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良:用聖賢教育 “經” 動海南

 

欄目原文x http://cul.sohu.com/20130621/n379477877.shtmlZyz

 

這段時間,對海口孔子學堂的田桂良校長來說,是最忙碌、最充實的日子。剛剛送走了來瓊做“教育的智慧——讀經”全國巡迴公益演講的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臺灣台中教育大學教授王財貴老師,又迎來了一批來自內地考察交流兒童讀經教育的同行。三四天前北京來訪的央視記者與他採訪交流直到深夜,次日一大早要見縫插針地接待內地來的朋友,期間還要不時接諮詢兒童讀經教育的學生家長的電話;昨天中午剛接接受海南日報記者的採訪,今天又起了個大早,7點驅車到海口電臺《文明海口》直播間作嘉賓訪談;學堂籌備“論語一百“讀經夏令營的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疲憊的他竟然在利用等待記者的間隙在車內眯了一會兒眼……儘管忙碌讓他有些應接不暇,但一想到將又有一批兒童接受”讀經“教育並獲益,他疲憊的身心還是有一絲欣慰。N

 

  田桂良的忙碌和不久前在海南省圖書館報告廳的那場報告會有關。6月11日,海南省圖書館,“教育的智慧——讀經”全國巡迴公益演講在輕鬆優雅愉悅的經典樂曲來開序幕。身著漢服的讀經少年兒童在舞臺上或揮毫潑墨,或背誦經典,或跳起手語舞蹈。那份端莊神態、童真與可愛,不時博得台下學生家長和嘉賓的陣陣掌聲。在隨後的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臺灣台中教育大學教授王財貴老師,將自己幾十年研究的讀經教育理論結合中華古今教育的智慧娓娓道來。來自全省給地的學生家長代表不時對臺灣教育家的精彩演講報以熱烈掌聲,儘管教授最後拿出10分鐘時間接受提問,但演講結束後還是有很多家長不願離去,向老師諮詢提問,要求老師簽名合影。D

 

  其實,早在半個多月前,田桂良便召集海口孝謙、賢德、謙德、舜謙等幾家國學堂的堂主開會,研究共同做好王教授來瓊演講的準備。作為王財貴的弟子,田桂良來海南開辦孔子學堂辦兒童讀經教育已近5年,期間也曾想邀老師來瓊做報告,因老師行程緊、海南接受讀經教育理念的家長少等因素,願望一直沒有實現。但這並沒有動搖他傳播讀經教育的信念。幾年時間裡,他先後投資耗費一百多萬,有幾十萬的借款到現在都沒有還上。每每提起創辦學堂的經歷,田校長的眼睛就有些濕潤:“哪怕只有一個家長認同,即使只有一兩個學生,我們的讀經教育也要開展下去。”

 

  事實上,確實如此。最早把孩子送給田桂良接受讀經教育的學生家長周小雲女士告訴記者:“當年開辦學堂,就我們兩家人的4個孩子,沒有其他人願意把孩子送來。”他相信聖賢經典一定能開啟學生的智慧,憑著對王財貴讀經理念的深信不疑,田桂良一路走來,雖歷盡坎坷與艱難,他始終沒有放棄。在海口桂林洋的幾棟別墅裡,田桂良和他的老師們過著自給的生活,為保證孩子們吃上放心菜,田桂良帶領師生開墾荒地種植蔬菜;老師帶著孩子老實、大量、反復讀經,有的孩子已將《論語》等幾部經典已背誦數百遍;四年過去了,幾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已將十多萬字的聖賢經典“四書五經”裝進了大腦。孩子們不論何時何地,背起經典可順手拈來,脫口而出。

 

  讀經教育的成果已經慢慢得顯現,讀經教育理念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有識之士的認可。在王財貴讀經理念的感召影響下,田桂良的執著和堅持,為他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學生客戶。有的家長甚至從山東、廣東把孩子送來讀經。部分孩子家長,看到孩子的變化,逐漸接受王財貴讀經理念的同時,自己也辦起了國學堂,而首批學員往往是自己的孩子。

 

周小雲女士是海南本地人送孩子讀經的代表人物。十幾年前,她看了王教授在北京師範大學《一場演講百年震撼》視頻,內心受到強烈觸動,下決心要將自己的孩子通過讀經培養成賢才。也正是對王教授讀經理念的高度認同,使她的成為孔子學堂的首批學員。周女士說,她的家族中一共有六個孩子,大的12,小的剛2歲。幾年來,她不僅自己家的孩子送到國學堂,也感召家族中的其他成員孩子送來讀經。四年多時間裡,這些老實大量讀經的孩子已將20多萬字的聖賢經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易經》、《詩經》、《老子》、《莊子》裝進了大腦,今年計畫拿下《禮記》、《春秋》、《尚書》三步經典。”周女士說:“聽到王財貴在北京建千年文禮書院的消息,我很興奮,希望並相信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一天,能經過考核篩選成為其中的一員。”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6XF田桂良承辦讀王財貴全國經教育全國巡講,吸引了許多與國學有淵源的人。海南三源精舍居士符濤先生堪稱王財貴的粉絲。演講那天,王教授一走下講臺束,他就圍了上去,希望能和教授有張合影。等了很久,終於在記者的幫忙下如願意以償。“我不僅很早看王教授的光碟,還專門買了國學聽讀機為孩子播放經典。其實,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即使是惡人亦是如此。”符先生告訴記者:“如王教授所說,讀經典能夠得到內心的平靜,更多的是學到做人的態度。學生應先學做人,再學知識。希望社會上能有更多的家長讓孩子從小在讀經中汲取聖賢智慧和善德能量,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符先生不僅在開車時間全程播放經典誦讀的CD,還表示要感召身邊的親戚朋友參與到讀經教育中來。J

 

一幼稚園長吳女士聽完王教授的報告說,回去要通過誦讀《論語》、《三字經》、《千字文》,增加書法、古典器樂等傳統文化教學,弘揚傳統文化、涵養人文情懷,為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服務,真正把現在應試教育與傳統經典結合起來。]

 

在海口從事經絡養生的廣西籍八零後母親劉女士,聽說王教授來海口演講的消息後,專門為自己放了半天假。抱著1歲9個月的寶寶到圖書館聽課。王教授那淵博的國學知識、通俗易懂的講解,更堅定了她送孩子進國學堂的信心。孩子父親楊先生說,幾年前通過網路明白讀經對寶寶早期教育影響的道理後,就開始用經典進行胎教。為培養讀經寶寶,特意花費數千元買了兩台國學聽讀機,每天為寶寶播放中英文經典。夫妻倆每天都帶領孩子讀經。“聆聽經典使寶寶的語言發育和性情明顯比周圍的孩子要好的多。雖然孩子不到兩歲,但已能說出《弟子規》、《大學》的隻言片語。3歲以後,一定要選一家好的國學堂,讓孩子成為名副其實的讀經兒童。”楊先生肯定語氣中流露著幾份喜悅。>

 

朱女士兒子在海口一知名的小學上一年級,每天晚上都要完成學校佈置的家長作業(為孩子輔導功課並在作業本上簽名)。她經常看到孩子帶回一些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卡通課外書和遊戲卡片,尤其是喜歡玩遊戲機,優勢寫作業也不夠專心,做事缺少定力。儘管也曾經參加過短期國學班,但還是不敢輕易把孩子從當前學校送到國學堂。每每想起對孩子的教育,她的心情就像孩子背的書包一樣沉重。王教授的報告使她豁然開朗:“原來教育如此簡單,讓孩子大量背誦經典遍是幼年最好的教育啊。從暑假開始,我就要正式讓孩子參加國學讀經班了,我們要對孩子的將來負責,不能再走傳統教育的老路了。”

 

 “孩子光讀經不到體制內的學校上學,數學怎麼辦?是否會與同齡人格格不入?”面對記者的疑惑。田桂良說:“以我們自己孩子為例,通過兩三年的學習,腦子裡已經裝了十多萬字的經典,並且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孩子家長幾乎沒有管過孩子的學習,都是自己自覺學習。三年級數學也是他自學完成的,根本不需要教。孩子讀了這麼多的聖賢經典,不僅沒有別人相象的迂腐寒酸味道,而是變得很同情達理。最明顯的感覺是不像同齡的孩子那樣浮躁,定力足,做事專注。面對公共場合所表現出的從容與淡定,有時候讓家長都不能相比。”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EWr&xD孩子在胎兒時期先天就可以是天才。而現代孩子之所以沒有被培養成天才,是沒有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其實掌握了教育的規律,培養天才並不難。培養天才只需要最豐富最優雅的聲音、古典音樂和經典誦讀,要讓3歲內讓孩子聽盡世界名曲,看盡世界名畫就可以實現。田桂良說:“古代教育用1年時間可以完成現代教育6年時間的識字量。事實證明,讀經教育完全可以12歲後,1天學完1年級的數學課程,半年學完1到6年級的其他課程,將孩子培養成天才和大才。”

 

 “教育如開車,方向錯誤或偏差,即使再努力也很難成功,可能會精神抖擻地走向失敗。把握好道理,人人都可以成為教育家,孩子都可以成為天才。所謂大道至簡,就是王教授的讀經理念。”田桂良說。\j=

 

 “教育到底為了什麼?教育的本來面目,到底應該是怎麼樣?”6月20日上午,在海口人民廣播電臺上直播節目時,主持人向田校長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H田桂良回答,其實教育的問題並不複雜,只要基於“人性”。而這裡,必須有一種“洞見全體”的智慧,見到人類本來就應有其生活所需的知識技能之學習,又應有其雅化、深化的人文智慧之學習。無論任何學科教學,都應該按照人類學習的自然規律而施行,才合乎人性發展規律。教育核心的就語文的教育,高度的語文可以涵蓋低度的知識。語文能力要用高度的語文知識來引領。而有高度智慧的文言文經典則增進人的聰明和智慧。我和王財貴老師曾經不只一次地問過很多家長“知道孩子在讀什麼嗎?”家長說:“怎麼不知道?我天天在輔導孩子功課。”問為什麼做這些功課,家長說是學校規定的,去學校問老師為什麼要教這些功課,老師回答是校長讓教的。再去問校長……如此往復無答案。不是說教這些內容不行,但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老師、家長是否應該先問下自己:“光教這些行不行?還應該再教什麼給孩子?”

 

生活技能易學,人文智慧難得。人文智慧又關乎一個人的品德心性、人生態度。對此苦惱的家長不少,田桂良的建議是,人文習得從讀經開始。因為所謂經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高明的著作,含有深厚的智慧和內涵,古代的聖賢都是大教育家,讀聖賢之書,就是回歸人性。王財貴還推薦世界上的經典,如名曲、名畫,都可以成為培養孩童人文智慧的好教材。< span=""><>

 

 “綜觀中國近代史,大師級別的人物都是與大量閱讀背誦大量的文言文有關。語文教育的失敗就是教育的失敗。語文基礎不好,將導致學習能力不強,知識量不夠,不聰明。”田桂良說。

 

 “教育的時機要把握。因為時間是單向度的,人的生命在時間中順流而走。人類的一些基本能力,在生命的初期就要完成,這是所謂的‘學習關鍵期’,錯過了時機,可能造成學習的障礙,往往終身補救不及。”田桂良說:“孩子13歲以前是讀經的最佳時期。13歲以前,是“‘輸入’的年齡。在這個年齡以前的孩子,對經典知識的積累重在記憶、儲藏、醞釀;到了13歲以後,孩子通常才會“輸出”,體現為理解、創造等表現。因此,在孩子最好的讀經年華中,家長最好不要錯過時機,通過在家裡誦讀、上讀經學校、在社區開展誦讀活動等方式,為孩子創造誦讀經典的條件。“";

 

主持人問:“孩子應什麼時候開始讀經呢?”t

 

田桂良答:“當一個生命可以開始接受教育的時候”,就是可以進行經典教育的時候。孩子學習經典,從胎教開始也不為過。胎兒“讀”經”,可以發揮其聽覺;准媽媽們多從經典音樂、經典朗誦作品中取材,而不是那些流行音樂。如家裡有人懷孕,可準備兩架CD機,一架用來聽古典音樂,一架用來聽經典誦讀。孩子越小,吸收越是全方位,胎兒聽經典,可以將這些記憶放入潛意識中,成為一輩子的人格背景,或許,優雅和聰慧就在這時埋下種子。K

 

按王教授的建議,孔子學堂從早到晚都不間斷播放經典音樂,誦讀經典。“其實,小學階段可每節課拿出10分鐘來讀經。讀經並非增加師生的學習壓力,而是減輕學習壓力。因為讀經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性情。作為一名好的語文老師,教育好孩子讀經,其他的內容就輕鬆隨便地教了。”田桂良說。

 

 “讀經的方法,王老師要求是早點讀經,越早越好;大量讀經、越大量越好;反復讀經、遍數越多越好;老實讀經,越老實越好。孩子讀經原則是:只求熟讀,不求甚解。孩子通過一年背誦3-5萬字的經典,可增進腦神經的發展,孩子的性情就會有好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聰明。13歲內的孩子通過3到5年的大量反復的閱讀,可整本背誦經典,為孩子的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長大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可以理解。經典背誦的越多,人生大廈的基礎就越牢,將來生髮的智慧就越多。”田桂良說。

 

主持人問:有些家長覺得,低齡孩子誦讀經典,多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這種學習方法是否科學?田桂良說,不必苛求孩子“讀懂”。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只要孩子能做到“嘴動舌動”,其意義已經體現。再者,隨著對經典知識記憶、儲藏、醞釀的加深,自然會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由簡單的“輸入“到”輸出“的過程;當然,那通常是13歲以後的事。

 

田桂良說,家長的誤區在用成人的邏輯思維模式限制了孩子的成長。如認為孩子因為不理解那些深奧難懂的文字,就不能背誦經典;而學習白話文,在當下語言環境中,孩子“順理成章”就能學會。為解決讀經少年的解經問題,去年,王財貴教授在北京正式啟動國際文禮書院教育機構。能背誦20字萬中文經典和10萬字外文經典的讀經少年可以到書院開始逐字逐句逐篇解讀經典。經過幾年深度學習,他們就可以博覽群書。內聖外王是儒家的思想,文禮書院培養的將是深諳本末、輕重、內外、上下的君子和文化大才。F

 

 “所謂經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高明的著作,含有深厚的智慧和內涵,古代的聖賢都是大教育家,讀聖賢之書,就是回歸人性。如果不以培養品學兼優的孩子為教育的本源和目的,到最後就培養不出真正的人才。中華文明幾千年,書海浩瀚,誦讀經典,怎樣選擇經典著作呢?先聽兒歌,唐詩三百首,還是“三百千”?針對主持人提出家長在選擇經典上的迷惑。田桂良給出的答案是是“取法乎上”。首先是讀 “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些經典,不怕重複,因為其中蘊含著聖賢的人生智慧,意義深遠。“四書”中,建議先從《論語》入手,再是《孟子》《大學》和《中庸》。其次是讀唐詩宋詞元曲,再次是“三百千”。

 

 “作為一個中國人,不管是小孩、大人,甚至老年人,開始想要讀書了,開始想要瞭解中國人的智慧了,開始想要體驗聖人的境界了,開始想要對自己的修身養性,能夠有一番的長進了,那你應該從經典開始,而經典就應該從《論語》開始。”對於琅琅上口的唐詩宋詞,或是短句又有韻腳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經典著作,田桂良說,孩子能誦讀“四書”的話,這些已經不是難度了;故孩子讀經,先從《論語》入手。

 

有這樣一則故事:戰國時代有名醫扁鵲,一天魏王問扁鵲:“你這麼有名,應該是天下第一名醫。”扁鵲搖搖頭,魏王好奇:““難道有比你更好的大夫嗎?”扁鵲說:“我大哥是天下第一,我二哥是天下第二,我充其量只不過是第三。”魏王又問:“但為何你大哥、二哥沒你有名?”扁鵲說:“我大哥在病人還沒患病之前,就提醒人家了,他濟濟無名;我二哥是病人出現小病時,就使用推拿、針灸等方法把小病治好了,所以他只是在鄉間有點小名氣;很多人找到我時,是已臥病不起,我就下重藥,去頑疾,結果我就成了天下名醫。”田桂良說:“我們的教育,應該像扁鵲的大哥治病,還沒出現病灶,便把問題解決掉了。教育就像治病,要從源頭抓起。誦讀聖賢經典,回歸教育原點。”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田桂良說:“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聖人,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學貫中西,但是如不以培養品學兼優的孩子為教育的本源和目的,到最後就培養不出真正的人才。有福氣的孩子才能讀經,有見識的家長才會有意識讓孩子讀經。事實上,孩子走向社會後有才華和品德才有更好的機會,而學歷僅僅是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如今,喜歡甚至迷戀網路遊戲與電視,成為社會上兒童青少年的通病。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過慣了衣來順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卻不懂得感恩,對父母和長輩缺少應有的恭敬和尊重,對老師缺少尊重,對人待物夠真誠缺少禮儀規範,做事缺少應有的專注。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犯罪率不斷攀升,各種違法現場層出不窮。是什麼導致這些現象發生?他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這是一個擺在家長面前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V

 

知名學者、海南大學教授章汝認為,兒童學國學、讀經典,最重要的是培養對生活的健康態度。如《弟子規》中就講述了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師友,這些都是古代經典的核心教育目標。說到底,中國以儒學為主的古代教育,就是“如何做一個人”的人格教育,包括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而這些對生活的態度,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至關重要。

 

以改造培養監獄囚犯而聞名全國的青少年犯罪教育研究專家、海南省司法廳原副廳長兼監獄管理局局長張發說,現在國內青少年之所以出現太多的問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重要一點就是因學校、家長把孩子成績、分數、升學率作為考核學生的最高標準,使德育教育缺失,文化教養過於蒼白,缺少聖賢的智慧。他建議小學應恢復讀經的傳統。將讀經融入到教學中,按照王教授的讀經理論,小學生每天上課前5分鐘讀經,一年下來就可以背誦上萬字。讀經生髮的智慧一輩子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田桂良說,誦讀經典,就是為孩子儲備生命的“地下水”,為了有一天,這些聖賢的智慧能夠澆灌他們的生命,讓其優雅而有深度,讓他們的生命之花綻放,璀璨奪目。*

 

 “我的老師王財貴常說,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人面對聖賢,那就是誦讀經典。如是成年人,想提高語文能力、吸收古人智慧、學習自我安身立命的內在道理,依然可以讀經。我希望三到五年之後,中國有一半人讀過《論語》。《論語》中說,“吾日三省吾身”,“巧言令色,鮮矣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去讀《論語》,讀到契合的地方,你會感動,有人讀了還會痛哭流涕、手舞足蹈,這是因為你遇到了你真實的生命,這就是漂亮的讀書法。”田桂良動情地說道。o &z1

 

 “一個人把任何一部經典讀百遍,就會撼動自己的心靈。但要用體悟的方式閱讀。先讀原文,再讀注解。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長期以來,這一直是我和我老師的夢。這不僅是我老師和我個人的夢,也是民族夢,更是人類的夢。我回應王教授的‘讀經工程’正是在實現著這個夢,這是一個偉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多年來,支撐我堅持下來的就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按王教授的設想,如全社會有一半的人誦讀聖賢經典《論語》,心胸開放,關照自己、民族社會。美麗海南夢、偉大的中國夢就會早日實現。”田桂良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