希望可以保留他們的信仰。有一天,這個神父夢見了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告訴他可以把瑪利亞的塑像雕塑得很像觀世音菩薩,叫做「觀音瑪利亞」,要祈禱時,就以他作為瑪利亞,如果被懷疑而必須對著聖像踐踏、吐痰時,則以其為觀音菩薩。結果這尊「觀音瑪利亞」幫助了許多基督教及天主教信仰者保持其信仰。於佛教,這尊「觀音瑪利亞」則被稱之為「瑪利亞觀音」。

  這就是佛菩薩無我的智慧,當面對供養、禮拜時,讓給別人沒有關係,而面對到侮辱、踐踏、吐痰時,則自己承擔起來,這種「惡事向自己,好事予他人」的精神,就是佛菩薩的心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f4c0070100jtiw.html

 

 「瑪利亞觀音 (Maria Kannon)」的聖像發展;日本德年時代(1603-1868)的日本觀音藝術。這個叫「子安觀音」的造像在德川時代大量出現。原來是因為幕府禁耶教。教徒要被處死。迫教徒轉投佛教。為了保命,表面上轉宗佛教的耶教徒(多九州人)製造「子安觀音」,暗中崇拜聖母及聖嬰。今存「瑪利亞觀音」數以百計。 日本天主教自1549年沙勿略開教之後即蓬勃發展,但從1587年豐臣秀吉頒佈〈伴天連追放令〉開始,官方首次明確地把天主教視為邪教,命伴天連(Padre,此乃神父之音譯)離境歸國,惟並未禁止日歐間的商業往來。
日本的背教者對反教風潮頗起推波助瀾之效,其中最著名者乃不幹齋•巴鼻庵(Fucan Fabian, 1565-1621;本名已無法查考),他於1586年入耶穌會,曾撰寫過重要的護教書籍《妙貞問答》,該書以利瑪竇九年前在華出版的《天主實義》為藍本,大力批駁佛教、儒教和神道教;1605年,巴鼻庵更與江戶名儒林羅山辯論;稍後,巴鼻庵自言因不滿傳教士歧視日籍修士而叛教,並著《破提宇子》攻擊天主教,其中提宇子就是天主教唯一尊神 Deus 的音譯。
自1614年起,江戶幕府的前三代將軍均明令禁教並驅逐傳教士;1626年,長崎奉行水野守信制定「踏繪」制度,在通衢要道廣設刻有耶穌或瑪利亞像的木板或金屬板,要求人民必須踩踏以分辨其為教徒與否;1633-1639年間,德川家光屢次發佈鎖國令和禁教令;1638年,並在全國各地大張告示,以優渥賞金鼓勵密告捉拿傳教士和教徒;1640年,幕府還設立宗門奉行,專司禁教與其他宗教事務;1671年,並製成〈宗門人別改賬〉,確實掌握改宗之原天主教徒的名冊,當時幕府規定每個人都要與寺院結成固定的「寺請」關係,每村每年都要造冊以進行此一宗教信仰的戶口普查,並用踏繪的方式加以確認;1687年,更發佈〈基督徒類族令〉,施行連坐法以禁教。
日本天主教自1549年沙勿略開教之後即蓬勃發展,但從1587年豐臣秀吉頒佈〈伴天連追放令〉開始,官方首次明確地把天主教視為邪教,命伴天連(Padre,此乃神父之音譯)離境歸國,惟並未禁止日歐間的商業往來。
日本的背教者對反教風潮頗起推波助瀾之效,其中最著名者乃不幹齋•巴鼻庵(Fucan Fabian, 1565-1621;本名已無法查考),他於1586年入耶穌會,曾撰寫過重要的護教書籍《妙貞問答》,該書以利瑪竇九年前在華出版的《天主實義》為藍本,大力批駁佛教、儒教和神道教;1605年,巴鼻庵更與江戶名儒林羅山辯論;稍後,巴鼻庵自言因不滿傳教士歧視日籍修士而叛教,並著《破提宇子》攻擊天主教,其中提宇子就是天主教唯一尊神 Deus 的音譯。
自1614年起,江戶幕府的前三代將軍均明令禁教並驅逐傳教士;1626年,長崎奉行水野守信制定「踏繪」制度,在通衢要道廣設刻有耶穌或瑪利亞像的木板或金屬板,要求人民必須踩踏以分辨其為教徒與否;1633-1639年間,德川家光屢次發佈鎖國令和禁教令;1638年,並在全國各地大張告示,以優渥賞金鼓勵密告捉拿傳教士和教徒;1640年,幕府還設立宗門奉行,專司禁教與其他宗教事務;1671年,並製成〈宗門人別改賬〉,確實掌握改宗之原天主教徒的名冊,當時幕府規定每個人都要與寺院結成固定的「寺請」關係,每村每年都要造冊以進行此一宗教信仰的戶口普查,並用踏繪的方式加以確認;1687年,更發佈〈基督徒類族令〉,施行連坐法以禁教。 幕府為禁教所採行的手段和所施用的酷刑(如穴吊和火刑等),令日本天主教會幾乎根絕,迄十七世紀末的殉教者也超過四千人(不含島原之變的死難者),其中26位被封為聖人(包含20位日本人),205位被列為殉道真福 (beautified martyrs)。
一些堅貞的教徒於是潛入地下,他們以五家為一組(稱作 goningumi),透過聚會來延續信仰,並由變裝的傳教士乘夜間至各地施行儀禮。資深的教長(稱作 ch
ōkata)負責維持教內的紀錄並頒佈教曆,而洗禮、傳道和告解等工作,也各有專人擔任。他們往往會以各種圖騰秘密呈現其宗教信仰,如會在刀劍的護手上或日常用具的背面刻上十字,併發展出被稱作「瑪利亞觀音 (Maria Kannon)」的聖像,此乃以佛教的子安觀音(即送子觀音,為安產和小孩子的守護神)為幌子,利用該白衣觀音手抱嬰兒與聖母瑪利亞手抱耶穌兩圖騰之間的相似性,來進行聖母崇拜,但在「瑪利亞觀音」的不明顯處,常可見到十字架的標識。

http://baike.baidu.com/view/140189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