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易經的正確觀念

 

(一 )研易之目標:

易經一向被世人奉為「群經之首,萬經之王」,是中國經學中最高深的一門學問。宋朱熹研易後贊美著說:「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這種理念正與孔子所言的「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易大傳)先後輝映。事實上窺探周易一書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道理,內中所闡揚的正是顯仁藏智,扶陽抑陰,生生不息,日新又新,體大思精,深切實用的哲理。故能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遠啟中華文化,近合潮流,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是能達「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的一部良書。

(二)達乎大人境界的書:

由於易經的體大精深,往往卻被視為一部「天書」,對此中的奧秘、玄機、數理邏輯望而卻步。其實,研讀易經只要是認識中國字的人,能有「明師」點破竅門,把握易理的關鍵,必然會有滿籮筐收穫的,否則「易經」一詞豈不要改成「難經」了。

然而,學易者千萬不能執著於研讀易經的目的,就是為了卜筮、算命、斷卦、看風水、識地理等小技。而是要將易學的精神不斷提昇,本著人所具之三才之德,發揮天人相感之意,體天察地,以仁義之道,修己以安人,達則兼善天下。晉而達到孔子所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的大人境界。

 

(三)易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書:

綜觀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裏面的記載,便能知曉易經所闡述的是:

 

(1)「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易大傳)

(2)「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易大傳)。

(3)「和順于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說卦傳)

(4)「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說卦傳)

(5)「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易大傳)

 

「夫易,聖人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二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大傳)

 

由上,更能明白易經乃是窮究宇宙之理,通天人之際的一本書。晉而盡心、盡性、盡力、盡命,以達知命、立命、修命、行命、安命、了命的境界。

 

是故易經証釋一書贊日:「易明神道,為明性命之源;吉凶禍福,均屬易中固有之義」。「包犧時因河圖之見也,而明察天地之象,概論人物之情。上以窮生化之初,下以辨愛易之軌,幽以探于神鬼,明以合于日月,遠以徵于四極,近以求于一心,而後天地生成,物類化育也。」 

明乎此,必能窮畢生之力,達「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周易一書臨卦)的神聖使命。以服務人群,造福大眾。

 

(四)易經乃闡述天道的首腦:

易經更為闡述「天道」真諦的首腦,臨卦彖辭:「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而其範疇包括「理」、「氣」、「數」、「象」,如能善加應用,則不但能達到四種聖人之道:

 

(1)教人寡過知機

(2)教人修持的準繩

(3)教人制器尚象

(4)教人趨吉避凶

蓋易理萬象「備物致用,立象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善用之,必能努力於「開物成物,冒天下之道。」晉而達乎「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易大傳)之境界。

 

小結:

由此更證明易經純係一本提倡「存守道義」,「天地合德」,「窮理盡性」,「知天道性命之理」的好書,從之可達不憂,不懼的仁智境界。準此,以人義道德運用於倫常之中,以汎愛天下。窮則安分守己,獨善其身;達者內聖外王兼善天下,必是無疑的。

 

二、研讀易經的次序

 

(一)河圖洛書:

 

一部易經是由卦、辭、傳、圖四個部份組成,而歷來研讀易經的方法

故易經証釋一書曰;「河圖者、氣數之大體;洛書者,氣數之變化。以不息之德,成無盡之用,此變化之例,有不盡言。」又曰;「講易先自圖解始,以示易之初僅圖象,並無文字可讀也。」

 

蓋天地的造化根於易,而易的本源為圖象。易圖象的原始即是河圖、洛書,能本此「根」來下功夫,必能本末一貫,體用兼骸。否則如水之無源,其流不長;木之無根,其枝幹必枯,又遑論生生不息,日新又新乎?

 

(二)四傳(序卦傳、說卦傳、繫辭傳、雜卦傳):

 

對河、洛有一番認識後,進而要研讀所謂的四傳(討論易經的基本概念--序卦、說卦、繫辭、雜卦),因讀序卦傳方知文王聖人排定六十四卦次序的妙用,其精心傑作,堪嘆為觀止,足以反應陰陽消長、天道盈虛、天人相應、朝代盛衰、人事成敗之原理、原則。

 

讀說卦傳方能了悟八卦的卦德及宇宙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所象徵的意思,所代表的物象,與陰陽三才六位之說。晉而了解八卦之性命與作用。

 

讀繫辭傳則明易道之博大精深,無所不貫、無所不包、無所不含。從繫辭傳中體其神用,深於研幾,啟發進德修業,待人處世的方針。就其討論內容言:則包括易道的變動不居,綜述三才(天道、地道、人道),了解宇宙本體論,形上與形下之道、生死與鬼神之真諦、顯仁藏智,顯道神德行之意、通天下之志與成天下之務的哲理。及孔于從衛國返魯國後的精神。並保持易學之史料與文獻,更為易經的名詞下了定義。且能言簡意骸地解釋,卦德、卦義,並為易數定下了原理原則。

 

讀雜卦傳則能通明自夏、商以來易卜筮的大意,從而知聖人所以致意于陰陽之互倚,剛柔之互伏,君于小人之互起,而于消長、進退、盛衰之間,特加以致意。並能了解錯綜變化、複雜的人生。晉而透視相對,進入絕對,超越時空。明乎此,則必能努力於君子之道長,小人之道消的神聖使命。

 

(三)周易經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讀完河洛、四傳後,對易經的基本原則和卦理的應用,才能有正確的觀念,晉而便可以探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經文的義理。當然,此其中不但要明卦、研象,更當知交、通象,方能對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的含義了解。方能求意、究用通其變,以達到研讀易經之日的,也才能融通全易的大旨而應用於世。

 

(四)應用人生

 

蓋有天地以後,元物不在易中,未有天地以前,一氣即為易體。故先後天之名,首著于易;天地鬼神之情,盡備于易;性命道德之言,皆詳于易;生死變化之數,均述于易。以言天地,則盡其神;以言人物,則概其道;以言往,則溯諸元始,而其極;以言來,則推至無盡,而明.其化;以言修身,則道立而德成;以言行化,則事理而物順H以言其功,則成王道之治,而元所為;以其體言,則符諸佛傳道之真,而大有得;以用于尋常,而不悖于情性u以致其遠大,而能底于申和。是為道德之宗,命數之本,天人之所由一,事物之所由平,政治以成,制作以著。君子小人,各盡其德;聖愚賢否,各適所成;雖取捨萬殊,而底于一道;雖變化盡態,而歸于至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