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經典閱讀心得 (19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曾國藩一生讀經 遺囑四句話 後代沒出一個敗家子

時間:2016-09-19 14:16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的祕訣?讓史上最偉大10位哲學家告訴你

作者 / 魯皓平 發表日期 / 2016/10/18 

 

幸福是種美滿,也是最快樂的生活表徵,追求幸福的道路也許看似艱辛,但往往都在不同的轉念與心境間達到平衡。在經濟不景氣、物價飆高、買不起房的當前環境下,你覺得自己幸福嗎?也許聽聽《商業內幕》統整史上最偉大10位哲學家追求幸福的祕訣,你會在心底獲得由衷感佩。

1、釋迦摩尼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秋夜的一道慈光──紀念月光菩薩聖誕

文:李慧貞   圖:李慧貞、禪悅Perihappiness| 2016-09-15
 
欣逢月光菩薩聖誕與中秋佳節,寬悅特意繪畫了月光菩薩畫像送予大眾,願月光菩薩以慈悲之光照耀大眾,退散一切幽暗,祝願大家佳節圓滿吉祥。(圖:禪悅Perihappiness)欣逢月光菩薩聖誕與中秋佳節,寬悅特意繪畫了月光菩薩畫像送予大眾,願月光菩薩以慈悲之光照耀大眾,退散一切幽暗,祝願大家佳節圓滿吉祥。(圖:禪悅Perihappiness)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上的狄仁傑

 

                                

狄仁傑畫像(1)

 

狄仁傑出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并州(今山西太原)人。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民歌----史卡博羅市集(Scarborough Fair)背後的愛情故事

演唱者: 賽門 & 葛芬柯二重唱(Simon & Garfunkels)

 

         

     Scarborough,Britain (1)


【引言】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黃宗羲生平及其武功
 
    在寧波餘姚龍泉山腰,有四石碑亭,為四位先賢而築。其中一亭的碑文是:明遺獻黃梨洲故里。楹聯云:「孝子忠臣祀典千秋列東廡,儒林道學史家特筆著南雷。」橫額書:「名邦遺獻」。這座碑亭是為明末黃宗羲而建。


                 

                                                               四先賢石碑亭

    黃宗羲(16l0-1695),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寧波餘姚明偉鄉黃竹浦人。父尊素為「東林」名士,被魏忠賢陷害。他受遺命問學於劉宗周。十九歲入都訟冤,以鐵錐斃傷仇人。他領導「復社」成員堅持反宦官權貴的鬥爭,幾遭殘殺。清兵南下,他召募義兵,成立「世忠營」,進行武裝抵抗,被魯王任為左副都御史。明亡後隱居著述,屢拒清廷徵召。他與孫奇逢、李顒並稱三大儒。學問極博,對天文,算術、樂律、經史百家以及釋道之書,無不研究。史學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學案》,開浙東史學研究之風氣。在哲學上,反對朱熹「理在氣先」之說,認為「理」不是實體,只是「氣」中的條理和秩序。但認為「氣質人心是渾然流行之體,公共之物也」。以為「致良知」之「致」字即是「行」字,反對「測度想像,求見本體,只在知識上立家當,以為良知」。揭露了君主一個私有天下產業的罪狀,作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膽結論。認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肯定「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主張改革土地、賦稅制度。反對傳統的農本工商末的觀點,強調工商皆本。這種政治歷史觀在當時有進步意義。文學方面,強調詩文必須反映現實,表達真情實感。著作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集》等。
                 

 

                   黃宗羲像

    黃宗羲在1668年,接受寧波學者萬泰、陳同亮、陳夔獻等邀請來甬(寧波市的別稱),在白雲莊「證人書院」講學。在此期間,他還在范欽曾孫范友仲的幫助下,衝破范氏嚴格鎖閣的族規,成為破例登上「天一閣」讀書的第一個外姓人。他不但接觸了天一閣全部藏書,還親手編著了《天一閣書目》,撰寫了《天一閣藏書記》。

    黃宗羲作為浙東史學鼻祖,治學的特點,是從儒家經義和純粹理學的框框中解脫出來,提倡以六經為根祗,兼談歷史,貫通經史,通達古今,經世致用,為史學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              

文章標籤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長不成長,教育永遠做一半--學習易經心得 (文/陳志清)


在慈悅易經班學習已有三年,回想接觸的這段因緣,心中滿是感恩。當初是透過五和村讀經班的黃慧錦老師的邀約,有幸參與徐錦文老師主持的一場演講,徐老師說:「家長不成長,教育永遠做一半。」在慈悅也開設了許多家長成長班,其中徐老師又談到易經與我們的生活其實是息息相關的,而且「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因此就趕緊把握此機會進入慈悅書院的易經殿堂。

現代大部分的人的生活壓力不外乎來自經濟、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等等,當然我就是其中之一,而要找一個可以安心、靜心的環境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來到慈悅書院學習可以感受到一股可以安定內心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就是由慈悅書院裡的仙佛與一起在這個環境學習的善知識團聚累積的正能量,就像在易經第四十五卦,萃卦,彖辭當中提到的,「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在易經六十四卦當中,其排序上經以乾、坤為始,乾又代表父,坤又代表母,所以可以知道為人父母的重要,徐老師常常提醒身為家長的我們要學習成長,才能正確的培育孩子,不要做為「父母」變成「白舞」---「白白舞一場」,而枉費我們的人生。在易經第三十七卦,家人卦彖辭當中提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一個家的每一份子,能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尤其一個家的組成是從夫婦開始,如果身為家長的我們一路行走在正道之上,做好身教,社會上的每個家庭都是如此,那社會、國家乃至於全世界,哪裡會不安定?從課堂當中即讓我們體會,不要小看自己所能散發出來可以改變的力量。亦即易經第四十六卦,升卦象曰:「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古人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中華文化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告訴後人培養人才的重要性,時至今日,我們看到慈悅書院正是在落實古人的智慧,從家長到童蒙,安排一系列的課程,無不藉由古人所留下的經典智慧,由個人擴展到團體,進以匡正社會善良風氣。慈悅書院已邁入二十個年頭,就像一般人已經做好學習基礎正式要邁入社會貢獻所學,大顯身手的時候,期望這股力量經由眾人的努力,止於至善。最後感謝當初黃老師的邀約與徐老師的無私奉獻,以及易經班的善知識無私地分享。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語語錄

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你硬把單純的事情看的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大道至簡
人生其實很簡單兩個字:感召

我們所遇見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召感來,怨不得任何人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之心
一段傳奇美好的故事

文/滿濟
⋯⋯
如果說玄奘大師西行求法的撼動人心,是雄偉的高山,那麼他以河流的柔軟,度了窺基,他們師徒之間流傳的故事,千年前是神話,千年後還是神話。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悅讀經典】孫悟空洗澡  2016-01-23 07:57 聯合報 高全之

孫行者真正戰勝了的是學會幾個基本功:如何善用外援來解決難題,避免使用暴力以便快速解決問題,以及懂得怎樣為笨拙的上司效勞……

唐三藏師徒關係裡最令人難忘的部分,大概是三藏能夠念緊箍經咒來有效懲罰孫悟空,可有時本意雖善卻實屬無知地施罰。如無修成正果的強烈意願,孫行者不會多次忍受師父的愚蠢。此時孫悟空已經一筆勾消森羅殿生死簿上原定的三百四十二歲壽命,又吃了蟠桃園前樹(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樹(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和後樹(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的蟠桃,因此他早就完成稍早的「跳出輪迴網」的意願。由於被五行山壓制了五百餘年,孫行者馬上答應觀音菩薩去保護三藏取經。脫困就任後相當快地中計戴上了緊箍兒。以後他忍辱負重,目的在避免緊箍經咒引起的痛苦,並履行他對觀音菩薩許下的諾言。他沒料到緊箍兒在修成正果的剎那會神奇地消失。終於得到自由。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悅讀經典/觀音菩薩   2016-02-10 00:00 聯合報 高全之

  •  
  •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語疏解

  論語疏解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義理組讀書會
                                                       
                                                              日期:1993.10.24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立甚麼?

三十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起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說,三十歲的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了。它可以用立身、立業、立家三個方面概括。

立身,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我認爲它應包括:思想的修養,道德的涵養,能力的培養三個方面。自強是立身之本,別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資助上,寄托在別人的幫助上,那都是軟弱的表現。立身是對每個人立足於社會最起碼的要求。

立業,立業就是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三十的人應該有比較固定的職業了。從事每項事業都要有本領,按現代話講就是有一技之長。這是爲生的必備,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對每個人的各方面要求都會越來越高,中國勞動力過剩更加劇了這種過高的要求,這只是這一段特殊历史時期的特殊現象。立業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盡到社會責任所必備的。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曹學佺 (西元1567年~西元1624年) 字 能始,號 石倉,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福州) ,萬曆二十三年進士。 南明 唐王 朝,官至禮部尚書,事敗殉節,投繯而死。詩文甚富,總名《石倉集》。(《明史》卷228,列傳一七六‧文苑四)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本是明代曹學佺的詩句,相傳最初更是來源於屠戶徐五的對聯,曹學佺錄而用之。(徐五,名英,字振烈,侯官人。)
(吾鄉 曹石倉先生 學佺,辭官歸裡時,閒行街巷,見一陋屋,柴門不正,柱上署桃符云:「問如何過日;但即此是天。」詢知宅主,乃屠者徐五也。徑入廳事,有二聯,一云:「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清代詩人黃仲則(名景仁)將「仗義半從屠狗輩」改為「仗義每從屠狗輩」。後來又流傳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狀元:邱葵棋盤推博餅

  邱葵,宋末元初晉江吾峰人,朱熹四傳弟子。他氣節凜然,堅決不事元朝,輾轉隱居小嶝鍾山,托避世之名,行抗元之志。

  陳永建醫師説,棋盤石是海面的一塊礁石,(邱葵)在這裡吟詩作對賞月,用黑豆做成中秋餅,在這裡研究怎麼博餅。「博餅」他研究的中心內容就是「奪元」,奪元就是把宋朝的政權奪回來,叫做「奪元」,是一種抗元的行動。同時還有雙關意義,就是「奪得狀元」的意思。後來同安的文人才把博餅的規則更深入化,變成一種博餅的規則,一直流傳到現在。

  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理事、翔安檔案局張再勇局長告訴我們,根據《泉州府志‧同安縣誌》記載,棋盤石上鐫刻著「萬機分子路,一局笑顏回」的字樣,正是邱葵的手筆。

 
張再勇解説邱葵對聯。(你好台灣網 圖)

  張再勇局長説,邱葵平時有空的時候,就在(棋盤石)這裡教育子女,包括各地學生,泉州金門過來的。大家平時消遣,就在這裡下象棋。石頭上還刻著「萬機分子路,一局笑顏回」的詩句。「萬機」指下象棋有很多種機會,分橫豎的線路;「笑顏回」表示心情很好,下完一局棋心情愉快。同時還語帶雙關——子路、顏回都是孔子的學生,以此鼓勵學生要認真讀書,得到更多的知識。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子的人生哲學思想


本文簡要地闡述了莊子人生哲學產生的社會根據,認為每一種哲學的產生都是當時社會環境的需要。從儒家只關注現實社會到老子既關注現實社會也關注個體的人本身,最後由莊子沿著老子的路線完成了系統的人生哲學。隨後著重研究了莊子人生哲學的特點和性質,認為莊子的人生哲學和其他人生哲學一樣都不能回避三個根本的問題:

  一、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二、以何種方式來完成實現生命在一過程?

  三、怎樣對待生命的終結?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區別

儒家思想承先啟後,道家思想具革命性格

  先就儒家與道家的區別來談。儒家思想的“儒”,是古代的一種行業,也就是說,古代有一群叫做“儒”的人。由此可知,儒家有其一定的傳統,展現承先啟後的立場。道家則具有革命性,因為它用“道”取代“天”,把“道”推到最高的位置。

  任何一派哲學對於宇宙的真相或本體都必須有所論斷,從這種對於本體的解說中,我們可以判定它是屬於哪一種立場(如唯心論或唯物論、一元論或多元論等等)。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是以“天”作為宇宙的最後根源,因此《詩經·大雅》中有所謂的“天生丞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然而,道家顯然是把“道”當做宇宙的最後根源,就此而論,它是具有革命性的。

  春秋時代許多人批評“天”,但是越批評,越反映出“天”原本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否則根本不值得批評。古人稱帝王為“天子”,更是充分證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道家出現之後,以“道”代替“天”,而“天”則被降格為和“地”並稱。“天地”並稱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種均衡狀態,問題也遠比人類社會少。然而,自然界雖然自給自足,畢竟不是最後的根源。譬如,老子一方面說“天長地久”(《老子》第七章),但同時也承認“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以及“天地尚不能久”(《老子》第二十三章),狂風不會吹一整個早上,暴雨也不會下一整天,即使天地的作為也未必持久。這說明了自然界有它本身的限制,無法作為至高的存在。

  在今日學習道家,正好可以對應現代人的心理需要。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沒有儒家思想作為指引,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從家庭出發,然後進入社會,因而我們必須設法實踐人與人之間適當的關系。如果離開儒家,可能會面臨不知如何安頓自己,以及不知如何與人相處的問題。然而,如果只靠儒家,有時又會顯得伸展不開。舉例來說,我們有時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太過緊繃,好像無法擺脫這個時代的一般趨勢。每天打開電視或報紙,不難發現這個時代並不可愛。對這個世界有所不滿,一方面反映個人本身具有理想性,另一方面則印證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因此有必要去啟發與提升自己的心靈。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生我才必有用]

莊周的故事─葫蘆

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來世間,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盡量發揮自己的優點,為人群服務,才能展現生命的妙用。

戰國時代有位哲學家莊周。

有一天,莊周的朋友惠施告訴他:「魏王給了我一些大葫蘆的種子,我把它們拿去種,長出來的葫蘆果然很大,可以容納五升的水,但是裝滿水後拿起來就破了。

既然無法裝水,我就把葫蘆剖成兩半當勺子,可是因為它太寬,深度又淺,所以也不方便使用。我一氣之下就把它打破了 。」

莊周聽了,惋惜地說:「哎呀!多可惜,既然不能用來裝水,那你為何不編一個網把葫蘆網住,然後繫在腰間,這樣不就可以在水上載浮載沈、悠哉游哉嗎?多逍遙自在啊!若懂得使用它,它就是很好的東西,可惜你不會用,竟然把它毀壞了。」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儒教之“天”与基督教之“上帝”                         

               

——由儒教是否宗教引起的文化反思[1]

关于儒教(儒家学说)[2]是不是宗教,这是一个至今仍颇有争议的问题,但却是一个值得人们去作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其意义就在于:它把儒家学说和宗教联系到了一起,由此促使人们去思索、探讨儒家学说与宗教的关系;通过这种思索和探讨,既可以加深对于儒家学说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对于宗教的理解。下面通过儒家之“天”与基督教之“上帝”的比较,从文化反思的角度,对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儒家学说之被称为儒教的确切含义

我们注意到,在古代中国,人们早就把儒教(儒家学说)和道教、佛教视为同类而并称其为“三教”了。如南朝道士陶弘景称:“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纭,无越三教之境。”[3]又如北周武帝宇文邕说:“三教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以出于无名之前,超于天地之表故也。”[4]此后,“三教”之说代代相因,一直延续到明清。这一历史情况清楚地表明:在古代中国,儒家学说被视为一种类似于佛教和道教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而自三教鼎立之后,儒家学说更获得了“儒教”之名。

也有人指出,古人称儒家学说为“儒教”,其“教”不同于今人称某宗教为“××教”之“教”,彼“教”非此“教”也,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儒教”之“教”犹如“名教”之“教”,是指德治教化。此说固然似有理而可通,但既然如此,古之所谓“三教”之“教”,亦当作如是观,“佛教”、“道教”之“教”也应该作“德治教化”解。不过,照此办理,也并不能证明客观存在于古代中国的被当时人称之为“儒教”的东西与宗教无关,因为假使真能证明这一点的话,那末,同时就也证明了同样是客观存在于古代中国而被当时人称之为“佛教”、“道教”的东西亦都与宗教无关了,从而也就差不多只能说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了。可是,有谁能真正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呢?恐怕不会有这样的人——包括否定儒教为宗教的人。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