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10分鐘 ─培養快樂閱讀習慣、增進學習力

a.. 作者:南美英
a.. 分類:學習與教育系列
a.. 出版社:天下雜誌
【精采書摘】
「晨間」乃頭腦最清醒之際,「十分鐘」乃孩童專注力之極限。利用「晨間十分鐘」,搭配閱讀策略,不消數天當能引出學童閱讀興趣及養成閱讀習慣,其語文能力之提升當指日可待。

◎ 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是學校的義務

2001年韓國教育開發院曾經舉辦名為「閱讀,由數量到質量」的測驗和閱讀能力判斷的活動。當時對韓國50萬名小學生進行測試,他們大部分人在面對書本的時候都會表現出頭疼和厭煩。調查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 每天沒有固定的閱讀時間。
2. 想閱讀也沒有時間(因為補習)。
3. 沒有閱讀習慣所以不想讀。
4. 不知道閱讀的樂趣所在,反而覺得閱讀是種痛苦。
5. 身邊沒有想讀的書。
6. 相對於閱讀,更喜歡上網。
7. 閱讀內容考試不考,所以父母不鼓勵閱讀。

在這種種因素之下,韓國兒童正在遠離書籍。但不管何時何地,總會有人在為閱讀的希望播種。一些有遠見的老師為了指導早晨的閱讀、中午時間的閱讀、規定時間的閱讀,已經開始向韓國教育開發院申請資料。雖然這股閱讀教育熱潮現在還只是零散不均的,但是正在韓國熱烈興起。然而令人焦急的是,中途放棄的人很多,他們所說的原因都是,孩子不聽從老師指導。

過去一年,韓國圖書調查院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天堅持進行的學校是成功的」、「每次雖然進行30分鐘以上,但只是間斷進行的學校是失敗的」。所以我們提倡的是「每個孩子每天早晨都能集中精神的10分鐘晨讀」。晨讀在美國、英國、西班牙、日本等地也得到回應,是世界性的運動,所以非常可能成功。現在透過不同案例來介紹,最先實施晨讀的老師的經驗和教訓。


※1. 喚醒全校師生清晨大腦的校長


升任校長後到P中學上任的那天我吃一驚,因為趴在桌子上的學生太多,沒趴在桌子上的不是呆呆地坐著就是在打鬧,要不就是閉著眼睛,正在聽講的學生只是少數。雖然我已經在學校工作25年,可一當上學校負責人就看到這種情況,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沉重,所以我決心要喚醒孩子沉睡的大腦。
蔚山市P中學崔校長

因為研究的需要,我經常去訪問P中學。這所中學比起其他學校更早地開展提前10分鐘到校活動,他們從2004年開始就給全校師生安排早晨10分鐘的閱讀時間。

看到學生在學習時間睡覺而受到打擊的崔校長沉浸在思索中。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是失去後再也找不回來的珍貴時期,可他們卻用這種雙重、奇怪的方式生活著。這樣的學生在長大成人走向社會後,能夠把其他事做得完美嗎?家庭生活能做好嗎?能夠分清楚真與假嗎?

以全校師生為對象,崔校長對上課時間不能集中精神的原因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學生的反應與崔校長之前籠統的了解非常不同。報紙和廣播報導,補習時間過長和家教過多,導致孩子睡眠不足,或者在補習班已學過同樣的內容,所以才趴在桌子上的學生,其實只是少數。真正的原因是,學生一看書或者一上課就頭疼,甚至一到學校就頭疼。

音樂老師出身的崔校長推測,情緒上的不安妨礙精神集中,他決定每天早晨播放一些經典樂曲,並親自挑選明快的樂曲在學生進校時播放,但是第一節課趴在桌子上的學生沒有減少。

有一天崔校長打開音樂廣播後去學校巡視,在二年級教室看到一個有趣的場景,在響著高昂的進行曲的教室裡居然有個學生在看書。第二天是這樣,第三天還是這樣,那個孩子在其他人打鬧的教室裡默默地看著什麼?看上去不是課本或參考書,像是比較輕鬆的讀物。今天是小說,明天是報紙,後天可能是圖畫書。

崔校長透過級任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所有學科成績均衡,是全校1%最有才華的學生之一。最奇怪的是,他從來沒去過補習班,而且從第一節課起就不停提問,不要說理解力,就是推理能力、判斷能力、創造力都非常出?。那個時候崔校長腦子裡突然?生一個想法,那就是學習前的準備活動既不是早餐,也不是音樂,而是閱讀。

◎學校的學習從閱讀開始
學習是邊閱讀,邊正確地理解書中文字的內容以及了解沒有形成文字的隱含的內容。所以喜歡閱讀的學生會感到學習有趣,討厭閱讀的學生會對學習感到厭煩。

電視劇《大長今》中,我們看到皇上吃飯前要先喝一點簡單的粥或者湯然後才開始吃御膳。在西餐中也是先吃一些簡單的開胃菜然後正式進餐。沒錯,學習的開胃菜就是閱讀有趣的書籍,簡單的閱讀就是學習的熱身。

崔校長決定把早晨音樂的播放改為閱讀,但閱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音樂只要一打開全校師生同樣都在聽,可閱讀教育不是校長個人能夠做的事情,而是需要學生自己做的。

崔校長召開教職員會議提出晨讀的建議,沒想到遭到教師們的強烈反對。反對主要來自上課的老師,他們要比平時早上班10分鐘,並且佔用上課時間會影響課程進度。在這種情況下,崔校長把首要任務放在級任老師的自律上。


◎從有意願的班級開始
有此意願的級任老師只有5名,可是沒有阻礙閱讀教育的實施。規則只有一條,即不允許看教科書。在上課之前進行喚醒大腦的準備運動時,只看一些比較輕鬆的隨筆或小說之類,如果看一些較難的書很難堅持下去。

雖然寄家庭通知給學生父母,囑咐他們準備一些書籍,但實際帶著準備好的書來學校的學生只是少數。於是再郵寄通知,召開家長會說明意圖,並且增加圖書館藏書,這樣學生手上漸漸開始有一、兩本書。

可是雖說手上有書,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讀,手裡拿著書坐在那裡發呆的學生也不少。在沒有老師的教室裡,閱讀的孩子是少數。於是崔校長明白,沒有老師參與是不可能達成,因此決定老師也要參與閱讀,於是老師也開始安靜地在書桌旁和學生一起進行10分鐘晨讀。

兩個月後,進行晨讀的班級與沒有進行晨讀的班級,在上課態度上出現顯著差別。在有晨讀的班級上課的老師臉上出現久違的笑容,正視老師眼睛的學生也漸漸增多。看到這種情況,學生和老師都感到驚訝。不過是在早晨看10分鐘自己喜歡的書就能引起這樣的變化,學生感到很神奇,老師則因為看到學生臉上的自信而激動。

「校長,孩子活過來,教室變得像教室!」這是最早實施10分鐘晨讀的三年級級任老師,打開校長室門時發出的歡呼。崔校長眼含熱淚望著窗外的天空。

晨讀之火迅速在學生家長之間燃燒開來。「其他班都有晨讀,為什麼我孩子的班上沒有?」的提問也不絕於耳。孩子也開始要求級任老師進行晨讀。三個月後,除去三個班級,全校其他十八個班級全部開始晨讀。

※2. 孩子沉浸在書中的晨讀10分鐘

我也想實施晨讀,可是有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反對強制實行晨讀。「閱讀也要強迫!」帶有這種想法的年輕教師不少。第二就是許多人帶有「10分鐘能做什麼?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的疑問。這些問題實際上也是我擔心的問題,不過我還是想推動這項活動,因為我也感受過閱讀帶來的奇蹟。
大邱市W小學權校長
----------------------------------------------------

這段話是大邱W小學權校長在學生家長會上申請開展閱讀活動時所說的。權校長為實施10分鐘晨讀,想拜託我演講強調晨讀的重要性,雖然抽不出時間,我還是被校長那對晨讀充滿熱情的聲音感動而答應,而且我把解決權校長所說兩個問題的方法,做為演講的主要內容。

◎閱讀是必需的生活能力
稍微想一下,就不會有「連閱讀也要強迫」這樣奇怪的邏輯。學校有非強迫的東西嗎?從義務教育制度開始,制定上課時間和課程,安排級任老師,選擇課本,授課方式,評價方式等等,沒有一個是學生自己決定的。學生根據團體生活中的規定來接受教育。在上課時絕對不允許學生以我不喜歡為由而不上課。那麼只有閱讀不能強迫的邏輯到底是什麼呢?覺得閱讀不是教育而是玩嗎?

我為宣傳閱讀的重要性參加過KBS 2電視台名為「閱讀教育有必要嗎」的討論節目。當時也從持反對意見的人口中聽過完全一樣的話:「閱讀也要強迫嗎?」

這樣的見解中有一個最美麗的想法,即「閱讀應該是快樂的事情」。當然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是最好的,但不是一直等就可以變得喜歡閱讀?努力使閱讀變得快樂是一種生活能力。閱讀是學習語文、數學、社會、科學等科目的基礎能力,所以更要努力培養。在這個討論過程中我直接問旁聽席上學生家長的意見,這些家長中的大部分都表示「就算是強迫也要讓孩子閱讀」。

◎一天10分鐘足夠
第二就是要解決關於「10分鐘能做什麼」的疑問。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如果老師和學生看書的話馬上就會明白。10分鐘可以讀一篇隨筆。孩子也可以讀一篇寓言。開始只能看完半篇的孩子每天看10分鐘的話,一個月後就能讀完整篇。開始只是看文字的孩子,一、兩個月後書的內容就會進入到腦子裡。

偶爾也會有10分鐘會不會太短的疑問。當然,長時間閱讀也是可以。但對於某些兒童來說,可以忍受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堅持三個月後會成為習慣,六個月後這個習慣便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想甩都甩不掉。也曾經有學校進行每天30分鐘的晨讀,但是有實踐率大大降低的缺點。晨讀不是為了解內容,而是為一天學習所做的熱身,所以10分鐘就足夠了。

W學校目前為止晨讀仍在成功進行。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喜歡的書來學校,當然都是自己能看懂的書籍。能夠看自己想看的書,這時讀者最快樂。

那段時間我邊研究邊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沒有那種天生就討厭閱讀的孩子。現在不喜歡書是因為沒能征服書,就算閱讀也因為無法理解而被書嚇倒。這種閱讀逃避症的治療方法就是10分鐘的晨讀。書籍不會說生氣的話,也不會無視你或者指責你。書籍對任何問題都會愉快地給予你答案,對任何人都很公平,都會親切地回答。

雖然開始閱讀是被強迫的,但在感受書籍的親切感後,閱讀漸漸就變成自願。晨讀時間內讀到有趣的故,回家後還可以繼續讀,休息時間、午飯時間也可以讀。但如果過分喜歡的話在上課時間也會偷偷接著看。
於是家長說:「我家孩子深陷書裡。」


※3. 隨著晨讀10分鐘提問增加的孩子

我最近常熬夜研究教材,以前從沒有過這種情況。以前上課的時,學生都睜著眼打瞌睡,也不知道到底聽明白了沒。我問他們:「明白嗎?」他們回答:「補習班裡都學過」。這樣一來我也沒有精神上課了,而且課堂上絕對不會有學生提問。
但是最近這些孩子開始在課堂上提問,我解釋之後還有追根究底的。剛開始我也對這種變化感到吃驚,可後來漸漸明白,晨讀實施三個月後孩子臉上開始出現自信,他們把課本和求知慾裝進腦子。現在,不知道他們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所以備課不充分的話就會擔心。
水原某中學教師
提問分兩種:一種是與上課內容完全無關有些意外的問題,一種是與上課內容有關的問題。有時一些提問會讓笑聲充滿整個教室。教育專家對這兩種提問全部給予肯定。也就是說,雖然是與課堂內容無關的提問,但最起碼證明他沒有精神恍惚或者睡覺,而且給課堂帶來活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提問對上課就更好。反而那些不說話只是坐著的學生,在課堂是最無益的。

反之,上課時間不提問的情況也有兩種:一種是所有的內容都明白所以沒問題可問;一種是學習的人沒有進入課程內容,也就是課程是課程、學生是學生的情況。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教室裡學生的提問開始消失。學生就坐在座位上,無所謂老師有沒有在講課,這樣的情況很多。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學生都處在同一個地方,可是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他們卻處在不同的空間。到允許補習的1990年前,經常可以看到教室裡提問的學生,可是隨著補習教育興起,特別是1995年以後,提問的學生已經很少,如果不是因為作業他們是不會提問的。

為什麼會這樣?研究學習方法的人員認為,提問意味著學習在正常進行,課堂上沒有人提問的話就不是上課。可在開始晨讀的班級中,提問慢慢恢復。能夠提問說明腦子在轉,表示我對別人的想法做出反應,這表明上課在正常進行。

閱讀的力量是偉大的。早晨雖然只是看看書,可孩子的頭腦開始轉動。原來呆坐著或者趴在桌子上的學生眼中也開始閃現光芒,也開始提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