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經的 方法     白培霖 

易經雖經過秦朝焚書坑儒而以卜噬之書得以存活,但大部分的人對易經仍然充滿了神秘感。

聖人設教,不會這麼無聊寫一本天書教後人去猜。所有人寫書的目的都希望自己的學說能被運用出來,解決問題。翻來覆去的解釋,誨人不倦的態度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藏頭去尾,留一大堆問題叫後人去猜? 因此,易經之所以神秘難懂,主要是因為孔子的解釋丟掉大部分。我們研究易經的方法(不是研究八卦),就應該從現有文獻裡面的片麟隻甲中學習孔子讀易經的方法。

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這句話中告訴我們孔子對這幾部經的用力之處。詩經,書經為古代的民風歌謠及政書,篇幅浩大,所以孔子將有益於世的部分留下,重覆或不重要的部份就刪除。禮樂對人性民心的影響很大,所以孔子將不正的部份導正,定下一套他認為可以移風化俗制度。周易用贊,春秋用修,這是很特殊的形容。贊,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是見的意思,古人行禮,旁邊都有一個幫忙的人,這個幫忙的人就是贊。修當然比較容易,春秋是魯國的歷史,孔子將這段歷史修改之後展現他對未來政治的藍圖,由據亂世,經昇平世,而達到太平世。

周易經過孔子『贊』之後,就由卜噬之書變成『補過』之書。所以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什麼叫做『贊』周易? 孔子又如何的贊周易?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須讀孔子十翼中所僅存的片紙隻字。易經繫辭傳中有幾段講孔子如何解讀易經,我們拿這幾段作例子就可以知道孔子讀易經的方法了。

在繫辭傳裡面,有一段解釋『節』卦的初爻:『初九,不出戶庭,無咎。』易經作為一本卜筮之書,這一爻很明顯是告訴卜筮之人,好好呆在家裡,不要亂跑,就不會出毛病了。這和我們平常到廟裡面求籤,籤上說往東南方向比較好,或是婚姻美滿,疾病將癒,都差不多。但孔子之所以為聖人,就在於他把這一句卜筮之辭作了引伸發揮,講出『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這一句話放諸四海皆準,古往今來也都切中時弊。我們每一個人最難管的在內是心,在外是嘴。孔子藉這句爻辭,告誡勿出戶庭,引申為我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講對一句話,好事跟著來,講錯一句話,壞事不斷來。孔子緊緊抓住『不出』這兩個字做了一篇千古文章。

繫辭傳下篇也有一段解釋『鼎』卦九四爻辭『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的。這句話也是形容一些可能發生的事,煮飯的鍋子腳斷掉了,把裡面的公家飯打翻了,骯髒難看死了,卜筮的人恐怕要倒楣了。但孔子又引申出來『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這真是點石成金,將一個不幸的預測,轉身一變成了進德修業重要方針了。對於不自量力的人提出嚴重的警告,所以中庸裡面說『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越是不能的人,就越喜歡逞能。其結果就是壞事而身敗名裂。

事實上,不只易經需要這樣讀。在論語八佾篇裡面,就有一段有名的孔子和弟子對話: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在這一段師生之間的對話,可以看出來當時是怎麼讀經書的。詩經衛風裡面一段描寫美女的詩歌,孔子將它發揚光大,他的解釋在於萬紫千紅雖美麗,但在下面的本(白布)才重要。如果底布是黑色的,就無法將各種美麗的顏色畫上去了。子夏則更進一步,將這一段引申為禮樂就像美色一樣,必須先有純白的本質,才可能將禮樂發揮出來。孔老夫子對這樣的解釋大加讚賞,甚至說對他大有啟發,這樣的弟子才可以談論詩經了。值得重視的是孔子所讚許的並不是探討詩經的原意,而是從這些句子中得到什麼啟發。這和上面孔子對易經的解釋同出一轍。

而這種讀經的方法,在春秋戰國時候非常普遍,所以一些歷史記載對於經書的解讀,也多半是用這種方式。如左傳宣公裡,“鄭公子曼滿與王子伯廖語,欲為卿。伯廖告人曰:「無德而貪,其在《周易》豐之離,弗過之矣。」間一歲,鄭人殺之。”豐卦上六的爻辭是:『丰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闐其無人,三歲不覿,凶。』這爻辭只是說將家修整的很漂亮,但裡面沒住人,到最後三年都沒住人,凶像。伯廖將這段話引申為整修房子是沒有用的,沒有那個德性,又想得到那個善果,這種貪天之功是沒有好下場的。這和孔子解釋易經的方法非常相似。所以這種解釋方式,應該為當時的通例,而由孔子發揚光大。

以上這些例子可以明白的看出來孔子讀易經的方法,以及易經如何由卜筮之書變成十三經之首。後代學者為了解釋易經裡面的卦辭,爻辭,不惜創造發明各式各樣難以理解,又無法自圓其說的解釋。例如漢易的用卦象來解釋,一直到王弼掃象才開一條新路;又如來之德老夫子,窮經皓首,在巴蜀數十年,用錯卦,綜卦方式,想盡一切方法來解釋易經,反而讓易經離日常生活越來越遠了。這些人的基本錯誤在假設易經有一整套理論基礎,而我們後人的貢獻就在找出來這隱藏的理論。這又是假設遠古聖人在和我們開玩笑,將一個簡單理論用複雜方法掩飾,只為了讓我們猜出來他心裡的答案。易經應該只是一本累積多年卜筮結果之書,但裡面的許多文辭可以幫我們將對人事的體悟,更明白的表達出來。孔子有他自己的獨特經驗,做過魯國大司寇,又帶領弟子周遊列國。晚年讀易經,將自己一生的經驗總結,流傳給後人。但這並不代表孔老夫子的話是一成不可改的,將來社會有了變化,或是他人有更深的體悟,對於易經的解釋也應該與時並進,這才足以稱為『聖之時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