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祖先聖賢    東海大學哲研所教授  蔡仁厚

 

從「新加坡儒學會議」說到「台灣社會的教養問題」

今天六月十六日起,新加坡舉辦以「儒學與世界文明」為主題的國際學術會議。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以及韓、日、美、俄、法、澳、紐等地的學者,提供了一百多篇論文,分組進行討論,盛況空前。十二年來,新加坡已舉辦四次國際學術會議,主旨都和儒家學術有關。縱貫地看,儒家學術乃是源遠流長、相續發展的大系統,從二千多年前到今天,再到未來,它仍將持續不斷地充實開展。從橫面看,儒家學術與別的文化系統,也曾經直接間接地互為影響,交會融通。今後,這個情勢也仍將持續下去。而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正好處於東西交會之點,很自然地將擔負起文化會通的使命。

在會議閉幕式上,我和另二位學者負責作總結。我指出,文化理想的落實,方面很多,而最為根本的是「教養」問題。分而言之,有所謂家庭教養、學校教育、社會教化,合起來都屬於文化教養。而當前台灣政治社會的種種現象,其真正落根之處,也仍然是文化教養的問題。


一個好的社會,固然要使人人有知識,人人有能力,而尤為重要的,是人人都有好的教養。依目前的現況看來,學校是西式化的知識教育,而陶冶品性的德育則一直未落軌轍。青少年的人文素養,更顯得淺俗而貧血。因此,期求各級學校負起文化教養的責任,恐怕是一種奢望。至於社會的教化,更是早已散塌。比較厚道的說法是「似無實有」而也「似有實無」。依於「人心有同然」的信念,可以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但在雜草叢生的環境裡,芳草的鮮美馨香也遭受遮蔽而淹沒了。青少年的心,青少年的志,青少年的純潔,青少年的英發,竟都似乎有所欠缺。而成年人的表現,上至政治人物,下至市井小民,也多半不可敬,不可愛。人而無誠無信、不仁不義,甚且傖俗貪婪,惡劣不堪。嗚呼,禮義之族,文明之區,何以至於斯極!

 

人品的教養,既已很難寄望於學校與社會,就只有歸根返本,回到家庭。家,不只是住宿的地方,而應該是安身立命的所在。人的一生離不開家,所謂:生於斯,長於斯,終老於斯。那真是人所託命的地方。傳統式的家,一定有堂屋,堂屋裡有袓先的神主牌位,那是人與袓先同在的地方。由家庭擴大為家族,由堂屋擴大為祠堂,因而就有了「家訓、家風」、「家法、家規」,進而形成「家世」,修訂「家譜」,再加上袓墳、宗祠,於是乎,「家」使成為安身立所,立命之地。古今中外的中華兒女,無頭「尋根」,根就在這裡,所以能夠「本立而道生」。  ba
 


然而問題來了。現代人的住家,絕大多數都是公寓宿舍的形式。裡面臥室、浴廁之外,有客廳、有廚房、有飯廳,就是沒有堂屋。也就是說,在現代的家庭裡,沒有袓先的位置。它只顧生活的利便,而欠缺文化的內涵。試問,沒有袓德流芳,沒有報本之禮,沒有香火之儀,這樣的家,這樣的人生,豈不澆薄!


荀子說,禮有三本:天地、先袓、君師。後來禮三本演變成為儒家三祭之禮:祭天地、祭袓先、祭聖賢。其中含有「慎終追遠」、「報本返始」的義理。所以老社會的家庭,普遍都安置「天地君親師」的神位。如今沒有皇帝了,以什麼來取代「君」呢?民國初年,有人改君為「國」,但國家是政治組織結構,不宜作為祀敬的對象。又有人改君為天地人的「人」,但人字太泛,不具體,無可祀敬。後來,唐君毅先生提及此事,認為可以改用「聖」字。民國四十五年,牟宗三先生由師大轉東海,那年臘月,我和周群振兄一同南下陪先生過年。大年夜我們設置了「天地聖親師」的神位,上香行禮。年初一,徐復觀先生率兒女來牟先生處賀年,看到這個牌位,大為稱讚,說這個「聖」字改得好。使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V我結婚以後,也在家裡安置袓先牌位。去年遷入新居大樓,便想到儒家不只祭拜袓先,也應祭拜天地、聖賢,於是便在家中安置了「天地聖親師」的神位。並撰寫一副聯語:

「天生地養,盛德廣大;聖道師教,親恩綿長」。再擺上一個小香爐和一對燭台,這樣就可以隨時上香行禮,以滿足內在生命「報本返始」的要求。天地是宇宙生命的本始,袓先是個體生命的本始,聖賢是文化生命的本始。這幾個「本、始」,都不可忽視,不可忘本。這是儒家教化傳統最為核心的所在。 


當我們的社會,「上無道揆,下無法守」,我們的住宅失落袓先的位置;我們的青少年終日惶惑不安;面對這樣不良的生活環境,我們將何以堪?千頭萬緒,請循其本。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生命回歸本根,再漸次要求「視、聽、言、動」合禮,生活行為中節。在現代的居住設計未能配合人文教養和文化理念之時,讓我們先在「家裡」找一個適當的位置(如飯廳的牆壁上),來安置「天地聖親師」的牌位(紅紙書寫或木雕神主牌,皆可)。使一家大小,朝夕之間都能和天地、袓先、聖賢,相感相親,使人的生命由小我轉化為大我;使只供住宿的家,轉化為與袓先同在,與天地聖賢同在的安身立命之所。使我們的家人、子弟、兒孫,隨時可以獲得天地生德的流注,獲得袓先恩澤的滋潤,獲得聖賢慧命的啟發。總之,使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能經由「人文化成」而成為有文化教養的人。


如果我這小小的建議,能夠得到國人的首肯和認同,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在自己家裡安置「天地聖親師」的牌位(親、指袓先,聖、指歷代聖賢,師、指本師業師)。讓我們的家,成為充滿文化意義的家。如此,善根靈根自然深植人心而滋長繁榮,惡根劣根自然驅之出門而冰解凍釋。於是人間一片祥和,而家家戶戶也回歸「孝、弟、慈」,而過著熙熙融融的好日子。如此,豈不是「好佳哉」了嗎? 


假如以此為未足,則請引導子弟參加王財貴博士近年大力倡導的「兒童讀經班」(已在南北各地推行),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能「儲蓄聖賢智慧」。蓋本錢越厚而利潤越大。將來這些記憶在心的聖賢話語,皆將一一顯發出道理智慧,而成為指導人生的明燈。

 

(本文轉載自鵝湖雜誌月刊第二六五號一九九七年七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