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談多元文化理念的倡導

    關心讀經發展的人士,不能不注意一個問題,我們讀經是為了什麼?為什麼要讀超越時空的經典著作?這些超越時空的經典著作到底包括哪些?如果我們把宗教典籍排除在外,其完整性將會如何?有人說,“兒童讀經不限定於某個教義的傳揚,但是,如果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入一點,便會發現避談佛、道二教,就像談到歐、美傳統文化,卻避談以聖經為核心的基督教等等宗教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

        提倡讀經有一個重要目標是繼承人類歷史上所有優秀文化遺產,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在中國主要有儒道釋三家,在西方則有聖經古蘭經等等,所有這些經典都應該得到繼承和發展,而且都應該注意擺脫宗教色彩,將其發揚光大,造福人類。

       經典著作何以超越時空?不僅超越時間,而且超越宗教、國家、種族的範疇。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現在科學家說空間也是多維次的。許多優秀文化和宗教,一般人看到的僅僅是樹葉,而忘卻根本。我們應該拓寬心量,不能因為接受儒家就反對道家佛家,也不要因為信仰基督就忌談佛教道教。實際上不同的宗教文化,它們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則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它們的根是相同的,只是因為所教育的物件和所處的時間空間等環境的不同,在教育手段方法上,以及在深度上有所差別,有所側重,在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我們應該相互溝通交流,相互包容,相互幫助,多元文化的理念應該得到大力弘揚。

       現在世界局勢很不平靜,我們是否想過為什麼?如果大家自立門戶,互不往來,或者成見很深,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交流也缺乏誠意,則誤解會越來越深,矛盾越積越大,演變成衝突戰爭,則是人類的大悲劇,我們為什麼不從歷史中吸取這血的教訓呢?以史為鑒,可以懂好多道理,中國傳統就重視學習歷史。

      我們當然沒有必要去刻意宣傳宗教,但我們完全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進行探討和交流,這應該是可以得到認同的。如果大家停留在膚淺的交流上,我們就沒必要去談得太多,然而如果要對讀經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有些問題我們就無法回避。還是要重複一句:宇宙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多元的集合體。


事實上,儒道佛均為教育而非宗教,我國傳統從來不重視宗教而極重教育,佛教也不過是近代以來演變退化為宗教罷了。現在儒家在某些地區也已經演變為一種宗教。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知識份子對於儒家道家佛家均有很深的學習。古時候佛教寺院就是大家讀書的地方,許多人經常向佛門高僧請教學習。現在許多專家、教授等高層知識份子中對儒道釋還保持有很大的興趣。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況就是,許多深入研究者只是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他們不一定有這種信仰;許多所謂的教徒也只是名義上的教徒,不一定認真實踐,更不要說有真實感受和體驗了。

許多有識之士,都認為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主要應該是中國文化的世紀。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許多人均歎為觀止。孔孟老莊的思想以及佛經所說的道理,不僅在三千年前適用,現在以及將來同樣適用;不僅是中國,現在歐美人士瞭解後也額首稱讚,許多大科學家大哲學家對東方文明也大為讚歎,真正所謂的超越時空。

下面有關多元文化的論述是下載節錄文字:

“在七十年代,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提出了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矛盾、衝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與中國的孔孟學說」。這是很有見地,很有智慧的言語,給世人帶來了一個好訊息。當時,臺灣的于斌樞機主教參加這個會議,回台後提倡祭祖。而且當時天主教教廷也發出文告,鼓勵神父與修女跟佛教對話。這都是非常開明的作法,真正是在做社會安定與世界和平的工作。

一九九六年,我在澳洲認識了昆士蘭「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尤裏先生,我們一見如故,有共同的理念,而且很認真積極的在落實。當時他辦了一個「論壇」,參與的人都是當地各個宗教的領袖,他們每個月進行一次討論,研究如何幫助社會消除一切歧視、誤會與隔閡,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和諧。

  澳洲政府計畫在格麗菲斯大學,建一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將來所有的宗教有一個固定的活動中心,這是宗教界的大團結,可以說他們已經普遍建立了共識,實在值得讚歎。我向校長建議:有了硬體設備之後,要真正將多元文化的思想理念落實,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養,最好能開一個「多元文化研習所」,不但要研究,還要認真學習、落實。當然,最理想的是辦一所「多元文化大學」,上課的教材就依照湯恩比先生的提議,……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得力助手趙普,他向大家說,他以半部《論語》,幫助趙匡胤建立政權。他當宰相時,又用半部《論語》,輔助太宗趙光義治理天下。我想這樁事,湯恩比先生一定很清楚。一部《論語》能夠平治一個朝代,也就能平治整個世界,這是孔孟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不是將多元文化變成一種文化,更不是強迫你要放棄你的文化,而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異不礙同,同不礙異,同異不二」,這才顯示出文化的多采多姿,共存共榮,美不勝收。在經論中,我從來沒有看到「同化」這個名詞,都是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發揮各個文化的特色,讓大家共同欣賞,共同享受。佛法講的宇宙人生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有許多部分組成的,每個部分有每個部分的美,所謂「真、善、美、慧」。我曾以人身做比喻,人身是多元文化,頭有頭的美,手有手的美,各個部分的美集合起來,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

  所以「同化」,是錯誤的觀念,錯在把另一種文化消失,這樣使得整體美就有了缺陷。……如果我們有這個認知,就會對任何一個眾生起恭敬心,知道每個眾生都有他的優點,都有值得我們尊敬讚歎的地方。人人能夠養成尊敬別人,讚歎別人,社會就和諧,許多不愉快的事自然就消失,哪里還會有天災人禍!

  新加坡伊斯蘭教邀請我參加他們的齋戒節後的盛大宴會,我會去參加。我們對任何一個族群、任何一個社團,沒有分別、執著。一些不瞭解的人,對其他宗教有界限、有分別、有執著。我們很喜歡與其他宗教交流往來,決定沒有要你放棄你的宗教,要信我的宗教的念頭,這個念頭是迷、是錯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